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春晚舞台上,陈佩斯、朱时茂身着古装亮相,出演《王爷与邮差》,台下掌声雷动,电视机前的观众更是激动不已。

简陋的舞台,简单的道具,两人插科打诨,浮夸的动作,配合连珠妙语,把观众逗的前仰后合。

没人会料到,这是陈佩斯最后一次在春晚登台演出。

陈佩斯谁还不是小鲜肉(陈佩斯他不是蠢货)(1)

伴随着叮叮当当的鼓点声,陈佩斯弯着腰,快步离开了央视舞台。

这一转身,留下观众无限的念想,带走了一个黄金时代。

陈佩斯谁还不是小鲜肉(陈佩斯他不是蠢货)(2)

1950年,著名演员陈强,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随团演出。

大儿子出生的喜讯从国内传来,陈强喜不自禁,为其取名为布达。4年后小儿子出生,自然补全了这个纪念意义,陈佩斯名字由此得来。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父亲的身份为这一家人带来了许多磨难。

也就是那时候,陈佩斯体验了人情冷暖,心中产生了对小人物的深深理解与怜悯。

陈佩斯谁还不是小鲜肉(陈佩斯他不是蠢货)(3)

为了一口饭吃,在父亲的到处引荐下,他成了一名演员。

由于长相平平,一开始,陈佩斯处处碰壁。但是他善于琢磨和思考,几句话、几个动作,就能把人逗乐。

陈佩斯谁还不是小鲜肉(陈佩斯他不是蠢货)(4)

父亲陈强发现了儿子这一天赋,亲自带着儿子演喜剧,《瞧这一家子》火了,这也为陈佩斯父子带来了信心。

他给儿子指了一条道路,“中国的老百姓太苦了,你可以演喜剧,以后多给大家带来一些欢乐。”

就这样,在艺术的道路上,陈佩斯踏踏实实,一走就是几十年。

陈佩斯谁还不是小鲜肉(陈佩斯他不是蠢货)(5)

1984年,陈佩斯和朱时茂首次登上春晚。

简单的一只碗,在陈佩斯手中翻来覆去,无实物表演惊呆了众人,也笑翻了全场。

在那个崇尚“高伟正”的年代,这样的纯喜剧,无疑像是针强心剂,为死板的艺术注入了活力。

陈佩斯谁还不是小鲜肉(陈佩斯他不是蠢货)(6)

一部《吃面条》,标志着中国“小品”的诞生。一夜之间,陈佩斯火得一塌糊涂。

后来的14年间,陈佩斯一共为春晚贡献了11部优秀作品。

《羊肉串》中他两撇夸张的胡子,操着魔性的口音,挤眉弄眼,将小摊贩得狡猾演绎的活灵活现;

陈佩斯谁还不是小鲜肉(陈佩斯他不是蠢货)(7)

《主角与配角》中,他猫着腰,仰着脸,迈着小碎步凑上前来,“队长,别开枪,是我!”

陈佩斯谁还不是小鲜肉(陈佩斯他不是蠢货)(8)

《胡椒面》寥寥几句台词,却凭借肢体语言,展现了角色内心的情感纠葛;

陈佩斯谁还不是小鲜肉(陈佩斯他不是蠢货)(9)

“我,王老五,从没见过这么多钱啊。”《拍电影》中这几句反反复复的台词,至今余音绕耳,那是那个时代中,不可多得的快乐……

陈佩斯谁还不是小鲜肉(陈佩斯他不是蠢货)(10)

有人评价,陈佩斯的喜剧,是高级的喜剧。

与当今很多低俗,或者以嘲讽弱势群体,博取观众一乐的喜剧不同,陈佩斯的喜剧聚焦于日常生活,运用精准的肢体动作和表情,挖掘的是有温度的故事。

“每一个引得观众发笑的人物,其实都有一个悲情的内核。”这是陈佩斯对于喜剧的见解。

他擅长制造“窘境”,演绎的多是大时代下,小人物的悲欢离合。

作品中幽默中不乏讽刺,讽刺中又带着几分怜悯。

直至多年后的今天,想起这些简单的小人物,人们依旧会心一笑。

陈佩斯谁还不是小鲜肉(陈佩斯他不是蠢货)(11)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

反观现在市场上粗制滥造的影视剧,和拿着高片酬,却演技拙劣的明星们,不免要生出几分悲哀。

我们怀念的,是大年夜一家人围在电视机前,等小品的氛围;是虽然科技不发达,但是简简单单淳朴的快乐;怀念的是那个时代,演员们对艺术的兢兢业业。

这也是人们对老一辈艺术家念念不忘的原因。

陈佩斯谁还不是小鲜肉(陈佩斯他不是蠢货)(12)

