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阅2022#曾国藩(1811一1872年),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湖南湘乡(今双峰)人道光十八年(1838年)中进士,入翰林院咸丰二年(1852年),太平军自广西进入湖南,清廷为此十分惊恐,便命令两湖督抚等地方官员劝谕士绅,办团练曾国藩此时正在原籍为母亲守孝,当他接到清廷的命令后,立即前往长沙,辅助湖南巡抚办理团练,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曾国藩的简介?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曾国藩的简介(曾国藩生平)

曾国藩的简介

#翻阅2022#曾国藩(1811一1872年),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湖南湘乡(今双峰)人。道光十八年(1838年)中进士,入翰林院。咸丰二年(1852年),太平军自广西进入湖南,清廷为此十分惊恐,便命令两湖督抚等地方官员劝谕士绅,办团练。曾国藩此时正在原籍为母亲守孝,当他接到清廷的命令后,立即前往长沙,辅助湖南巡抚办理团练。

他招募农民为营勇,任用儒生为将领,成立了一支新的地主阶级武装一湘军。1854年初,曾国藩发布《讨粤匪檄》,极力攻击太平天国起义,并会集了湘军的水陆师一万七千多人,准备攻取湘潭。他还亲自指挥水师攻打长沙以北的靖港,结果初战失利,光丢失、被焚的战船就达三分之一。曾国藩羞愤交加,欲投河自尽,被随从救起。之后,他重新整顿军队,准备再次攻打岳州。1854年10月,曾率领的相军攻陷湖北省城武昌,被清廷任命为湖北巡抚。后因势力太过强大,为朝廷所害怕,遂被解除巡抚一职,以后长期被任命为侍郎,虚职带兵。在与太平军交战的几年间,曾国藩的命运几经沉浮。1860年,清军的江南大营被太平军攻破后,朝廷加封曾国藩为兵部尚书、两江总督,以钦差大臣的身份去江南督办军机事务。至此,曾国藩将兵权和地方大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同治三年六月十六日(1864年7月19日),曾国藩弟弟曾国荃攻陷天京,太平天国终于被灭,这彻底解除了清廷的心腹之患,曾国荃也因此受到了清廷的嘉奖,被封为太子太保衔,赐一等侯爵,世袭罔替,并赏戴双眼花翎。作为清廷重臣的曾国藩,还是举办洋务运动的倡导者。鸦片战争后,受当时时局的影响,曾国藩由宋明理学的信仰者变为一个要求“自强”的洋务派大员。他在镇压太平天国和捻军的过程中,就开始重视采用外国军火,主张“师夷智以造制船”,并在上海创建了江南制造总局,制造枪炮、战船。他还同李鸿章联名上奏,选派幼童赴美留学,为中国培养国内急需的新式人才。1870年6月,任直隶总督的曾国藩在处理天津发生的教案时,因屈从法国势力,不惜违心地大肆惩办中国人,受到杜会舆论的谴责,使他由“中兴名臣”变为“卖国贼”。至此事之后,曾国藩的政治生涯日渐黯淡同治十一年二月初四日(1872年3月12日),曾国藩由于重病缠身,加上长期的精神抑郁,病逝于两江总督衙门,终年62岁。清廷追赠太傅,赐“文正”的谥号。曾国藩的一生以儒家伦理道德为准则,居官治军尤重整饬吏治,明刑法,重农事,崇节俭,重视发展国力,主张兴办洋务,对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统治秩序作出了一定贡献。另一方面,他做为封建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在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的过程中扮演了刽子手的角色,使得本已奄奄一息的清王朝得以苟延残喘,也验证封建地主阶级走到了尽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