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秋已尽日犹长 惜春爱花李清照(1)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如梦令⑴

昨夜雨疏风骤⑵,浓睡不消残酒⑶。

试问卷帘人⑷,却道海棠依旧⑸。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⑹。

【注释】

⑴如梦令,又名“忆仙姿”“宴桃源”。五代时后唐庄宗(李存勗)创作。《清真集》入“中吕调”。三十三字,五仄韵,一叠韵。

⑵雨疏风骤:雨点稀疏,晚风急猛。疏:指稀疏。

⑶浓睡不消残酒:虽然睡了一夜,仍有余醉未消。浓睡:酣睡 残酒:尚未消散的醉意。

⑷卷帘人:有学者认为此指侍女。

⑸却:反而、竟yuan然。这里有出人意料,不相信、不满意的意思。⑹绿肥红瘦:形容雨后海棠叶子更加盈润茂盛,花朵却变得稀少枯败。

译文

昨夜雨虽然下得稀疏,风却刮得急猛,沉沉的酣睡却不能把残存的酒力全部消尽。问那正在卷帘的侍女:庭院里海棠花现在怎么样了?她说海棠花依然和昨天一样。你可知道,你可知道,这个时节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了。

李清照秋已尽日犹长 惜春爱花李清照(2)

赏析

这首小令是李清照最为著名的词作之一。词写惜春爱花情绪,这本是古代诗词中常见的题材,李清照却以短短三十三个字写出跌宕起伏、新鲜别致的情味来。这幕饶有兴味的场景发生在一个春晨,之前的夜晚风急雨稀,十分地不平静,女主人公一夜沉睡,却仍是宿醉未消。可知其前夜定有一番豪饮,不论起因为何,如此沉醉,却必有借酒以消春愁的因素。所以,刚刚清醒的她首先想起的便是窗外的春花,等不及自己去看,就忙问正在窗边卷帘子的人,谁知却得到“海棠依旧”的回答。这心不在焉的草草回答,怎能抚平她一夜的担忧?于是便有了“知否?知否?”这半是沉吟,半是诘问的两句。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既是对侍女的反诘,也像是自言自语:这个粗心的丫头,你知道不知道,园中的海棠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稀少才是。这句对白写出了诗画所不能道,写出了伤春易春的闺中人复杂的神情口吻,可谓“传神之笔。“应是”,表明词人对窗外景象的推测与判断,口吻极当。因为她毕竟尚未亲眼目睹,所以说话时要留有余地。同时,这一词语中也暗含着“必然是”和“不得不是”之意。海棠虽好,风雨无情,它是不可能长开不谢的。一语之中,含有不尽的无可奈何的惜花情在,可谓语浅意深。而这一层惜花的殷殷情意,自然是“卷帘人”所不能体察也无须更多理会的,她毕竟不能像她的女主人那样感情细腻,那样对自然和人生有着更深的感悟。这也许是她所以作出上面的回答的原因。

末了的“绿肥红瘦”一语,更是全词的精绝之笔,历来为世人所称道。“绿”代替叶,“红”代替花,是两种颜色的对比;“肥”形容雨后的叶子因水分充足而茂盛肥大,“瘦”形容雨后的花朵因不堪雨打而凋谢稀少,是两种状态的对比。本来平平常常的四个字,经词人的搭配组合,竟显得如此色彩鲜明、形象生动,这实在是语言运用上的一个创造。由这四个字生发联想,那“红瘦”正是表明春天的渐渐消逝,而“绿肥”正是象征着绿叶成荫的盛夏的即将来临。这种极富概括性的语言,又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这首小词,只有短短六句三十三言,却写得曲折委婉,极有层次。词人因惜花而痛饮,因情知花谢却又抱一丝侥幸心理而“试问”,因不相信“卷帘人”的回答而再次反问,如此层层转折,步步深入,将惜花之情表达得摇曳多姿。

李清照秋已尽日犹长 惜春爱花李清照(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