陈佩斯半辈子都在钻研喜剧,在很多人看来,他的人生却颇具几分“悲剧”色彩。

当年家喻户晓,前途一片光明。但是偏偏他是个不肯低头的“硬骨头”。

央视未经许可,将他们的小品集结出版,陈佩斯没有丝毫犹豫,一纸诉状将央视告上法庭。

明知鸡蛋碰石头,他也不肯退让。

“社会已经烂了几十年,还要把余生烂下去?”

官司赢了,陈佩斯丢了名利,丢了光明前途。

陈佩斯谁还不是小鲜肉(陈佩斯他不是蠢货)(13)

很多人看来,识时务者为俊杰,这样的陈佩斯实在是个“蠢货”。

从体制出走的陈佩斯,事业一蹶不振,生活也变得落魄,最难的时候,甚至连儿子的学费都缴不起。

但是这么多年,他不曾后悔。

“如果我接受强权,那我的后代一定会为我感到丢脸!”

陈佩斯谁还不是小鲜肉(陈佩斯他不是蠢货)(14)

倔强的陈佩斯,拿着积蓄,在北京包了一片荒地。

关了影视公司,锄头一扛,陈佩斯转身从演员,变成了农民。

他说,“我去种石榴了!”

其实他心里清楚,那里什么都种不出来。

与其说是为了增补开支,不如说他是厌倦了尔虞我诈,这是他对自己的一次放逐。

陈佩斯谁还不是小鲜肉(陈佩斯他不是蠢货)(15)

远离了喧嚣的名利场,陈佩斯重新思考了人生的意义,他更清楚地知道了,自己该选择一条什么样的路。

离开枷锁的陈佩斯,丢掉了名利,远离了浮华喧嚣,但是依旧活得肆意,忠于自己。

陈佩斯谁还不是小鲜肉(陈佩斯他不是蠢货)(16)

告别春晚后,陈佩斯似乎销声匿迹。

再次被大众所关注的时候,人们惊讶地发现,多年前那个混不吝的“陈小二”,满面皱纹,带着花白的胡子。

不知不觉,他已经老了。

陈佩斯谁还不是小鲜肉(陈佩斯他不是蠢货)(17)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陈佩斯换了一种活法,但是未改做艺术的决心。

他将眼光对准了话剧。

凑齐了钱,陈佩斯开办了培训班,一头扎进创作里。

陈佩斯谁还不是小鲜肉(陈佩斯他不是蠢货)(18)

曾经顶着压力做小品和电影,一部火过一部,如今转型做话剧,依旧得心应手。

话剧《托儿》一经亮相就获得了巨大成功。首场上座率达到95%,在50多个城市演了120场;

《亲戚朋友好算账》,一年内演出近60场,观众80000人;

自编自导自演的《阳台》,先后在国内37个城市上演二百余场,令20余万人见证了陈佩斯喜剧的魅力。

……

陈佩斯谁还不是小鲜肉(陈佩斯他不是蠢货)(19)

对于演出无数遍的拿手作品《戏台》,他仍旧心存敬畏,“都说作品是我的孩子,但这部戏是我的‘祖宗’,是需要我去仰视的。”

64岁的陈佩斯还像个孩子,纯粹、执着而认真。

陈佩斯谁还不是小鲜肉(陈佩斯他不是蠢货)(20)

2015年,《杨澜访谈录》上,杨澜询问陈佩斯,“为什么不去做商演赚钱呢?”

这恐怕也是很多观众一直十分关心的问题。

对面的陈佩斯笑笑,直接反问了杨澜四个问题。

——挣那么多钱干嘛?挣完了干嘛呀?

——买房子呀。

——买完干嘛呀?

——买车子呀。

——买完了干嘛呀?

杨澜沉默了。

——再好的车不是就是四个车轱辘嘛,也只是一个代步工具。

陈佩斯谁还不是小鲜肉(陈佩斯他不是蠢货)(21)

你看,年轻的时候,陈佩斯是个让人不解的异类。

60多岁了,一把年纪的“陈小二”,依旧朋克,且永远勇敢。

陈佩斯谁还不是小鲜肉(陈佩斯他不是蠢货)(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