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荒唐国君(史上最赖皮的国君)(1)

孔子《论语》传(版权所有)

第七章 初会齐景公

王封臣 著

十九、无信的晋惠公

晋国的“骊姬之乱”,最终以“里克二弑其君”而告一段落。

这一下子,朝廷内外的大事都要取决于里克。里克马上大集百官于朝堂,跟大家商议,“现在咱们晋国的祸乱已经平了,但晋国的国君也没了,咱们应该重立国君。”他准备立重耳,于是派人就去请重耳。可是这人到了翟国见到重耳,把事情的经过一说,重耳是说什么也不回国。为什么呢?重耳有他自己的想法。我现在回国算什么呢?我这不是趁乱贪国吗?知道的,那是你们发动了政变之后,再派人来请我的。不知道的,还以为我重耳在外国指挥你们作乱呢。说什么我也不回去。

重耳不回去呀,另外一个在梁国的公子夷吾,他可想回去。他就四处打点关系,尤其是走秦国秦穆公的门子。送了不少好东西,央求秦穆公:一定要使我回晋国,只要我做了晋国的国君,我一定给你多少多少城,多少多少地,多少多少财宝等等,许了很多。这一下子,还真就动了秦穆公的心了。

但是,秦穆公这个人很英明君,他知道夷吾和重耳没法比,听说重耳这个人非常贤能,所以秦穆公打心眼里想立重耳。但是有大夫就给跟秦穆公说了,您啊,不能立重耳,应当立夷吾。为什么呢?正因为夷吾没有重耳贤,您立下夷吾,就等于给晋国谋了一个不贤的国君,如果你立重耳的话,就等于给晋国找了一个贤明的国君,晋国非强大不可。到那个时候,在咱们秦国的一旁出现一个强大的晋国,我想可不是君主您希望看到的。这一下子,提醒了秦穆公。对,我宁肯要给这个晋国立一个不贤的君主。他就马上改变策略,帮助夷吾回到了晋国,登基坐殿,这就是历史上的晋惠公。

晋惠公登基之后,他对秦国的许诺,是一分没给。对朝堂上里克、丕郑父等帮他回国的功臣们的许诺,也一分没给。所以,里克就有点牢骚了。这一牢骚不要紧,就被晋惠公给抓住把柄了,然后就逼死了里克。里克落了一个拔剑自刎的下场。晋惠公逼死里克之后,紧接着又设计把这丕郑父也给杀了。一时之间,晋惠公把晋国给闹的人心惶惶,这也可以称得上是人祸吧。要是晋国光逢人祸还好了,又闹起了天灾。晋国自从晋惠公登基以来,一连五年大荒,弄得晋国没有粮食吃了。没办法,晋惠公就派人到秦国去借粮食。

秦穆公询问群臣该怎么办,对于这个无信之人,借还是不借?这时,有大臣就主张:不借!这个无信小人,这是有难了又来借粮了,他吃饱喝足的时候怎么不想着实现答应咱们的承诺?如果咱们借给他粮食无疑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所以,不但不应该借粮。反倒是,咱们应该趁此机会讨伐晋国。他们都没吃的了,咱一打,兴许就能把它给灭了。

“哎,不成不成!”这时,百里奚站出来了,哪能这个时候打人家呢?“天灾流行,国家代有。救灾、恤邻、道也。”就说这个自然灾害,哪个国家都能遇上。遇到灾祸,大家要互相帮忙,即便是两国仇敌,遇到一国有了自然灾害了,那也得本着人道主义精神去援助啊。这叫“救灾、恤邻、道也!”这是“道!”更别说咱们有秦晋之好了,现在理应救援。

正是因为百里奚极力支持救援晋国,最终,秦穆公采纳了百里奚的意见,运粮食给晋国。秦国粮船从雍都到绛(今山西翼城东南)络绎不绝。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泛舟之役”。晋国的百姓吃到了救命粮,无不感激秦国的恩德。

说来也巧,转过年来,倒个儿了,晋国获得了空前的大丰收,秦国闹了饥荒了。秦穆公一看,这没关系,晋国今年大丰收,咱们向晋国去借粮吧,礼尚往来嘛,去年我帮你,今年该你帮我了。派人到了晋国求帮。没想到,这个背信弃义的晋惠公是一颗粮食也不给!不但如此,反而觉得应该趁着晋国受灾发兵攻打,趁机捞点便宜。

