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孩子数学基本学完课本了,开始期末复习了。期末复习,考试就多了起来,今天我们简单分析一个孩子在期末复习时的一套试卷。如下:

三年级数学第二单元综合测试卷(三年级数学期末复习)(1)

三年级数学第二单元综合测试卷(三年级数学期末复习)(2)

三年级数学第二单元综合测试卷(三年级数学期末复习)(3)

三年级数学第二单元综合测试卷(三年级数学期末复习)(4)

孩子总分是91分,分数不是很理想,但是客观地说,孩子尽力了,除了2分不应该错的,其余的错的都不冤枉。

第一答题为填空题,填空题孩子往往不能得到全部分数,这个孩子错了一个应用性的问题:

一根绳子连续对折2次后的长度是28厘米,这根绳子展开后的长度是()厘米。

这个题目其实没有什么难度,主要考查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两位数乘以一位数的计算。孩子填写的是268,问孩子怎么会算出来的,孩子不知所以。笔者再三分析,确实不知道孩子的思路。再次询问孩子,孩子说不知道“对折”的意思。说明这个孩子生活常识没有,导致题目不理解出错。现在的题目,比较灵活,要求孩子能够有一定的生活常识及其动手能力。

第二题判断题全对,第三题选择题最后一个错了,题目如下:

在整数乘法计算中,如果一个乘数的末尾有0,那么积的末尾()有0。

A.一定 B. 不一定 C. 可能

这个题目孩子选C,应该选B. 说明了孩子对于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还是不够熟练,遇到最后一个题目,心里就害怕了,没有勇敢的尝试着举个例子去做一下。这个类型的错误,很多孩子都有,有的时候是做题惯性导致,其实这类题目一定要求孩子举个例子算一下,结果就出来了。

第四题是计算题,孩子做得还不错,一个题目书写不清楚,扣一分。对于孩子字迹工整问题,笔者大为头疼,天天强调,孩子就是改不掉写字的问题。

还有一个题目是估算问题,如下:

380 × 5 ≈

孩子填写的1900,因为孩子认为380就是一个整十的数字了,不用再约。这个问题孩子错的就比较多了,估算对于孩子来说比较难,很多孩子不敢大胆的把数字约成整十、整百。这个问题以后在具体讲一下。

最后一个大题是应用题,孩子有一个题目没有写“答”减了1分,这个答题的完整性一定要重复的给孩子说明白。最后一个题目孩子错了,全部减分,其实细看孩子还是有解题思路的,最难能可贵的是孩子居然把92 ÷ 16 这个两位数除以两位数且带余数的计算做出来了,说明孩子真的是思考了,全部扣分有点多。

整体分析,孩子不够自信,数学掌握的还是不错,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是关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