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寸金莲"的由来

在古代,女子以小脚为美,"三寸金莲"就是用来形容女子小脚的,"三寸金莲"也叫缠足,古代女子用布将双脚紧紧缠裹,使其脚畸形变小,以为美观。一般女子从四、五岁起便开始缠足,直到成年骨骼定型后方将布带解开,也有终身缠裹者。那么缠足是如何形成的呢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关于缠足的起源从明清时期起众说纷纭。有说始于隋朝,有说始于唐朝,还有说始于五代。有人甚至称夏、商时期的禹妻、妲己便是小脚。

古代三寸金莲可以走路吗(古代为何以三寸金莲)(1)

始于隋的说法是源自民间传说。相传隋炀帝东游江都时,征选百名美女为其拉纤。一个名叫吴月娘的女子被选中。她痛恨炀帝暴虐,便让做铁匠的父亲打制了一把长三寸、宽一寸的莲瓣小刀,并用长布把刀裹在脚底下,同时也尽量把脚裹小。然后又在鞋底上刻了一朵莲花,走路时一步印出一朵漂亮的莲花。隋炀帝见后龙心大悦,召她近身,想玩赏她的小脚。吴月娘慢慢地解开裹脚布,突然抽出莲瓣刀向隋炀帝刺去。隋炀帝连忙闪过,但手臂已被刺伤。吴月娘见行刺不成,便投河自尽了。事后,隋炀帝下旨:日后选美,无论女子如何美丽,"裹足女子一律不选"。但民间女子为纪念月娘(又说是为了不入宫),便纷纷裹起脚来。至此,女子裹脚之风日盛。

古代三寸金莲可以走路吗(古代为何以三寸金莲)(2)

唐统一全国以后,人的思想开朗,追求创新,服饰融合了外域特点,产生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唐服。唐服讲究灵便与实用,减少禁律,属于中国服饰的开放时期。这一时期,妇女形成了着靴的风气。但从开元到天宝年间,唐玄宗逐渐怠于政事,陶醉于歌舞升乎之中,并纳其子寿王妃杨太真为贵妃,宠爱无比,过着荒淫腐化的生活。后来又起用贵妃兄杨国忠为宰相,彻底改变了太宗朝"任人唯贤"的政策,帝王宫廷,达宫贵人的骄奢淫逸加剧了社会矛盾的激化,导致整个国家的风气走向畸形。此后,朝野女子从着靴穿裤又逐渐回复到秦汉的宽袖大袍,而杨贵妃则成为着尖头绣鞋的先导。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历史的倒退,这是以着靴为标志的妇女解放走向以缠小足为标志的妇女悲剧的一个划时代倒退。文献记载杨贵妃生前和死时均穿缠足弓形底鞋。《伊世珍在脚记》一文中写道;"杨贵妃在马嵬坡被唐明皇赐死时,有个女子拾得她的一双雀头鞋,薄檀木底,鞋仅长3,5寸。"徐用理在《杨妃妙舞图咏》一诗中也写道:"凌波步小弓三寸。"唐代诗人杜牧(公元803年~852年)的诗中也有"钿尺裁量减四分,纤纤玉笋裹轻云。"因此,唐朝(公618年~907年)也必定缠足。又曰:"今靱鞋为不缠足者所穿,缠足者以丝为鞋。"也当为一证。这一记载同时也表明,唐代的缠足鞋是以丝为面料的。此外,西安西郊中堡村唐墓1号、2号女俑均穿尖头鞋。故自居易诗有"小头鞋履窄衣裳"之句。

古代三寸金莲可以走路吗(古代为何以三寸金莲)(3)

始于于五代之说是源自南唐李后主的嫔妃窅娘,美丽多才,能歌善舞,李后主专门制作了高六尺的金莲,用珠宝绸带缨络装饰,命窅娘以帛缠足,使脚纤小屈上作新月状,再穿上素袜在莲花台上翩翩起舞,从而使舞姿更加优美。

古代三寸金莲可以走路吗(古代为何以三寸金莲)(4)

但据现代学者考证,缠足最早出现于宋代,是古代妇女传统习俗的极端发展。 人们把裹过的脚称为"莲",而不同大小的脚是不同等级的"莲",大于四寸的为"铁莲",四寸的为"银莲",而三寸的便为"金莲"。"三寸金莲"之说要求脚不但要小至三寸,而且还要弓弯。并且大量史料证据证明宋朝以前中国女子是不缠足的。《周礼.天官冢宰》:"屦人掌王及后之服屦。为赤舄、黑舄、赤繶、青句、素屦、葛履。辨外内命夫命妇之命屦、功屦、散屦。" 可见男女之屦形制是相同的。《南唐书》上说,五代南唐李后主皇后小周后"手提金履,划袜潜来",手提鞋子,脚穿袜子而行,不是缠足。

为什么中国会流行裹脚呢?大致有两个原因,一是统治者的意志对天下百姓的影响,另外就是文化人欣赏和赞美。裹脚就起源,就与统治者相关。缠足开始于北宋中后期,兴起于南宋。 宋朝皇室与宋朝上层社会是最早开始缠足的。《鹤林玉露》记载:建炎四年"柔福帝姬至,以足大疑之。颦蹙曰:金人驱迫,跣行万里,岂复故态。上为恻然"。《宋史·五行志》记载:"理宗朝,宫人束脚纤直"。这是宋朝皇室、宫中女子缠足的例证。苏轼《菩萨蛮 咏足》称女子小脚为"宫样",曹元宠在一首词中称小脚为"官样儿",这也足见缠足起自宋朝官僚贵族阶层等宋朝上层社会,无一例外地都与统治者们有关系。

除了统治者的意志之外,那就是文人对社会风俗的影响。古代妇女很注重头饰,然后就脚了,成语"品头论足""品头题足"都有议论妇女的容貌体态的含义,头和足,成为文化人眼里女性美的一个重要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