没把秦穆公给气死,你打我啊?我也打你!马上发兵讨伐背信弃义的晋国。其实这也是秦穆公等来已久的事情,他早就想攻打晋国,就是没有借口,这一次可找到借口了。于是,秦晋两国就爆发了战争,史称“韩之战”。

秦晋两国这么一打,晋国被打败了,晋惠公还成了俘虏。本来秦穆公打算把晋惠公杀了,百里奚赶紧劝谏:为了给咱们秦国发展争取好的外部环境,还是不杀夷吾,保持秦晋友好关系。这时,秦穆公的夫人穆姬哭着找来了,那是晋惠公的妹妹啊,在秦穆公的面前以死相威胁。最后,秦穆公这才把晋惠公给放了。放了是放了,但是把晋惠公的太子圉给留到了秦国作为人质。

晋惠公在梁国避难时,梁国国君把闺女许配给他了,生了一对龙凤胎,找人给算卦,算卦的说了:你这个儿子以后得给人家做劳役(人质),你这个女儿以后能成为人妾。所以,他就给儿子起名叫圉,给女儿起名叫妾。儿子就被留在秦国了。但是,秦穆公对待公子圉非常好,为什么?他想得明白啊,未来继承晋国君位的必是公子圉。等晋惠公死了,我帮着公子圉登上君位,公子圉不得很感激我么?到那时,秦国就能从晋国得到好处了。所以,秦穆公把公子圉待若上宾,还把自己的闺女嫁给了公子圉。由于公子圉后来成为了晋怀公,所以,这个女儿又被后人称之为怀赢,赢是秦国的国姓。

========

孔子《论语》传

根据王封臣先生的国学课程讲座整理而成。是将《论语》各条恰当的放入孔子生活的时代中,通过《论语》展示孔子的一生,通过孔子的一生诠释《论语》的意义。

阅读之前的篇章:

前言:《论语》是一本什么书?

第一章 夫子家世

1-1 礼崩乐坏的搞“孝”(上)

1-1 礼崩乐坏的搞“孝”(下)

1-2祖先孔父嘉(上)

1-2祖先孔父嘉(下)

1-3孔子他爹是猛男!!

1-4 推理孔子的生日是何年

1-5孔子也有个“虎妈”

第二章 草根孔小二

2-1少年孔子是“贱·鄙”

2-2文言文所带来的麻烦和乐趣

2-3孔子发明的那些年龄代号

2-4 学无常师的孔子

2-5教育要培养“博士”还是“专家”

2-6抬棺找父陵

第三章 三桓的前世今生

3-1三桓之始

3-2庆父不死鲁难未已是怎么回事儿?

3-3鲁国第一贵族

第四章 “奋”青孔子

4-1孔子戴孝赴宴被拒

4-2孔子“仁”思想中的两个方面是什么?

4-3孔子寻祖路上讨老婆

4-4孔子成了“打工仔”

4-5孔子为何给孩子取个鱼名?

4-6郯子给你说“鸟官”

4-6谁是孔子的忘年交?

第五章三十而立

5-1三十而立,立于礼

5-2三十而立,立己家

5-3历史谜案——三十岁的孔子做到了国家正部级?

5-4“学而时习之”到底是什么意思?

5-5“官学”如何变“私学”

5-6孔子下海办培训班

5-7孔子的培训班学费贵么?

5-8孔子遭遇踢馆人

第六章 齐国内乱

6-1国士无双话晏子

6-2齐之殇-灵公的后宫

6-3齐国的狗血桃色绯闻

6-4桃色事件引起的齐宫血案

6-5晏子吊孝

6-6晏婴不予奸佞同党

6-7太史秉笔书罪状

6-8枭雄背后有奸雄

6-9两只鸡引起的政变

6-10齐之殇-庆封灭族

6-11齐之殇-四家争齐

第七章 初会齐景公

7-1用人唯德或唯才的难题

7-2齐景公访鲁的背景资料

7-3五百年出一个的圣人

7-4给应聘者的启示

7-5假途灭虢的前前后后

7-6小说“秦晋之好”

7-7百里奚养牛也有大学问

7-8羊皮换“总理”

7-9“信”与“桐叶封弟”

7-10晋献公时的“宫斗”

7-11二五不是二百五

7-12美人心肠

7-13骊姬乱-小人常戚戚

7-14骊姬乱-蜜蜂计

7-15骊姬乱-“君子”之死

7-16骊姬乱-里克一弑君

7-17骊姬乱-君子尚勇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