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口财经记者 董婉婉

轨道交通串联着发展脉络,更决定着城市的命运。

12月26日上午,备受市民关注的青岛地铁4号线正式开通。

在此之前,青岛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共293.1公里。随着青岛地铁4号线开通,这一数据成功刷新至315公里。自此,青岛正式跨上“300公里”的台阶,并稳住全国前十的排位。

近年来,我国轨道交通的发展速度惊人,自1971年北京地铁1号线开通运营后,国内城市竞相追逐进行地铁建设。根据交通运输部公布的数据,截至2022年11月,全国累计有52个城市开通运营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运营里程9788.64公里。那么,哪些城市是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的佼佼者?哪些城市撑起北方轨道交通的“大旗”?

全国城轨谁更强

12月7日,交通运输部发布2022年11月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数据速报数据显示,2022年11月,全国31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有52个城市开通运营城市轨道交通线路285条,运营里程9357公里,实际运营列车270万列,旅客发送量14.2亿人次,停靠站8.5亿次。青岛以293.1公里的里程数,位列全国第十,北方城市第二。

据官方数据,目前我国城轨运营制式呈现多样化发展,共有地铁、市域快轨、轻轨、单轨、磁浮交通及APM线等8种制式。其中地铁运营里程仍占比最大,达到了78.21%。

从这个意义上说,即地铁强则轨道交通强。

更进一步来说,地铁等城轨的多少、运力,不仅决定了城市的流动速度,也影响其发展速度。按照国际标准。将通车里程400公里作为世界级地铁城市的准入门槛,截至目前,我国共有9座城市跻身世界级地铁城市。

1971年,我国最早的地铁北京地铁1号线正式开通运营,比世界上最早的地铁英国伦敦大都会线路晚了108年。

我国地铁建设晚,但发展速度快。地铁线路不断增加、搭载量迅速攀升、乘坐舒适度升级换代。2011年,北京地铁日均客运量甩开纽约,运营总里程与伦敦比肩,迈入全球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规模前三名的行列。

从2010年开始,我国地铁建设进入迅猛发展时期,拥有包括地铁在内的各类城轨交通的城市越来越多。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1月,北京已运营地铁线路最多,有27条。上海排名第二,有20条地铁。接下来分别是,广州18条,深圳16条,武汉14,成都、南京均13条,杭州12条、重庆10条。

青岛都市圈轨道交通市域铁路2035(跨过300公里门槛青岛站稳轨交)(1)

除此之外,其它排名前20名的城市所拥有的地铁线路大都低于10条,以5至8条为主。

但拥有地铁线路最多,并非代表线路总长度也最长,运量最大。如北京地铁的条数比上海多7条,但运营里程总长度上,上海地铁线路总长度为825公里,比北京的783公里还要多42公里;客运量总人次上,上海也要比北京多12721万人次。

地铁线路里程排名第三的城市是广州,为609.8公里。此外,超500公里的还有成都557.8公里。深圳、杭州紧随其后,分别为529.4公里、516公里。

对于城市而言,地铁不仅仅是一种交通工具,更是城市现代化的标志之一。

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我国目前有7个超大城市,即城区常住人口超千万的城市,它们分别是北京、上海、深圳、广州、重庆、成都、天津。

截至2022年11月,重庆、天津地铁运营线路条数和运营里程分别为10条、434.6公里和8条286公里。

由此可见,按超大城市地铁条数排名依次是: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重庆、天津。

按照其所拥有地铁运营线路总长度来排,7个超大城市的名次依次为:上海、北京、广州、成都、深圳、重庆、天津。

风口财经记者统计发现,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在地铁布局条数和公里数上,大都是领先于其它城市。

竞逐1000公里的地铁城市

近两年,不少城市进入轨交建设大年,仅今年前三季度,杭州轨交新开通9条(段)线路,总里程516公里,一举超过武汉、南京、深圳和重庆,晋升至全国第五,实现“轨道上的杭州”。

然而时隔仅两个多月,11月28日,深圳地铁12号线和6号线支线开通初期运营,深圳以530公里的成绩实现反超,轨道交通第五城再次易主。

实际上,这样的“热闹”已持续了三年多。

视线拉回到2018年7月,在暂停了近一年后,国家发改委重启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审批。在当时,同步提高的 “门槛”让很多中小城市的地铁梦搁浅,但满足条件的这些头部城市,开通新线路的脚步并没有停下。

仅2018年,青岛就一口气开通124.6公里线路;2019和2020年,成都则分别以105.9公里和216.3公里的新开通里程蝉联“冠军”;今年,包括北京上海在内,全国前三季度的新增已达583.7公里。

