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不是一位饱学长者倾情推荐,我会以为罗伯特•卡洛的《权力之路:林登•约翰逊传(第1卷)》是厚黑学大俗书可能是为了促销,腰封弥漫着狗血味:“读懂权力、读懂政治、读懂金钱、读懂美国……美剧《纸牌屋》根据本书主角塑造……”,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竞选美国总统成功率?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竞选美国总统成功率(精准拜票巧分竞选经费)

竞选美国总统成功率

若不是一位饱学长者倾情推荐,我会以为罗伯特•卡洛的《权力之路:林登•约翰逊传(第1卷)》是厚黑学大俗书。可能是为了促销,腰封弥漫着狗血味:“读懂权力、读懂政治、读懂金钱、读懂美国……美剧《纸牌屋》根据本书主角塑造……”

肯尼迪总统遇刺后,约翰逊副总统在“空军一号”专机上宣誓接任总统。“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和英俊风流的肯尼迪比,约翰逊卖相太差。阴谋论、越战让约翰逊饱受诟病,“伟大社会”等“政绩”也充满争议。读他的传记,我实在提不起兴趣。

更要命的是,这本书开头是一大段地理描写,令人读起来头大(我到现在都没读完)。推荐人让我跳过开头,带着问题读这本书。果然,从最感兴趣的章节读起,我不仅对其他章节产生了兴趣,甚至对尚无中译本的后三卷产生了兴趣。

之前,我对美国国会、政党、选举有些粗略认识,希望通过真实案例理解机制。约翰逊堪称完美标本:给众议员当过秘书,竞选众议员连战连捷,操盘过大选,竞选参议员被人舞弊做掉,之后卷土重来,后来成为参议院少数党领袖、多数党领袖。

读大人物传记,如同吃鱼——中段最好:总统位高权重,解决难题的思路普通人难以借鉴;童年、少年经历,多出自本人或亲近者之口,信源单一,真假难辨,容易过度解读;人生中段,事业刚刚起步,最能够反映大人物非凡之处,且有多角度的可信资料。

约翰逊29岁竞选众议员成功,这一段首先引起了我的兴趣。我讨厌约翰逊,但佩服其勇气、勤奋、用心。

1937年,所在选区众议员突然逝世,约翰逊想参加补选,但是人们在传,众议员遗孀可能在葬礼上宣布参选。选区势力盘根错节,她若出马,其他人都没戏。在老爹鼓励下,约翰逊抢在葬礼之前宣布参选。果如所料,那位太太年老体弱,被吓退了。

选区横跨城乡,年轻的约翰逊在城里没优势,只好将拜票重点放在了乡村。路过加油站,他就加油,但刻意不加满,以提高搭讪、拜票成功率。经过农场,面对素未谋面的主人,他居然能准确叫出对方名字。他没有特异功能,秘诀就是在离开时问:“您能告诉我下家农场主人叫啥么?”

这个阶段的约翰逊还未“黑化”,仍葆赤子之心,故事读来令人佩服甚至感动。

众议员位子坐稳后,约翰逊在1940年大选中临危受命,为民主党操盘。种种迹象表明,民主党选情吃紧,可能失去众议院控制权。民主党国会竞选委员会秘书长这个职位成了烫手山芋,谁出任谁背锅。约翰逊主动请缨,虽然因资历浅未获得秘书长头衔,但是主持工作,在罗斯福总统那里挂了号。

“金钱是政治的母乳。”竞选活动特别费钱,各选区请款电报雪片般飞来。读到这段,我忽然想起某外卖平台运营负责人的回忆文章:争取、分配资源,搜集、分析数据,方法论是相通的。

约翰逊起家于产石油的得克萨斯州,搞定了几个大金主。不过,钱永远稀缺,给谁、怎么给有讲究。他在摸底后决定,特别稳或没希望的选区不给、少给,主要给有希望但是吃紧的边缘选区。

