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的元宵佳节(元宵今宵最是灿烂)(1)

今日,正月十五,元宵节,

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

也是最温暖光明的日子。

这个春节,受疫情影响,

我们过得十分不如意,

但相信随着月圆温暖人间,

瘟神一定会被送走,

那些困难的日子终将过去,

否极泰将来,福气满人间!

元宵,

天官赐福,福满人间

正月十五元宵节,是人们庆贺新春的延续。

正月是一年之始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

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

这来源于道教的“三元说”:

正月十五为上元,七月十五为中元,

十月十五为下元。

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官、地官、人官。

正月十五日为天官的诞辰,

天官是紫微大帝,掌握人间命运,

主持善恶生死公道,

每年正月十五亲临人间巡察善恶,

赐福给凡间。

上元节这天,人们为了迎接天官,

会燃灯,贴对联。

上联“吉庆有余”,

下联“天官赐福”或“受天百禄”,

敬天官以盼福音。

民间还流传“天官赐福唱词”,

表达人们的美好愿望:

“天官在中堂,万事多吉祥。

麒麟生贵子,辈辈状元郎。

吾当心喜,十保留在福地,

正是:

一保风调雨顺,二保国泰民安;

三保牛羊满圈,四保四季平安;

五保福寿长,六保家有万石粮;

七保生贵子,八保状元郎;

九保瘟火二戒,十保举家人等安康。”

又到一年的元宵佳节(元宵今宵最是灿烂)(2)

元宵,

花灯如昼,破暗为明

元宵节,也称灯节,

有一种说法为它最早起源于佛教,

佛教教义中把火光比作佛之威神,

每逢佛教盛会都要大明灯火。

据《僧史略》记载,

佛祖释迦摩尼示现神变,降伏群魔在正月十五。

为纪念佛祖神变,这一日需要举行燃灯法会。

早在2000多年前,

东汉的僧人们会在正月十五这天,

观佛舍利、点灯敬佛。

而佛法中点灯,是燃烧自己,

更是照亮别人,破暗为明。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在民间,正月十五,家家户户张灯结彩,

大家欢欢喜喜赏花灯,猜灯谜。

灯是火,各色的灯代表着人们心里的希望与期盼。

除了赏花灯,还有放天灯。

古代人们躲避盗匪侵袭之后,

用燃放天灯的方式互相报平安,

所以天灯又被称之为“祈福灯”或“平安灯”,

私塾则点起“开学灯”,祝愿学子新的一年前途光明。

元宵佳节,灯月交辉,灯火辉煌,

驱散了黑暗,人们借此期许美好的未来,

希望大家都能走出艰难,平平安安。

又到一年的元宵佳节(元宵今宵最是灿烂)(3)

元宵,

阖家幸福,团团圆圆

元宵节吃汤圆,

天上月圆,碗里汤圆,人间团圆。

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

因而元宵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

但吃汤圆(元宵)可谓大江南北的共有习俗。

虽然它的做法成分风味各异,

但都代表着团圆和美的意义。

闽南歌谣《元宵月正圆》中唱到:

“闹元宵,煮汤圆,骨肉团聚满心喜,

男女老幼围桌边,一家同吃上元丸”,

脑海里立马呈现一幅温馨美满的画面。

中国人自古就十分重视家庭、家族的团圆,

凡事都希望有一个圆满的结果,

中国文化中自古就有一种对圆的崇敬之情。

团团圆圆,和和美美,这是中国人对生活最诗意、最美好的祝愿。

这个元宵节,也许我们不能外出赏灯看灯会,

不妨与家人围坐桌边,吃上一碗热汤圆,

祈祷疫情赶紧过去,大家都能人月两团圆。

又到一年的元宵佳节(元宵今宵最是灿烂)(4)

元宵,

明月生辉,相遇浪漫

在古代,元宵节最美的风景不仅是灯,

还有灯下美好的人儿。

大约从隋唐时期起,每逢元宵,

平日“宅”在深闺大院中的女子,

通通被放了风,可以自由外出,

而这时候的女子,均是盛装打扮,

被柔柔的月色一衬托,令人心旌摇荡。

历朝才子在这日写下无数动情的诗篇,

而大部分佳句中,都少不了“红妆”的影子,

在古人的阴阳观念中,太阳为阳,月亮为阴,

比如《淮南子》就说“月者,阴之宗也”,

《大戴礼》说“月者, 太阴之精”,

而另一方面,男子为阳,女子为阴,

所以同样为阴的月亮与女子之间,

本就有着难以割舍的联系,

而中国古代神话中的月亮,

更是女性生殖崇拜的产物。

月亮之上,不仅有嫦娥,更有玉兔和蟾蜍等,

蟾蜍多产,更是生殖能力旺盛的代表,

所以寄居着玉兔与蟾蜍的月宫,

自然就成为女性崇拜的殿堂了。

当新年第一轮圆月升起,

女性被赋予一年中最多的权利。

北宋记载,元宵节之夜,

“贵家妇女纵赏观赌,入场观看

入市店饮宴,惯习成风,不相笑讶”。

这一日,女子可以出现在任何场合,

任何角落,众人不得取笑或指责,

她们充分享受休息、社交的权利,

暂时不受男权话语的束缚,

这对于平时社会中的男女关系,

可谓是一种暂时的颠覆和平衡。

为了迎接一年中最自由的夜晚,

女子们都会精心打扮一番,

元夕之夜,花好月圆,

的确是相遇的好时机。

古代的一些传奇小说,男女主人公

往往被安排在上元之夜“牵手成功”,

古代一些经典的情诗,也诞生于这个夜晚。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元宵之日,暖红色调的花灯,精致的妆容,

于漫天花火之间遇上意中人,如此浪漫动人。

元宵日,有着中国人最浪漫的夜晚,

愿今夜有人与你一起看灯看人,看尽美景良辰。

又到一年的元宵佳节(元宵今宵最是灿烂)(5)

元宵,

一年初望,事事平安

人们常说,正月十五闹元宵,

意境全在一个“闹”字。

元宵佳节,舞龙灯、舞狮子不可不提。

中华民族自古崇尚龙,把龙作为吉祥的象征。

在古代,舞龙寓意祈祷龙的保佑,

以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当人们托起金灿灿的黄龙在夜间起舞时,

不禁有五彩金龙降临,辉耀人间的错觉。

古人将狮子看作勇敢和力量的象征,

认为它能驱邪镇妖,保佑人兽平安无灾,

舞狮以求得生活吉祥如意,事事平安。

狮子舞有“南狮”、“北狮”两种表演风格。

北狮即是我国北方的舞狮,

北派舞狮以表演“武狮”为主,

以狮子的腾翻、登高、奔跑、踩滚球等

各种动作来表达其凶猛的习性;

南狮,用布和装饰比较华丽精致

表演时以“文狮”为主,

用狮子的瘙痒、抖毛、舔毛等

各种动作表情来逗人喜乐。

又到一年的元宵佳节(元宵今宵最是灿烂)(6)

家中老人曾说,

元宵是春节后第一个最重要的节日,

过了元宵,我们才算真正迈入了新的一年。

往年,我们会在流光溢彩的灯笼下猜灯谜,

会走上街头看万家灯火漫天光明,

会在震天喧闹的锣鼓声里看金龙浴火狂舞。

而今日,受疫情影响,我们最好待在家中,

与家人一起过一个安静温馨的元宵节。

元宵已到,希望过了这温暖光明的一夜,

疫情病痛能够快点退散,

大家都能身心舒畅,健康平安!

◎本文图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