尽管“1000公里地铁城市”还尚未分出高下,但已有不少城市的未来发展愿景放在了实现城轨交通运营里程突破四位数,即未来城轨交通“1000公里”成为标配。

比如上海,作为国内第三个开通运营地铁的城市,地铁里程不仅是中国第一,也是世界第一。根据规划,到2035年,上海将形成城际线、市区线、局域线“三个1000公里”的轨道交通网络。

8月2日,广州市规自局对外公示《广州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2018~2035年)》,绘制了一个总规模为52条、2029公里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

当然,“前排”城市也有其对轨道交通雄心十足的规划。

在去年底,北京规自局公示的《北京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2020年~2035年〉》草案中提到,规划线网总里程规模约2673公里。

今年3月份,《北京市“十四五”时期重大基础设施发展规划》正式印发。规划指出继续推进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建设。编制实施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优化中心城区线网,适度加密;完善城市副中心线网,形成放射性廊道,辐射周边区域。到2025年,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总里程力争达到1000公里,中心城区轨道交通出行比例达到18.7%以上。

深圳则是要在2025年城轨通车里程达到640公里,2035年远景目标是将形成33条线路、总里程1335公里的轨道网络。

成都“十四五”要实现城轨运营及在建里程850公里以上,远期线网规划至1389公里。

武汉也提出,到2025年城轨建设运营规模实现1100公里,其中建成700公里、在建400公里。

重庆的目标是至2035年形成“22线1环”的线网布局,线网规模1252公里(不含璧山江津地区线路长41km)。

北京、青岛撑起北方轨道交通“两杆”大旗

青岛地铁自2010年开工建设至今,已建成并投入运营6条线路,运营里程跻身全国前十,单日最高客流突破120万,成为近十年来全国地铁发展最快的城市之一。迄今,国家发改委已批复青岛13条线路,全长503公里,获批里程位列全国第九。

2015年12月,青岛地铁3号线北段载客试运营,自此,青岛率先在山东迈入地铁时代。

眼下,与青岛同处一个里程量级的是天津,两地里程数相差不过7.1公里,而随着青岛地铁4号线的开通,青岛地铁开通运营线路达到7条、总里程将达到315公里,与之差距进一步拉大。待到三期线路全部建成后,地铁运营线网总里程将达到503公里。按照当地部门的测算,通过“地铁 ”大立体公交的布局,青岛预计日均客运量将达500万人次。

青岛都市圈轨道交通市域铁路2035(跨过300公里门槛青岛站稳轨交)(2)

放眼全国轨道交通前十名,目前只有北京和青岛两座城市撑起了北方轨道交通的大旗。

地铁建设的水平,折射出一座城市的发展程度和发展潜力。

北京作为轨道交通运营线路最多的城市,排名一直都很稳固,近年来牢牢占据着前二的位置。

2021年12月31日,北京更是一口气“九线齐发”,开通线路条段数历年最多,全市轨道路网里程由727公里增至783公里,车站数量由428座增至450余座。

今年3月份,《北京市“十四五”时期重大基础设施发展规划》正式印发。北京市发改委介绍,北京将继续大力发展轨道交通。实施市域(郊)铁路建设行动计划,启动城市副中心线、东北环线等通勤线路整体提升工程,基本实现公交化运营,围绕中心城区实现30公里圈层45分钟通勤。到2025年,市域(郊)铁路运营里程力争达到600公里。

与此同时,继续推进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建设。编制实施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优化中心城区线网,适度加密;完善城市副中心线网,形成放射性廊道,辐射周边区域。到2025年,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总里程力争达到1000公里,中心城区轨道交通出行比例达到18.7%以上。

根据交通运输部11月发布的数据,截至目前,北京共有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27条,总里程达到783公里。按照最新规划,未来几年,北京城市轨道交通里程还将至少新增227公里。

由此来看,北京有望成为全国第一个晋级城市轨道交通“1000公里”的城市。

而在规划上,青岛也有更高的谋划。

据悉,“十四五”期间,青岛将发起三期建设、TOD开发和“双碳”战略三大攻坚战,加快推进轨道交通线网建设。实现对航空、铁路、公路、港口等重要交通枢纽全覆盖,三岸主城区内部45分钟可达、关键节点间1小时可达,有力支撑“一主三副两城”都市区空间结构。

如今的青岛,在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中,将更多周边城市纳入规划,无论是对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还是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或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支点、“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等国之重任,都为其提供更为便捷的交通优势。因此竞逐地铁“1000公里城市”,也同样是青岛进一步建设国际化大都市有效途径。

青岛地铁4号线的开通,虽然只有短短的31公里,但这为2022年我国地铁开通画上了一个圆满句号的同时,也翻开了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