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组委会和执委会召开新闻发布会。

我国将实施好《全国湿地保护规划(2022—2030年)》。到2025年,全国湿地保有量总体稳定,湿地保护率达到55%,新增国际重要湿地20处、国家重要湿地50处。到2030年,湿地保护高质量发展格局初步建立,湿地生态系统功能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明显改善。

在青藏高原、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东北森林带、北方防沙带、南方丘陵山地带、海岸带优先布局,组织实施30个左右湿地保护修复重点项目,实现综合整治和系统修复,提高湿地的生态功能和碳汇能力。组织实施《红树林保护修复专项行动计划(2020—2025年)》,到2025年,营造和修复红树林1.88万公顷。实施互花米草防治专项行动计划,将治理任务分解到省,到2025年,全国互花米草得到有效治理。

湿地保护的重要意义有哪些 湿地保护有多重要(1)

为什么要保护湿地?

湿地,顾名思义就是富含水分、湿润的地方,是陆地与水体的过渡地带,通常分为自然和人工两大类型。自然湿地包括沼泽、湿原、滩涂、泥炭地等水域地带以及水深不超过6米的浅海区、河流、湖泊等。人工湿地主要有水稻田、水库、池塘等湿地同时兼具丰富的陆生和水生动植物资源,形成了其他任何单一生态系统都无法比拟的天然基因库。

其独特的水文、土壤和气候为地球20%的生物物种提供了生存环境,湿地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如调节水分平衡、通过水分循环来改善局部气候和空气质量,人体中的肾脏发挥着调节身体水分循环、新陈代谢的作用,这与湿地对地球的作用相似,所以,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

湿地保护的重要意义有哪些 湿地保护有多重要(2)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地球上三大生态系统,具有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调节气候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生态服务功能被誉为“地球之肾”“物种宝库”和“储碳库”,是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和稀缺资源。

生态效益

湿地是许多濒危鸟类、迁徙候鸟以及其他野生动物的栖息繁殖地。湿地在蓄水、调节河川径流、补给地下水和维持区域水平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蓄水防洪的天然“海绵”,在控制洪水,调节水流方面功能十分显著。湿地的生物和化学过程可使农业生产带来的农药、工业污染物、有毒物质降解和转化,使当地和下游区域受益。

经济效益

湿地提供的莲、藕、菱、浅海水域的一些鱼、虾、贝、藻类等是富有营养的副食品;有些湿地动植物还可入药;有许多动植物还是发展轻工业的重要原材料。沼泽、河流、湖泊和水库在输水、储水和供水方面发挥着巨大效益,是人类发展工、农业生产用水和城市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

社会效益

湿地具有自然观光、旅游、娱乐等美学方面的功能,在美化环境、调节气候、为居民提供休憩空间方面有着重要的社会效益。湿地为教育和科学研究提供了对象、材料和试验基地。

湿地保护的重要意义有哪些 湿地保护有多重要(3)

常见的湿地植物有哪些?

湿地植物是湿地生态环境中的主要生产者,不仅为人类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还是湿地功能得以实现的决定性因素。

湿地植物在湿地生境的进化过程中,经历了由沉水植物、浮叶植物、浮水植物、湿生(挺水)植物、陆生植物的进化演变过程,按照湿地植物的生长特征、形态特征和生长环境主要分为以下6大类。‍

1、沉水植物

沉水植物即沉水型水生植物,指整个植株都生活在水里,以根固定在水底的泥土中,植物体全部被水浸没,仅在花期将花及少部分茎叶伸出水面的水生植物。花小、花期短,以观叶为主,叶多为狭长或丝状。

沉水植物有黑藻类、金鱼藻类、眼子菜类、苦草类、水筛类、水毛茛类、狐尾藻类等。‍

2、浮叶植物‍

浮叶植物指叶浮于水面,根及根状茎生于水底泥土中的水生植物。浮叶植物根状茎发达,花大、色艳;无明显地上茎或茎细弱不能直立,体内通常储藏有大量气体,使叶片或植株能平衡地漂浮在水面上。

浮叶植物有王莲类、睡莲类、萍蓬草类、芡实、苔菜类等。‍

3、漂浮植物‍‍

漂浮植物又称浮水植物、完全漂浮植物,植物的根不生于水域底部泥土中,整个植物体漂浮在水面之上,随水流、风浪四处漂泊的一类水生植物,多数以观叶为主。

漂浮植物有浮萍、满江红、燃鳖、大漂、槐叶萍、风眼莲、水蕨等。‍

4、挺水植物‍

挺水植物指植物的根、根状茎或地下茎生长在水底泥土中,茎、叶绝大部分挺出水面的水生植物。挺水植物株形高大,直立挺拔,花色艳丽,绝大多数有茎、叶。

挺水植物有莲(荷花)、千屈菜、菖蒲、水葱、藤草类、香蒲、芦苇、水烛等。‍

5、沼生植物‍

沼生植物指生长在沼泽岸边地带、沼泽浅水中或地下水位较高的地表的植物,仅植株的根系及近于基部浸没水中,或仅根部生长在非常潮湿的泥泞土壤中,又名两栖植物。

教科书上多将湿地植物分为水生植物、湿生植物和沼生植物。这个分类是有交集的,沼生植物特指沼泽地带生长的植物,既有水生植物也有湿生植物。从环境条件、生长状况及形态特征上来看,沼生植物属于水生植物和湿生植物的中间类型,可适应于不同的水分条件变化。

常见沼生植物有泥炭藓、蘋、落羽杉、萍蓬草、水芋、野慈姑、芦竹、水稻、茭白等。‍

6、湿生植物‍

湿生植物指生长在各种过度潮湿、土壤含水量很高、空气湿度较大的环境中的一类陆生植物。湿生植物的根部既不能长期浸没在水中,也不能忍受较长时间的水分不足,根部只有在长期保持湿润的情况下,才能旺盛生长。它们只是喜欢生长在潮湿环境,如河滩低洼地、山谷湿地、潮湿的森林下等。

湿生植物有湿地松、水杉、水松、鱼腥草、垂柳、水蓼、母草、半边莲、薄荷、水蜈蚣、芋、花蔺、水竹叶等。‍

关注“必全”网易号,了解更多园林行业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