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焕英的一次不经意的选择(从贾君鹏到李焕英)(1)

李焕英的一次不经意的选择(从贾君鹏到李焕英)(2)

先来报个数据,也许很多人看到了,贾玲凭借《你好,李焕英》这部电影成为中国影史票房最高的女导演。

数据并不能直接说明什么,而当你打开各大电影院的排片,看到这部电影的密集程度时不觉惊叹,再和其他电影的场次一对比,不禁觉得太有号召力。

其实这匹黑马从春节刚上映开始就逐渐走向不可阻挡的奔腾之势。从铺天盖地的报道和朋友圈的“很好笑又很好哭”等可见一斑。

李焕英的一次不经意的选择(从贾君鹏到李焕英)(3)

说实话在电影上映前只是被它的MV宣传片《路灯下的小姑娘》吸引,八十年代标志性的迪斯科音乐,三位主演夸张的衣饰和滑稽的舞姿,充满代入感。

开始以为只是搞笑怀旧为主,没想到最终通过演绎、煽情和倾诉等等把个人的思念变成了大众的怀念它不仅仅再是一部电影,而在更大程度上变成了承载众多复杂的感情的一种行为。

不知道可否算作我们依然含蓄的传统文化之下的一种情绪的出口和新的表达。

虽然不合时宜,但忽然让我想起经年前在百度“魔兽世界”贴吧那个关于贾君鹏的水贴。

李焕英的一次不经意的选择(从贾君鹏到李焕英)(4)

标题:“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的帖子,看似无厘头,却在短短五六个小时被3.9万名网友浏览,并已有1.7名网友跟帖回复。710万点击,30万余条回复,堪称中文网络史上最牛也是最无厘头的帖子。

被称为网络狂欢事件的贾君鹏背后其实承载着很多网友共同的回忆和看不见的温情,在此后的诸多网络热点事件中,很多都有贾君鹏事件的影子。

而此次贾玲处女作的成功很大意义上更像是一种情感上的共鸣和借助电影的共情。

李焕英的一次不经意的选择(从贾君鹏到李焕英)(5)

写完了大众感想,来说下个人观影感受:记得那天我是提前几天才定到比较合适的座位,准备和妈妈去看。

在赶去电影院前还因为差点晚了被妈妈询问时间而发生了不愉快,本来是想带着妈妈怀旧,顺便增加感情的,没想到搞砸了。

带着不快的心情去看,几个笑点倒是缓解了一些,妈妈在旁边没有太开心也没有明显的悲伤,我倒是比较难受。

先是带入了那不成器的,从未让妈妈高兴过的女儿,然后又在最后看到贾玲的哭戏时哽咽了,因为我想到如果有一天重要的人要离开你,那该是多么绝望和痛苦。

再想到自己的不懂事更是悔不当初:没有片中贾晓玲的孝心,倒是多了无能,惭愧万分。

李焕英的一次不经意的选择(从贾君鹏到李焕英)(6)

虽然我和父母经常像朋友一样无话不说,也可以把“爱”说出口,但是很多感情并不是可以任意随性表达的,这大概是传统的含蓄中的硬伤,我知道你也知道,但是我们都不要说出来。

好像一说出来就会风化了,一辈一辈都是这样过来了。

也许在父母眼里我们从来都是那个孩子,他们力所能及的相呵护你,很小心地保护你,用尽全力不让你被外界伤害,所以他们变得敏感,就像食草动物的角。

包括被诟病的那句“我都是为你好”,也许他们会用错方式甚至适得其反,但请相信他们,和他们真诚地沟通。

李焕英的一次不经意的选择(从贾君鹏到李焕英)(7)

其实很多时候,父母要的并不是你的功成名就衣锦还乡,他们只是希望你健康快乐地活在这个世界,足够抵御世界的伤害,可以感受世界的美好,就足够了。

鄙陋之见——中国的父母大都活得不那么自我,中国的子女也是一样,但是谁能说这种牵绊不是一种温暖的辛酸呢?

又想起苏轼的“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经历了人生艰辛的他深知世事艰难,只盼望子女不那么辛苦。乐观坦荡如他,也不过是这样朴素的愿望

李焕英的一次不经意的选择(从贾君鹏到李焕英)(8)

我们的父母经历了多个时代的交替,在时代中摸爬滚打,有着我们所不知道的艰辛。而我们也在新的时代里经受着考验,经历着时代变迁所带来的的阵痛,也享受着新的成果和生活。

记得妈妈有时候不太会电子产品总请教我,她还会崇拜地说,哎呀我姑娘好棒,弄得我很不好意思,其实不过是很简单的操作。

可能父母会逐渐老去,而我们也必须尽快成熟,陪伴的时间是那样有限,总会错过,又不可避免种种的误解。

但请给双方一些耐心,让他们老去得慢一些,让我们走得快一些,握住他们的手,一直走到时间尽头。

李焕英的一次不经意的选择(从贾君鹏到李焕英)(9)

感谢这部电影,让我想到很多电影之外的东西,感慨并一吐为快,写了一堆废言。

PS:有个很幽默的自媒体人先是批判了那些恶意中伤和酸葡萄妒忌,然后问了一个问题

——“有没有人和我一样,看的时候感动的稀里哗啦,鼻涕眼泪一把,回家还是没洗一个碗,做一顿饭”。把我尴尬的不行哈哈,你们呢,朋友们?可以评论区留言!

无尘和你一起找寻文化背后的小确幸,在琐碎生活中捡拾点滴的温暖!

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字为原创,特此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