还有一个难题:名义上,钱是捐给竞选委员会的,不是捐给他个人的,他在委员会没有正式名分。拿到钱的,可能不念他的好;没拿到的,又可能埋怨他。

约翰逊让金主在捐款时附上说明,大致意思是:“看在约翰逊的面子,我捐这笔钱;我个人希望,这笔钱用于支持谁谁谁……”就这样,拿到钱的感恩戴德,没拿到的也无话可说。

善用新媒体者赢选举,广播就是那时的新媒体。约翰逊发现了广播在竞选中的优越性:报纸需要提前花钱预订,但是广播可以免费收听、随时换台;阅读文字门槛较高,声音则能触达文盲,而且情绪更加饱满。约翰逊不仅为各个选区提供资金支持,还提供策略支持,唤“及时雨”也不为过。

这次大选,民主党惊险保住了众议院控制权,约翰逊一战成名。因为从上到下怀其德、畏其威的政客太多,他在政坛左右逢源。

这个阶段的约翰逊政治嗅觉灵敏,行事果决缜密,是卓越的项目经理。哪个大型组织或大型项目的负责人不想有约翰逊这样的能干下属呢?

“吃亏要趁早。”1941年,春风得意的约翰逊竞选参议员,甚至获得了罗斯福的背书,然而功亏一篑。

他的主要对手是绰号“老爹”的时任得州州长奥丹尼尔,这位州长之前做过面粉销售、电台播音、流行歌手,线上线下魅力四射,令约翰逊自惭形秽。

约翰逊被逼得没办法,使出奇招:他让竞选团队对选民讲,州长是个不可多得的好官,所以不要投票给他,让他去华盛顿当参议员太可惜了,最好让他留在本地,继续为民造福。

约翰逊仗着财大气粗,还搞定了一些地头蛇,直接花钱买票。到了开票日子,各地投票结果汇报到了州里,约翰逊以为稳了,没想到人外有人:奥丹尼尔州长力推禁酒,当地酒商想把这尊瘟神送走,于是也搞定了一些地头蛇,等其他地方结果都出来了,再根据落后票数做票。说你好话、帮你拉票的,并不是你的朋友,这就是政治。

吃大亏,现大眼,约翰逊并没有从外部找原因、到处喊冤叫屈,而是反思自己工作做得不到位的地方。他的一贯信条是:“如果你真的尽了一切努力,那就一定会赢的。”但是这次,他显然过于自信、有些松懈了。

美国政治真实面貌是怎样的?托克维尔毕竟是外国访客,《论美国的民主》难免带有浪漫滤镜。卡洛笔下的面貌可能更真实: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因为信息传播有成本;钱也不是万能的,有些人将竞选资金转化为选票的效率更高,从而弥补资金劣势;有些人正直到迂腐,竞选对手生病卧床那三天,雷伯恩停止竞选;有些人惯于舞弊,书中提到的一些手法在当代美国仍未绝迹。读本书的很多章节,不由得想起2020年美国大选,哑然失笑。

约翰逊以善于搞关系著称,但是搞关系不是简单的送钱、拍马屁。约翰逊早年给众议员当秘书时,人微言轻,没啥资源,但是服务选民非常用心;后来长期出任众议长的雷伯恩是提携约翰逊的贵人,以廉洁著称,公务旅行都是自掏腰包,迥异的两个人居然成了忘年交。

卡洛写的这本传记,好就好在场景生动、细节丰富,许多章节令人动容。约翰逊给得州农村争取供电,书中有很大篇幅描写没电时妇女有多么艰辛:砍柴、烧水、洗衣服、熨衣服、做罐头、挤牛奶……奶农没有冰柜,只能从镇上买冰块。牛奶公司卡车如果来迟,只要牛奶温度超过十摄氏度,就不收了,辛苦劳作又白费了。我小时候,农村经常停电,心有戚戚。

放下这本厚书,我不由得叹服:卡洛是顶级传记作家,能让讨厌传主的读者饶有兴趣地读下去,甚至产生共情。

• (本文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曾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