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宁波6月16日消息(记者 张雯雯 通讯员 王伟)6月15日,宁波镇海区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来到镇海中学高三毕业生王尧琴的家里。王尧琴和父母在工作人员讲述了造血干细胞和人体器官捐献申请的相关情况后,当场填写了申请书,志愿内容包括造血干细胞、人体器官和角膜捐献。据了解,这是王尧琴的父母送给女儿的一份特别的成人礼。

难以理解的成人礼(一份特别的成人礼)(1)

王尧琴和父母填写申请书(央广网发 通讯员供图)

什么时候有捐献人体器官的念头的呢?王尧琴告诉记者,这是一个逐步累积、慢慢确定的过程。小时候,她就喜欢看一些推理类、刑侦类的书籍,从书中她第一次了解到就算人不在了,但是通过捐献人体器官,依然可以帮助有需要的人。后来,对这方面知识已有一定了解的王尧琴在校史馆里看到了学长学姐成为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的故事。“我当时觉得很惊讶,原来在我身边就有人这样做了。后来我就让妈妈帮我了解这方面的信息。”在高二时,王尧琴正式向父母表达了自己想成为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的想法,并想将此作为送给自己的成人礼。

在王尧琴的想象中,自己大概要跟父母来回博弈几次,才能说服他们同意。然而,让她没有想到的是,父母不但没有阻止她,反而说要陪着她一起成为志愿者。“其实她爸爸以前也经常献血,当女儿一开始表现出想了解这方面信息时,我们俩就查了一些资料,也心中有数,所以女儿正式提出想法时,我们并没有很惊讶,也没有反对,而是决定陪着她一起成为志愿者。”王妈妈表示,从小到大,不管大事小事,父母总是在给出参考意见后,让女儿自己作出最终决定,并对自己的决定承担责任。或许正是这样的家庭氛围,养成了王尧琴乐观开朗、敢想敢做的性格。

难以理解的成人礼(一份特别的成人礼)(2)

王尧琴与同学一起参与爱心献血(央广网发 通讯员供图)

在6月14日世界献血日这天,王尧琴和同学杨茜、张乐懿一起参与了爱心献血。杨茜也是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为此,几个人还拉了一个小群,相互之间科普一些知识,遇到感兴趣的同学,也让他们加进群来。

镇海中学政教处曾昊溟老师告诉记者,自从2019年该校高三毕业生韩新叶成为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以来,学校每年都有老师和学生加入到这个队伍中来,这也是镇海中学多年来坚持“三元色”教育,坚持“家国情怀、责任担当、奉献社会”的红色底色教育的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