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全皇后,很多人不清楚这是什么意思。简单地说就是这个人从世子妃做到太子妃、皇后、太后、太皇太后,这种女性被称为五全皇后。明清两朝一共五百多年,一共只有一位五全皇后。这位皇后从世子妃到太皇太后历经六朝,被称女中豪杰,她就是明仁宗的诚孝张皇后。

历代贤明皇后(明清唯一的五全皇后)(1)

皇后是皇帝的妻子,是封建社会地位最高的女性。这个位置不仅仅是皇帝家人这么简单,对整个国家政权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历朝历代对于选皇后都是非常严格的。一个女性能成为皇后还是很不容易的,至于从世子妃变成太皇太后,整个封建社会就没几个。毕竟这个时间跨度非常大,古代的医疗水平很低,很难有人能活这么久。而且后宫争斗很严重,想要一直维持自己的地位都非常难。这样看的话,诚孝张皇后还是比较厉害的。

历代贤明皇后(明清唯一的五全皇后)(2)

诚孝张皇后具体姓名不详,因为古人很少记载女性的名字。她的具体出生日期,史书上也没有详细记载。可以确定的是,她的家庭并不显赫。史书上关于她父亲张麟的记载非常少,大多都是在诚孝张皇后当了世子妃之后的一些事。这足以说明她家庭一般,不是什么大家。这种状况在明朝还是很流行的,皇帝一般不娶世家大族的女子。之所以如此,就是害怕皇后的家族趁机掌控大权,成为外戚。

历代贤明皇后(明清唯一的五全皇后)(3)

朱高炽是朱棣的嫡长子,也是朱棣的第一继承人。1395年,17岁的朱高炽被朱元璋封为燕王世子,而张皇后也在这一年被封为太子妃。这说明张皇后和朱高炽的婚姻是在朱高炽被封为世子之前结婚的,不过具体是什么时候结婚的,史书并没详细的记载。

历代贤明皇后(明清唯一的五全皇后)(4)

1403年,朱棣靖难之役成功,在南京称帝。第二年,朱棣正式封朱高炽为太子,而张皇后也就顺势成了太子妃。1424年,朱棣去世,朱高炽继位为皇帝。张皇后也就从太子妃变成了皇后。

1425年,朱高炽去世,朱瞻基继位。朱瞻基是朱高炽和张皇后的长子,也是嫡长子。他即位后,张皇后理所应当就成了太后。1426年,朱瞻基封张皇后为太后。1435年,朱瞻基去世,太子朱祁镇继位。张皇后这一年又被封为太皇太后。

历代贤明皇后(明清唯一的五全皇后)(5)

1442年,张皇后病逝。明英宗给她上尊谥为“诚孝恭肃明德弘仁顺天启圣昭皇后”。之后张皇后和仁宗合葬于献陵。就这样,张皇后结束了自己的一生。她出生在朱元璋时期,去世在明英宗朱祁镇时期,一生历经明太祖、建文帝、明成祖、明仁宗、明宣宗、明英宗六朝。

这就是张皇后一生的大致履历。这样看的话,大多数人都觉得张皇后这一生也没做过什么。她之所以能从世子妃到太皇太后,有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她长寿。换做其他长寿女性做朱高炽太子妃的话,也能做到太皇太后。但事实上,史书上之所以称张皇后为“女中豪杰”,可不仅仅是因为她长寿这么简单。主要是因为她做了很多事,如果什么事都没做的话,不可能获得这么高的评价。我们看一下张皇后到底做了哪些事,能得到这么高的评价。

历代贤明皇后(明清唯一的五全皇后)(6)

在朱高炽做燕王世子期间,史书上并没记载张皇后做了什么事。但可以肯定的是,张皇后在这时候是绝对支持朱高炽的。尤其是在靖难之役的时候,朱高炽负责守卫北平。虽然朱高炽不擅长行军打仗,但还是把北平守卫的平安无恙,这一点还是很厉害的。当然,这里面肯定也有张皇后的一份功劳。如果没有张皇后为朱高炽分忧解难,朱高炽也未必能把北平守得这么好。

历代贤明皇后(明清唯一的五全皇后)(7)

朱高炽被封为太子之后,虽然他是皇位继承人,但身为皇帝的朱棣并不待见自己这个儿子。朱高炽的性格和朱棣完全不同,朱高炽相对来说仁厚,连朱元璋都说他有“君人之识”。要知道朱棣可是非常崇尚武力的一个人,他一生征战无数次,最后都是死在北伐的途中。而且朱高炽身体肥胖,这一点和朱棣也完全不同。相对于朱高炽来说,朱棣更喜欢汉王朱高煦。

