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宁通宝版别无论怎样的变化,在不玩古币的人眼里感觉都是一样的,这无可厚非;但在崇宁版别的初级玩家眼中,或粗识几个大类版别尤其如短丁、大字之流的名誉品便沾沾自喜,或面对眼花缭乱的N多版别而望之却步,这也属正常;即使有那么几年玩龄的玩家眼中,仍有个别版别极难一眼判定而需对比甄别再三,或有浮躁者便弃之不理,这实属不正常了,而我们可能就是这种玩家。

一、正字与正字美制

崇宁通宝十一种版别详解(崇宁通宝中那些轻易混淆的版别)(1)

崇宁通宝十一种版别详解(崇宁通宝中那些轻易混淆的版别)(2)

正字是《北宋铜钱》崇宁通宝的开篇,即2578号;在《分类谱》中叫正郭036号。这两个版均为正字类之典范,也是崇宁通宝的代表作之一。钱文规整,铸造精良是其共同的特征。

钱文特征:正字,钱文稍小,笔画稍粗;

正字美制,钱文稍大,笔画稍细。

形制特征:正字外缘为直边,直径34.9毫米、厚3.1毫米、穿宽8毫米、重12.3克;正字美制外缘为圆弧边,直径35毫米、厚2.8毫米、穿宽8毫米、重11.4克。

二、正字隔轮阔通与正字隔轮背四角

崇宁通宝十一种版别详解(崇宁通宝中那些轻易混淆的版别)(3)

崇宁通宝十一种版别详解(崇宁通宝中那些轻易混淆的版别)(4)

正字隔轮阔通在《北宋铜钱》2652号叫寄郭阔通,《分类谱》332号叫寄郭三俯以及381号纤字昂通;正字隔轮背四角即《北宋铜钱》正字背四出,此版背郭有四决纹而绝非四出纹,故《北宋铜钱》命名是错误的。此版《分类谱》不载。这两版如同孪生兄弟,无论钱文还是形制极难分辨,更有甚者两版背郭均有决文。有没有必要分作两个版别呢,我认为有必要。

钱文特征:正字隔轮背四角,钱文稍大,笔画也粗;

正字隔轮阔通,钱文纤细,宁丁尤甚,通点稍立,宝足稍短。

形制特征:正字隔轮阔通,细郭,钱文寄郭,直径35.7毫米、厚3.1毫米、穿宽7.6毫米、重13.9克;正字隔轮背四决的背决文更明显,直径35.4毫米、厚2.5毫米、穿宽7.7毫米、11.2克。

三、阔字进通与阔字狭通

崇宁通宝十一种版别详解(崇宁通宝中那些轻易混淆的版别)(5)

崇宁通宝十一种版别详解(崇宁通宝中那些轻易混淆的版别)(6)

阔字进通与阔字狭通实在很难判别,钱文只是一些微小的差别,形制变化也小,阔字进通背郭肥。在《分类谱》中244号大宝进通即《北宋铜钱》2607号阔字,因其进通的特征明显,我们叫它阔字进通;《分类谱》242号大宝即《北宋铜钱》2610号阔字狭通。目前此两版是否分作两个版别存在争议,一种意见是通字是一眼区分的特征应分别是两个版别;另一种意见是变化太小应当并作一个版别。

钱文特征:阔字进通钱文稍大,远点进通,宝足平齐; 阔字狭通钱文稍小,低点狭通(通“甬”狭),宝右足稍长。

形制特征:阔字进通背肥郭,直径35.1毫米、郭厚2.5毫米、穿宽8.2毫米、重11.4克;阔字狭通直径35.3毫米、郭厚2.6毫米、穿宽8毫米、重12.1克。

四、正字俯宁与正字垂舟通

崇宁通宝十一种版别详解(崇宁通宝中那些轻易混淆的版别)(7)

崇宁通宝十一种版别详解(崇宁通宝中那些轻易混淆的版别)(8)

我以为这两个版本来没必要去作比较的,但很多崇宁爱好者就是分不清这两个版,可能是由于《北宋铜钱》只收录了正字俯宁,而正字垂舟通又是新发现的版没有一个正式的命名而导致的混淆。此两版《分类谱》均未收录,都属于近年发现的新版,可能正字垂舟通发现的更晚一些。其实两版的钱文特征有不小的差异,应该是一眼可以辨识的版别。

钱文特征:正字俯宁,钱文稍小有俯意,进崇俯宁,通稍退且低点直鼻,昂俯宝。 正字垂舟通,钱文稍大,正崇俯宁,退通且走之大起笔下垂,正宝长足。

形制特征:正字俯宁直径35.1毫米、厚3毫米、穿宽7.9毫米、重11.8克; 正字垂舟通直径34.4毫米、厚2.6毫米、穿宽7.9毫米、重11.8克。

五、宽字小头通大字与宽字小头通

崇宁通宝十一种版别详解(崇宁通宝中那些轻易混淆的版别)(9)

崇宁通宝十一种版别详解(崇宁通宝中那些轻易混淆的版别)(10)

