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皇帝24个儿子,大阿哥胤禔愚蠢,太子胤礽昏聩,三阿哥胤祉机巧,四阿哥胤禛深沉,八阿哥胤禩虚伪,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䄉攀附,十四阿哥胤禵鲁莽,虽为一父所生,甚至同父同母所生的儿子,性格却人人各异,面面不同。然而与众兄弟人人在私德上略有亏欠不同的是,十三阿哥胤祥在众多皇子中,却是名声最好的一个,不但文武双全,忠肝义胆,而且英雄侠义,天下闻名。但这样一个坦坦荡荡而又受人尊敬的皇子,在九子夺嫡过程中,他为什么没争到太子、无缘储位呢?

雍正王朝十三爷最后的结局(十三爷文武双全)(1)

胤爱新觉罗•胤祥,康熙皇帝的第十三子,生母是敬敏皇贵妃章佳氏,满洲镶黄旗人。在二月河的小说《雍正皇帝》里,“十三爷”胤祥真是文武双全,做人诚恳朴实,心地善良,而且忠肝义胆,嫉恶如仇,有侠义之心,路见不平一声吼,出手不计后果,仗义不问得失,素有“侠王”之称,在康熙皇帝的24个儿子中,是最有傲骨、最有侠气的一个。

胤祥之所以无缘储位,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时势的原因,也有自身的原因,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胤祥的母不尊贵,同时早逝。胤祥的母亲章佳氏,本是满洲镶黄旗包衣人,康熙当皇帝后,他母亲在内务府选宫女的时候被选入宫,去世前并无册封记录,贵妃是逝后追封的。因此,胤祥的母亲出身既不显贵,去世又早,他作为儿子,在康熙皇帝与所娶的许多王公贵族女儿所生的儿子们的出身,可谓差别很大。以这种出身,要立为皇储,是非常之难的,除非有极其特殊的原因,如皇帝无其他儿子,或者在国家危难时有过卓越的功勋等等,但胤祥没有这种机遇。

雍正王朝十三爷最后的结局(十三爷文武双全)(2)

康熙没有把胤祥列入备选的人选。康熙晚年,为选择继承人的问题上绞尽脑汁,特别是太子胤礽两度被废除,废除的原因让康熙很是受伤,因此在后来的选择中慎之又慎,胤祥虽有“侠王”美誉,但母亲出身卑微,在整个官僚系统内的影响太小,故没有让他成为候选人。

胤祥有自知之明。胤祥虽然受尽了其他兄弟的欺负,又多次遭到康熙的误解,甚至在宗人府被圈禁了整整十年,但在所有皇子都垂涎于皇储之位而跃跃欲试时,他却除了一心帮助皇四子胤禛争夺皇储之外,内心从来就没有过争储之念。这源于他有自知之明,胤祥明白自己虽有“侠王”之称,但他也仅一“侠王”而已,帮助人家上台可以出十分力,但自己要争强出头,恐怕一分力都使不上,可谓天时不借、地利不合。

胤祥的性格也不适合当皇帝。胤祥确实有侠义心肠,有慈悲情怀,光明磊落,敢说敢为,但是,这种性格过度了,便成弱点。比如,胤祥好冲动,眼里揉不下沙子,一个意念可以举刀杀人,性格刚烈,脾气火暴,举动自专,这种没有回旋的性格,不是当皇帝的好料子。当皇帝要四平八稳,要能容别人所不能容,要忍别人所不能忍,善奖罚、能决断、有作为、肯担当,这些性格特点,胤祥有的有,有的却没有。所以,他不是皇储的最佳人选。

雍正王朝十三爷最后的结局(十三爷文武双全)(3)

然而,也正因为他没有霸王硬上弓,利用自己的才智帮助四哥胤禛坐上了皇位,所以他才成了雍正王朝的议政大臣,成了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显赫一时,富贵善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