历代贤明皇后(明清唯一的五全皇后)(8)

作为太子妃的张皇后,她也知道朱棣和朱高炽父子俩关系不好,经常从中调和。一旦这两人有什么矛盾,大多数都是张皇后处理的。朱棣的徐皇后去世后,朱棣一直没有再立皇后,后宫都是身为太子妃的张皇后在掌管这在古代还是很少见的,太子妃掌管后宫。这足以说明朱棣非常认可这个儿媳妇。

历代贤明皇后(明清唯一的五全皇后)(9)

朱棣曾多次想废黜朱高炽的太子之位,不过徐皇后和大臣一直反对。不仅如此,再加上张皇后这个儿媳妇深得朱棣认可,所以朱棣对朱高炽态度也好了一点。还有就是张皇后给朱高炽生了嫡长子朱瞻基,朱棣是非常认可朱瞻基的。在朱瞻基小的时候,朱棣就把他带在身边,亲自教他做各种事情。朱棣自己都说过,如果不是张皇后,他早就废了朱高炽的太子之位。可见,张皇后在维护朱高炽太子之位上的功劳还是很大的。

历代贤明皇后(明清唯一的五全皇后)(10)

朱高炽即位之后,张皇后正式成为皇后。前面说了,她在维护太子地位上有很大的功劳,现在成了皇后,说白了很容易嚣张跋扈,毕竟自己有嚣张的资本。但张皇后并没有这样做。史书上记载张皇后“对朝中内外政事,她莫不周知。”人家只做自己该做的,其他的什么都不问。根本不干涉政事,这一点还是值得敬佩的。

朱瞻基即位后,此时的张皇后变成了张太后,掌控军国大事。可以说此时的张皇后随时可以垂帘听政,但她并没有这样做。她不仅严格要求自己,对自己的家人要求也非常严格。她的弟弟虽然为人淳厚谨慎,但张皇后仍旧不允许他参与政事。说白了,她不允许自己的家人干涉政治。就怕家人成了手握大权的外戚。

历代贤明皇后(明清唯一的五全皇后)(11)

在处理政务上,张皇后一贯的作风就是经常告诉朱瞻基要做明君,告诉大臣要尽心辅佐皇帝之类的。而且他对待大臣还是比较好的,经常赏赐大臣们一些东西,非常体恤大臣们。正因如此,大臣们才会非常认可她。

在朱瞻基家庭的事情上,张皇后做了一件更深得人心的事。朱瞻基废了和自己青梅竹马的皇后胡善祥,改立孙贵妃为皇后。张皇后对朱瞻基的这个行为非常不满,也看不惯孙皇后。但她也不能做什么。因此在胡善祥被废之后,张皇后也经常召见胡善祥,吃饭的时候也命胡善祥位居孙皇后之上。这也能体现她对这个儿媳妇的认可。

朱瞻基去世后,按理说太子朱祁镇应该继承皇位。不过当时的朱祁镇才九岁,年龄太小。因此朝中有人觉得手握大权的张皇后会立自己另一个儿子(也是朱瞻基的弟弟)襄王朱瞻墡为皇帝。在这种混乱的政局下,张皇后直接在大臣面前指着朱祁镇说“这就是新天子啊!”就这样,朱祁镇才顺利继承皇位。可见,张皇后在朱祁镇成为皇帝这件事上,还是有很大的功劳的。

历代贤明皇后(明清唯一的五全皇后)(12)

朱祁镇即位之后,由于年幼,很多大臣建议张皇后垂帘听政,不过张皇后始终没同意。此时的张皇后只是在背后做一些决定,并没有走到幕前。而且大多数的事务她都是让大臣们自己商议做决定的。当然,朱祁镇此时宠幸太监王振,王振手中权力越来越大。张皇后有一次差点处死王振。之后每次听说王振乱政,都直接派人责备他。因此张皇后在位的时候,王振根本不敢专权。

历代贤明皇后(明清唯一的五全皇后)(13)

这就是张皇后的一生。看起来她一生没做什么太重要的事。事实上,她对明朝的政局稳定有很大的贡献。可以说她什么都不做就是最大的贡献。如果没有她,当时的明朝估计又会是另一种状况。这样看看来,说她是“女中豪杰”也是名副其实。

参考资料:

《明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