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拔苗助长改成了揠苗助长呢(到底是揠苗助长)(1)

更多精彩,敬请关注

导读: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成语是其精粹之一,我们每天用三分钟讲解一个成语,以及一个相关的历史故事。让孩子在家轻轻松松每天学会一个成语,丰富其文化知识,出口成章,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还可以从民间成语故事中培养孩子们的创造性。

“揠苗助长”和“拔苗助长”其实都正确。两者是近义词。

一、揠苗助长[ yà miáo zhù zhǎng ]

释义:用来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也说拔苗助长。

出处:《孟子·公孙丑上》:“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茫茫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白话释义:《孟子·公孙丑上》:“古时候宋国有个人,嫌禾苗长得太慢,就一棵棵地往上拔起一点,回家还夸口说:“今天我帮助苗长了!”他儿子听说后,到地里一看,苗都死了。

二、拔苗助长[ bá miáo zhù zhǎng ]

释义:比喻想求快速,反而不能达到目的。

出处:郭沫若《雄鸡集·关于发展学术与文艺的问题》:“命令主义就合乎中国古代的一个寓言,叫做‘拔苗助长’。结果被拔起的苗不仅不能成长,反而枯槁了。”

今天,成语君和小朋友一起学习成语故事第2集“拔苗助长”

点击上方音频·即可收听

为什么拔苗助长改成了揠苗助长呢(到底是揠苗助长)(2)

成语释义:

【汉字】拔苗助长

【拼音】bá miáo zhù zhǎng

【基本释义】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贬义词

【出处】郭沫若《雄鸡集·关于发展学术与文艺的问题》:“命令主义就合乎中国古代的一个寓言,叫做‘拔苗助长’。结果被拔起的苗不仅不能成长,反而枯槁了。”

【近义词】适得其反 揠苗助长 欲速不达 急功近利

【反义词】循序渐进

成语典故:

宋国有一个农夫,他担心自己田里的禾苗长不高,就天天到田边去看。可是,一天、两天、三天,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往上长。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自言自语地说:“我得办法帮助它们生长。”

一天,他终于想出了办法,急忙奔到田里,把禾苗一棵棵地拔,从早上一直忙到太阳落山,弄得筋疲力尽。他回到家里,十分疲劳,气喘吁吁地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不过力气总算没白费,我帮禾苗都长高了一大截。”

他的儿子听了,急忙跑到田里一看,禾苗全都枯死了。

孟轲借用这个故事,向他的学生们说明: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而主观地急躁冒进,就会把事情弄糟。

看图猜成语:

为什么拔苗助长改成了揠苗助长呢(到底是揠苗助长)(3)

快留言告诉我答案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