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君(微信ID:changan-j)“开封府,宝镜照,是人是鬼见分晓。阎罗殿,黑老包,贪官污吏不轻饶。”古代大堂上高挂“明镜高悬”牌匾,以示官员判案公正廉明。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吗?“明镜高悬”的背后,又有什么我们不知道的故事?长安君这就带大家走进古代公堂一探究竟。

清代公案小说《三侠五义》里,讲到包公小时候被二嫂陷害,掉入枯井,得到一面镜子。这面镜子很神奇,滴上鲜血,便能照出世间恶人的丑恶灵魂。于是它毫无悬念地成了开封府镇府三宝之一,人送外号“阴阳镜”。包大人凭借这块宝境的法力,日断阳,夜断阴,明察秋毫,查清了无数疑案,为老百姓伸张正义。

而在古代官府大堂之上,通常也都会悬挂一块匾额,上书“明镜高悬”四字,恰可成为这个故事的史实注解。

为何会有“明镜高悬”匾额?“明镜”代表了什么?它为何挂在公堂之上?

长安君这就带小伙伴们抽丝拨茧,一探究竟。

穿越西游成金蝉子入魔(穿越之法)(1)

《铁齿铜牙纪晓岚》剧照

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里,纪大烟袋老同皇上微服私访。若论史实,纪昀恐怕是最反对司法官员微服私访的。他觉得,这样获取的证据,会让官员产生偏见。若要他们再采信其他证据,会变得十分困难。因此古代官员推崇的,是听审不带偏见。有人将其比作“虚堂悬镜”,此中“明镜高悬”的意象呼之欲出。

官府中悬挂的“明镜高悬”匾额,起到的是告诫作用。它告诫官员:要将心镜擦净,不存偏见,足够明智,正确查知案件真相,合情理地裁判。

古代妇女镜听图

民间百姓对官府的“明镜高悬”很买账,不过内涵就没这么高大上了。

有一种占卜术叫“镜听”。指在除夕或初一的夜里,抱着经过祝祷的镜子,偷听路人的无意之言,以听到的第一句话,来占卜事件吉凶。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里记载了一则镜听故事:郑家有两个儿媳,大郑科场出名早,婆婆偏爱大儿媳,二郑科场不顺,二儿媳受婆婆嫌弃。二儿媳不甘心,用了“镜听”这招,出门遇见俩人闹着玩,其中一人说:“你一边儿凉快去吧!”二儿媳搞不懂这话的意思,也就作罢了。后来乡试放榜正赶上秋收,两个媳妇在厨房做饭,热得不要不要的。报喜的人来了,说大郑中举,婆婆立刻笑逐颜开地对大儿媳说:“老大中举了,你凉快凉快去吧。”二儿媳只得含泪做饭。不一会儿,又有人来报喜,说二郑也考中了。二儿媳一听,把擀面杖一甩,大声说道:“我也凉快凉快去!”正好应验了镜听的结果。

在古代老百姓心中,镜子具有神力。即使他们不识字,但依靠听戏,接受了各种“青天”,他们同时也就接受了“明镜高悬”,认为这代表了神圣和公正。

穿越西游成金蝉子入魔(穿越之法)(2)

清代官员于公堂审判罪犯

百姓来到公堂,在“明镜高悬”匾额下,官员凛然而坐。

这表示了古代官与民之间,就司法达成的共识:百姓渴望青天大老爷伸张正义,而青天大老爷应该对案件秉公而断。

听起来仿佛很不错,背景音乐都要变成“开封有个包青天”了。然而长安君要说,“明镜高悬”文化,恰恰体现了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短板,小伙伴们信吗?

从古代百姓的角度看,他们信任官员,不如说是信任“神化”的官员。包公,就是“神化的人”;而被镜子照的对象,则是“人化的妖”。即使正义得到伸张,百姓也会觉得这是“天意”,是“神力”,或者是“报应”,而产生不了对法律本身的了解和敬畏

而对古代司法官员的要求,也是要使每一个判例,都像镜子成像一样,贴合实际,实现“罪罚相抵”原则。为此,就要竭尽全力查明案件的事实真相和具体情节,并从天理、人情、国法三重反复权衡,以此得到恰到好处的裁决。

穿越西游成金蝉子入魔(穿越之法)(3)

瓷器上的公堂

有的小伙伴可能觉得情理法都占了,挺到位的。长安君也就不得不掏出一颗栗子。

比如对盗窃罪,历代都有相应的刑事处罚。如果被盗者同盗窃者是亲戚,原先的处罚可就不管用了,而是比照原刑罚,轻判。而且是亲戚关系越近,判得越轻。因为除了法律,古代司法官员还要考虑人情:偷窃固然不对,但偷窃者都偷到亲戚头上了,可见生活有多么艰难;既然你们是亲戚,你干嘛等着他偷你呢?你应该主动接济嘛!就算他偷了,法无可赦,但情有可原。所以法律还是稍稍让条路给情理吧。

被盗者的内心世界肯定是:“怪我咯?”

穿越西游成金蝉子入魔(穿越之法)(4)

小伙伴们明白了吧,“明镜高悬”文化中,法律,是衡量事实的一条准绳,而非全部准绳。且当法律与情理出现冲突时,古代官员倾向选择情理;在法律与民意矛盾时,倾向偏袒民意。

一边,是老百姓对“青天”们的迷信;

另一边,是官员追求情理法平衡过程中,对司法专业性的忽视。

二者共同造就了古代中国“重人治,轻法治”的氛围。

若据此说“明镜高悬”匾额没有积极意义,长安君认为,这不客观。它毕竟是古代一些官员,在人格和道德上,追求的一种至高境界。它反映的积极价值观,催生了很多为民请命、心忧天下的好官和清官。

但一体两面,这也是问题所在。“明镜高悬”只是道德约束,它不是法律约束;它不能积极造就好官清官,更不能杜绝坏官贪官的产生。这也就是为何古代清官寥寥无几,贪官漫天遍地的原因之一。

穿越西游成金蝉子入魔(穿越之法)(5)

最高人民法院第一巡回法庭

如今,公堂成为历史陈迹,“明镜高悬”匾额早已摘下。当代法庭内法台后上方正中处悬挂的是国徽,它代表法庭是人民法院依照宪法行使审判权的场所。在这个场所中,法律,是唯一依据;全面摒弃人治,推进依法治国,将我国建设成为法治社会,是所有政法君们的共同目标。

真正能实现公平公正的,不是任何一面神镜,而是健全的法律制度,和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毕竟,我们不能总是倾听,从镜子中传来的声音。

长安剑致力于创作精品好文,欢迎小伙伴分享转发,微信公众号转载此文需标注“转自长安剑微信公众号ID:changan-j”并标明作者,否则视为侵权。

有想向长安君投稿的小伙伴,可以发至这个邮箱喔:changanjwj@163.com 等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