关注“方志河北”,我们一起长知识,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民间故事七月十四?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民间故事七月十四(正月初十石头节)

民间故事七月十四

关注“方志河北”,我们一起长知识!

正月初十,农历正月第十天。既是石头节,又是老鼠节,还有的地方要烤狮子火,赶拾子儿会,民间活动不一而足,食俗也有讲究。今天就为您介绍河北正月初十的民俗。

石头节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正月初十是“地日”,即石头的生日,也叫石头节。石头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必不缺少,尤其是在铜铁没有发现之前,石头就是人类劳动、打猎和自卫的重要工具。石头也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古代信息,为我们认识原始社会以来的历史提供了丰富的文物资料。

民谣说“年初十,地生日,有天还有地,米麦百谷都生地;菜蔬风味拿来祭,祭他生日他欢喜;人生忠孝与节义,地维赖以立,做事脚踏实地。”这一天民间祭祀碾神、磨神、雄臼神等,忌动石器,不搬动石头,也称“石不动”。家中石器在除夕贴上春联后,正月初十之前不再使用。午餐必食馍饼,认为吃饼一年之内便会财运亨通。井陉在石头节禁忌动针,不然日后生出的女孩子为石妮子,当然此说法并无科学道理。《灵寿县志》载“初十是‘十子日’。又说是‘石子日’,不得推碾推磨,惊动石头,也是一个改善生活的日子。”《沽源县志》载“农历正月初十,为十至。十至人们多不劳作,吃旧‘年糕’”。

老鼠节

古代,许多墙基是用石头垒砌的,老鼠洞又多在墙角,因此,河北南部的一些地区石头节又是老鼠娶媳妇的日子,中北部的一些地方在正月十二过老鼠节。邢台市隆尧县有老鼠娶媳妇的传说:偏僻的小山村里有一个老头是有法术的枯草所变。后来老头收养了一个小老鼠,用法术把小老鼠变成了小男孩。小男孩长大后,要娶世界上最有能耐的媳妇。于是,老头去找云,觉得云高高在上,可是云说“我怕风,风一吹,我就被吹跑了。”于是老头去找风,觉得风威力很大,可是风说“我怕墙,一有墙,我就吹不动了。”于是老头又去找墙,墙说“我不行,我怕鼠姑娘。鼠姑娘一来,就把我钻得到处都是洞,搞不好就会倒塌。”老头呵呵一笑,原来老鼠是最厉害的啊,这就好办了。鼠姑娘答应了他们的求婚,可是提出来结婚那天谁都不能用刀,原来鼠姑娘最怕人们剁菜的声音,会让自己心惊胆战。于是从此这个村庄每年正月初十都不使刀,谁使刀,谁家的东西就会被老鼠咬碎。这天,不仅不能动刀,还要吃饺子堵(捏)鼠嘴,放少量米面于墙角柜底,避免鼠扰。《赵县志》载“ 正月初十日,家家早饭吃水饺,说是‘堵鼠嘴’,否则家鼠为患,损坏衣物。这天晚上,各家把破烂的筐篮、草帽、箩、扇等物聚集门外,点火燃烧,叫做‘烤虱子火’,实际上是一种打扫卫生的好习惯。”《万全县志》载“正月初十为‘十至’,此日各家乡以糕饭为主食,以取‘高’的谐音,寓意步步高升。晚上,传说是老鼠娶亲的时刻,家家禁点灯火,并做十个面丸同少量米面耕生于墙角、柜底,焚香祝鼠,传说可以避免鼠扰。”

烤狮子火

石家庄井陉正月初十有烤狮子火的习俗(藁城是烤十字火,内容相似)。井陉民间认为正月初十是狮子生日,横涧川的一些乡村,正月初十晚上时兴烤狮子火祭狮王。百姓将一年积存下来的旧鞋、窑帚、扫帚、箅子、破旧炊帚等旧物拿出来,面朝房顶上的石狮子(或陶瓷狮子),在大街旁搭成玲珑塔似的火堆,祈求来年光景红红火火、五谷丰登。人们一起烤火,据说能把百病祛掉,来年身体结实。有的人还会拿出自家正月前蒸的干粮(馍馍与枣花)放在火堆里烘烤后食用,认为吃了这种食物后一年不生病。还有一种说法,烤火是怕用过多年的窑帚、扫帚等旧东西得了人气和日月精华后,修炼成精怪祸害人们。

赶拾子儿会

邯郸市黄粱梦村正月初十民间有赶拾子儿会的习俗,该习俗也称“新女婿会”,据说始于明末。“子儿”寓意财富,可代表粮食籽儿、棉花籽儿等。这一天家家都吃饺子,捞饺子意为“捞子儿”,其意是捞到更多的财富;“子儿”还有一层意思是儿子孙子。拾子儿会新婚夫妇最多,一方面要赶会拾“子儿”,祈求生儿子;另一方面就是为过正月十五准备礼物。这里的新女婿有在丈人家住正月(正月初八前后直到正月十六)的习俗,拾子儿会上要准备正月十五所用烟火爆竹,过去初十会有“响会”的传说大概也源于此习俗。

服务人民群众

服务领导决策

服务中心工作

宣传河北省情

hbdfzx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