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法最快的晋剧鼓师(晋剧名师名鼓与名谱)(1)

贾炳正(1932年10月3日——2022年9月27日),山西省太原人,国家一级演奏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晋剧代表性传承人。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山西省音乐家协会会员、山西省戏曲音乐学会常务理事、晋中三晋文化研究会理事。一生从事晋剧司鼓和晋剧击乐教师。七岁入学,十五岁开始学艺,先后拜王德胜、赵廷杰为师。早年曾在太原市复兴舞台学习司鼓,太原解放前后在榆次解放剧院、平遥群众剧团、太原市晋声剧团(山西人民晋剧团前身)、晋中晋剧团等演出单位司鼓。1975年调入晋中艺术学校任教。曾任晋中艺术学校副校长,晋中青年晋剧团团长兼党支部书记等职。

手法最快的晋剧鼓师(晋剧名师名鼓与名谱)(2)

1979 年整理编写的《晋剧打击乐》(上)由晋中文化局印发成册。曾荣获山西省文化局“优秀教材奖”和晋中文联与晋中文化局“优秀创作奖”。曾在1957年山西省第二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火焰驹》中担任鼓板伴奏,获得“演奏员”奖;1991年在山西省第四届教学剧目汇演中获《曲牌联奏》“编排一等奖”。退休后继续为晋剧传承做贡献,编著了《晋剧传统锣鼓通谱》,录制了《晋剧传统锣鼓通谱》示范演奏光盘,以及《晋剧传统音乐欣赏》《晋剧唱腔起板传承拾遗演示》等视频资料,一直致力于晋剧传统艺术的研究、发扬和传承。

手法最快的晋剧鼓师(晋剧名师名鼓与名谱)(3)

名师、名鼓与名谱张定邦

晋剧著名鼓师贾炳正是我的至交。他少年时代就醉心于晋剧鼓乐,常侧身于太原市城内外的各大戏院聆听名师演奏。稍长,便毅然投身梨园,先后拜晋剧鼓师王德胜和润生师傅潜心学艺,先在晋剧团担任专业鼓师。后又在艺术学校从事晋剧音乐教学工作。在数十年的演奏和教学实践中,他博采众长,兼收并蓄。积累了丰富的晋剧鼓谱知识和演奏经验,成为晋剧界名符其实的一代著名鼓师。他不仅经常为晋剧名家演奏,而且还培养了大批弟子。为适应晋剧打击乐的教学需要。七十年代末,他曾编印了一本《晋剧打击乐》教材,介绍了一些晋剧锣鼓的基本知识和演奏技巧,刚一出手就被戏剧界同行和一些喜爱晋剧音乐的朋友们“抡掠”一空。后来,还有许多从事晋剧音乐研究和专业演奏的同仁不断来信索要,均不能如愿。他常以为憾!

手法最快的晋剧鼓师(晋剧名师名鼓与名谱)(4)

手法最快的晋剧鼓师(晋剧名师名鼓与名谱)(5)

手法最快的晋剧鼓师(晋剧名师名鼓与名谱)(6)

手法最快的晋剧鼓师(晋剧名师名鼓与名谱)(7)

手法最快的晋剧鼓师(晋剧名师名鼓与名谱)(8)

手法最快的晋剧鼓师(晋剧名师名鼓与名谱)(9)

手法最快的晋剧鼓师(晋剧名师名鼓与名谱)(10)

手法最快的晋剧鼓师(晋剧名师名鼓与名谱)(11)

炳正同志退休以后,有了比较充分的时间和精力。于是,便着手编写一本专著,系统地介绍晋剧的传统鼓谱知识和演奏技法。我以为这是一件大好事。有了这样一本书,对于晋剧音乐界来说,无疑是填补了一个世纪以来缺乏系统锣鼓谱例的空白,堪称功德无量。但是,说实在的,要完成这样一部前无古人的浩帙巨著,谈何容易!它不仅需要有丰富的戏剧音乐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而且还需要大量科学的理性分析和精巧的构思。多少年来,他凭着惊人的毅力和一种对于晋剧事业的高度责任感,精心整理资料,认真分析总结,日以继夜,笔耕不辍,仅用了两、三年的时间,就拿出了初稿。之后,又多次征求各方面专家和同行的意见,多次增删、几易其稿。当他把这部八十余万言的专著底稿递到我手上时,我兴奋不已,通读之后,一种仰慕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常言道,天道酬勤,有志者事竟成,信斯言也!