宽字小头通大字与宽字小头通在《分类谱》中均有记载,即159号斜宁长点俯通和157号斜宁小点俯通;《北宋铜钱》仅收录了2622号宽字小头通,不知何故没有收入大字版。这两个版别很难一眼判定,铸造同样精致,钱文形制变化较小,但处处又有所不同,因此应为两个固定板。

钱文特征:宽字小头通大字,钱文稍大,崇示两点长;通头稍大;宝王稍宽长足。 宽字小头通,钱文稍小,短点小头通,俯宝。

形制特征:宽字小头通大字,外缘稍宽,直径35.8毫米,郭厚2.6毫米、穿宽8毫米、重12.4克;

宽字小头通,直径35.3毫米、郭厚2.85毫米、穿宽8.1毫米、重13.2克。

六、遒劲小通与遒劲小通阔崇

崇宁通宝十一种版别详解(崇宁通宝中那些轻易混淆的版别)(11)

崇宁通宝十一种版别详解(崇宁通宝中那些轻易混淆的版别)(12)

此两版《通宝分类谱》均未收录,但《重宝分类谱》补录了“阔通狭宝”,名曰“长尾昂通”,其实玩家更乐意接受“遒劲小通”这一名称。《北宋铜钱》将遒劲小通归入阔通类,命名“阔通狭宝”。考虑到阔通没有遒劲之命名更深入人心,因此我们在重新分类时将阔通类更名为遒劲类,于是此两版自然就叫“遒劲小通”和“遒劲小通阔崇”了。遒劲小通存世稀见,遒劲小通阔崇罕见,两版钱文存在着过度演变关系,当然“遒劲小通”因其存世量相对多些应为最后的固定版别。

钱文特征:遒劲小通之崇、宁二字稍小,阔通小头,狭宝; 遒劲小通阔崇崇示之第二横长,宁丁横长接郭。

形制特征:遒劲小通直径大小不一,有不足35毫米小样者,铸造不精;所见大样达到36毫米,铸造精整。《大辞典·北宋卷》记载的直径3.54毫米、郭厚2.5毫米、穿宽9.2毫米、重未载;遒劲小通阔崇铸造精良者莫过于试铸样钱了,阔缘大样,直径达到了37毫米余;图中所见直径35.5毫米、郭厚2.6毫米、穿宽9毫米、重12.4克。

七、边炉小字圆冠与边炉小字

崇宁通宝十一种版别详解(崇宁通宝中那些轻易混淆的版别)(13)

崇宁通宝十一种版别详解(崇宁通宝中那些轻易混淆的版别)(14)

边炉小字圆冠由于存稀见,很多泉友为求圆冠而错把边炉小字当成圆冠,这说明两版特征较难区别。《分类谱》没有将两者归入一类;《北宋铜钱》也未予纠正。《分类谱》分别为082号退崇边炉小字和342号圆冠;《北宋铜钱》在归类时有点似是而非,分别为2645号圆冠和2646号正郭。其实两者无论钱文还是形制特征都十分相似,归入一类势在必然。根据其钱文特征以及《分类谱》约定俗成的归类,何不一并归入边炉类呢?

钱文特征:边炉小字圆冠,正崇昂宁,退通短尾,降宝开足; 边炉小字,降仰宁,进通短翘尾,宝足短。

形制特征:边炉小字圆冠,中缘,直径34毫米、郭厚2.7毫米、穿宽8.1毫米、重12.1克。边炉小字,中缘肥郭,直径34.5毫米、郭厚2.5毫米、穿宽8.1毫米、重13.8克;

八、仰宝进崇与仰宝狭退通

崇宁通宝十一种版别详解(崇宁通宝中那些轻易混淆的版别)(15)

崇宁通宝十一种版别详解(崇宁通宝中那些轻易混淆的版别)(16)

当初在学习《分类谱》时,311号宽字长宁短宝与317号宽字狭通进崇怎么也分不清楚。奇怪的是《北宋铜钱》竟然将如此相像的两个版在分类时分了家,一个叫退通进崇2730号;一个叫狭通退通2712号。两谱在分类时都不够清晰,于是我们又整理出仰宝类并将两版归入此类,分别命名仰宝长宁、仰宝狭退通。两者在存世方面可谓天壤之别,仰宝长宁存世甚丰,而仰宝狭退通存世罕见。

钱文特征:仰宝长宁进崇退通,宁宝稍小;

仰宝狭退通之崇、宁、宝狭长,通“甬”较狭且走之垂足。

形制特征:仰宝长宁,细缘细郭,直径34.1毫米、郭厚3毫米、穿宽8.2毫米、重11.5克;

仰宝狭退通,直径34.5毫米、郭厚2.6毫米、穿宽8.2毫米、重12.2克。

崇宁版别的辨识与归类,既是一个举要删芜的过程更是一个删繁就简的过程,路漫漫兮其修远兮,吾将…啊有灰机

尽管我们玩崇宁版别主要是兴趣使然,但也应该有必要的态度即“严谨认真”,否则恐将半途而废,愿与喜欢崇宁通宝的泉友共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