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武科大省部共建耐火材料与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先进材料与纳米技术研究院的常帅教授团队在相关研究中取得重要突破,对分子在外部化学环境或内部机械应力的作用下发生的结构转变和动力学提出了新见解。

武科大导师评价(武科大常帅教授团队研究成果相继在国际顶刊Angew)(1)

  研究团队以葫芦[7]脲超分子为纳米反应器,运用识别隧道电流技术研究了限域空腔中药物分子喜树碱的结构转变,实现了动态可逆过程的精准表征,为众多无锚基分子在不同化学环境下的结构动态监测提供了新方法。论文“Dynamic Interconversions of Single Molecules Probed by Recognition Tunneling at Cucurbit[7]uril-Functionalized Supramolecular Junctions”在线发表于国际顶尖期刊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并被评为热点文章(https://doi.org/10.1002/anie.202203830)。材料与冶金学院博士生肖博怀为该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常帅教授、德国不来梅雅各布大学Werner M. Nau教授和武科大化学与化工学院刘思敏教授为该论文共同通讯作者,武科大为成果第一完成单位。

武科大导师评价(武科大常帅教授团队研究成果相继在国际顶刊Angew)(2)

  研究团队设计了一种新型编织构象的DNA网格结构,通过调控交织网格内的机械应力促进平面二维晶体形成,并能实现晶体尺寸和形状调节,揭示了机械应力在组装DNA纳米结构中的新作用。论文“Stress in DNA Gridiron Facilitates the Formation of Two-Dimensional Crystalline Structures”在线发表于国际顶尖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https://doi.org/10.1021/jacs.2c02009),并被选为封面。武科大博士生余蕾为该论文第一作者,常帅教授、美国埃默里大学Yonggang Ke和上海交通大学宋杰教授为该论文共同通讯作者,武科大为成果第一完成单位。(来源:耐火材料与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 编辑:周婉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