手法最快的晋剧鼓师(晋剧名师名鼓与名谱)(12)

手法最快的晋剧鼓师(晋剧名师名鼓与名谱)(13)

晋剧亦称中路梆子,属于梆子戏类,即板腔体声腔剧种,广泛流传于我国北方地区,据说是从山陕梆子演变过来的。晋剧音乐通常以唱腔为主,器乐的主要功能是为唱腔伴奏,是唱腔的一种载体,多为渲染气氛而用。而“锣鼓谱”则是晋剧音乐的灵魂,它是贯穿于演唱全过程,掌握舞台节奏的总“舵手”。但是,自晋剧诞生以来,还从未见一本比较完整的锣鼓谱例。虽然,有一些热心于晋剧音乐研究者整理过晋剧曲谱,甚至有过专著,但内容或不够全面,或缺乏系统的理论探索。贾炳正同志的“文稿”,不仅内容丰富、翔实,记载谱例范围相当广泛,几乎包容了晋剧传统锣鼓谱例的所有内容,而且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和科学的理论分析,使晋剧谱例记载更加科学和规范。同时,由于作者具有丰富的演奏经验,“文稿”中对于演奏技法和记谱方法的阐述也是非常精到和独特的。所以,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它不仅是一部比较完整、系统的晋剧锣鼓谱例,而且也是一部难得的专业教科书。因此,当作者征求我的意见,并要我给这部“文稿”命名时,我便冠之以《晋剧传统锣鼓通谱》。我想,就本书的内容规模、学术价值和它的实用性而言,冠以此名也许是比较贴切的。

手法最快的晋剧鼓师(晋剧名师名鼓与名谱)(14)

手法最快的晋剧鼓师(晋剧名师名鼓与名谱)(15)

手法最快的晋剧鼓师(晋剧名师名鼓与名谱)(16)

古人有言曰,功崇惟志,业广惟勤。一个年逾花甲的老文艺工作者,克服诸多困难,在相当艰苦的条件下成此巨著,所赖者何?关键在于有一种奉献的精神和不懈的追求作为动力。多年来,贾炳正同志潜心研究、整理晋剧传统锣鼓谱例,执着地追求晋剧艺术,就是因为他具有一种以成就事业为使命,为弘扬艺术而献身的可贵精神。积数十年之经验,他深感晋剧传统锣鼓艺术丰富多彩,博大精深,而又苦于缺乏比较完整的文字资料,深恐随着时间的流逝,使弥足珍贵的传统艺术失传,造成无可弥补的损失。这种忧虑,对他来说何啻是推动,简直就是一种压力。而这种压力随着时间的推移,使他更加感到时不我待。当然,能够完成这样一部前无古人的系统著作,还取决于他具有丰富的经验积累和深厚的司鼓艺术造诣,这是最起码的前提条件。记得有人把清末至建国后出现的晋剧著名鼓师,按存世时间排了辈数,推断贾炳正为第五代晋剧鼓师。这种推断是没有道理和科学根据的。按照这种“排法”,贾炳正的师傅赵廷杰排在第三代,而另一位师傅王德胜也是著名鼓师,却榜上无名。实际上在贾炳正同志的艺术生涯中,他绝非师从一人,而是转益多师,相师相学,取长补短,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艺术底蕴。因此,他才能够对晋剧传统锣鼓谱例如数家珍,运用自如。他不仅能掌握晋剧艺术中大量基本的和常用的锣鼓经典与演奏技巧,甚至对一些多年罕见,行将失传的特殊谱例和技法,也能很熟练地驾驭和操作。我认为,这是完成这本专著的重要基础。

手法最快的晋剧鼓师(晋剧名师名鼓与名谱)(17)

手法最快的晋剧鼓师(晋剧名师名鼓与名谱)(18)

另外,在成书的过程中,还得到了许多帮助。其中,各级领导的支持和鼓励自不必说。我省人民艺术家寒声同志曾经认真地审阅全稿,提出宝贵意见并热情地为之作序。热心的朋友张培业在文字上加以润色,付出了不少心血,王致长同志花了数月时间,一丝不苟地把原稿誊抄了一遍。对此,贾炳正同志深为感激,曾多次由衷地表示感谢。常言说:“道不同,不相为谋”。一些领导和朋友们之所以关注和热心地玉成此事,在于他们发现并认识到这部著作的价值所在。驽马良驹,自有慧眼识之。若非如此,岂有此举乎!

作者 张定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