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0月21日电(杨晓波) 日前,由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北京市石景山区人民政府、北京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主办的第二届中国银行保险业国际高峰论坛在京召开。当日,多位专家学者围绕金融如何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展开讨论,大家一致认为,中国经济正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发展模式下,金融体系应该实应经济发展现状进行调整。

中国社科院副院长、学部委员高培勇在会上表示,经过过去多年的摸索,我国对高质量发展已经有比较充分的认识。面对经济持续下行的严峻形势,稳增长的意义就显得尤为重要。在高质量发展的选择下,经济金融领域改革开放该如何做?“改革开放不能延用传统的思维方式,而是要立足于转型创新。就财政政策的转型创新来说,去年宏观政策方面对积极的财政政策提出新要求,加力提效的侧重点落在扩内需、调结构方面要发挥更大作用。”他认为。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益平认为,未来经济增长要从过去的数量型增长转向质量导向的增长。当前,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经济增长模式发生改变,创新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这背后有很多就是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这个时候如果银行还像过去一样,只看所谓的历史数据、抵押资产、政府担保来发放贷款,金融机构在面对小微企业就有点束手无策。“我们应该发展很多的中小金融机构,如果创新变得越来越重要,也许我们需要更多推动资本市场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传统金融机构也需要创新和转型。”他建议。

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热点问题(金融改革如何为实体经济发展助力)(1)

当前,我国的金融业是处于一个怎么的情况?在新开发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李稻葵看来,“金融机构的资金并不缺,流动性非常高,我们缺的是高质量的金融资产。现在金融市场上的资产是良莠不齐,有的是低质量的,也有高质量的,这需要金融业去创新。”

“实体经济有很多发展中的问题,但也有存在很多发展机遇,风险和机遇是共生的,要平衡高风险与高收益,抓住市场机遇,适当承担一些风险。”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樊纲说。他建议,金融业要在高质量发展的问题上寻求新的平衡,寻求金融和实体经济新的平衡点。金融业要适当提高风险容忍度,也要打破刚性兑付政策的扶持和保护,加大竞争的参与度,更好的去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