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来华强2004年讲课录音整理)

https://www.ixigua.com/7157992855330357768

为什么瞿秋白和鲁迅的关系很好?谈谈鲁迅八(1)

鲁迅在上海期间,结识了他一生的一位知己瞿秋白同志。

瞿秋白是共产党的早期领袖,那是旷世之才呀,瞿秋白比鲁迅小十几岁,他比鲁迅年轻。

瞿秋白在上海养病期间,认识了鲁迅,两个人一见面,相见恨晚,从此结下了深厚真挚的友情,像这样的知己不多啊。后来鲁迅写了一幅清代一位诗人的两句诗送给瞿秋白,表达自己的情意。送给瞿秋白哪两句诗呢,就是“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就是人生啊,你朋友也不在多少,说心里话真正的知己得到一个就算满足了,你这一辈子得一知己足矣,就足够了,你一个就难得。斯世当以同怀视之,就是这一生,斯世就是这一生,什么叫同怀,同怀就是相同的志趣怀抱,就叫同怀,同怀就是知己啊。你没有相同的志趣怀抱,怎么能成知己呢,这一生把你看成是有着相同志趣怀抱的知心朋友。这个联句反映了鲁迅对瞿秋白的无限的爱惜之情,他非常爱瞿秋白的才华,觉得秋白这个人太有才了。他跟瞿秋白这段友谊,那真是中国历史上不多见的,太深刻了。

你看举几个例子。

瞿秋白在上海养病期间,他读了鲁迅当时发表的杂文,读了鲁迅的著作,瞿秋白就编选出版了一本《鲁迅杂感选集》,并亲自里写了一篇长文作为序言,就是《鲁迅杂感选集.序言》。

这篇文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篇全面正确评价鲁迅先生的文章,在此之前没有人真正能够认识鲁迅的价值。既是第一篇甚至也可以说,据我的眼光来看,就到今天为止,我认为几乎没人超过这一篇对鲁迅的理解,对鲁迅的评价。今天这种理论那种理论,长篇大论洋洋万言,没人超过这一篇。

我举个例子来看。你看当别人都说鲁迅你这么有才能,你的《呐喊》、《彷徨》已经足以证明你是个天才的文学家,你为何不多写点小说呢,创造一点典型流传于世,为什么成天写那些杂文呢,有什么价值啊,你不浪费自己生命吗。当时这个诘难社会上普遍得很啊。可是瞿秋白怎么看,瞿秋白就说,严酷的阶级斗争,紧迫的现实,使得鲁迅不能够从容地把他的思考融注在一个一个的艺术形象里面,严酷的现实,迫使鲁迅只好拿起匕首和投枪进行紧张的战斗。然而也正是由于鲁迅的运用,杂文这种文体,才第一次成为了一种独立的文学样式,登上了文学的殿堂,成为了一种辉煌的文学样式,没有鲁迅就可以说没有杂文这种样式。

你看他对鲁迅这个认识就很深。还有人说鲁迅你为什么今天批评这个明天批评那个。瞿秋白怎么看,瞿秋白就说鲁迅没有一个私敌,他之所以要写某一个人,是因为这个人,代表了某一种社会类型,他是对着某种社会类型在进行战斗。等等等等,那说得太深刻了,他把鲁迅精神分成好几个方面加以阐释,第一次全面评价了鲁迅。

鲁迅到瞿秋白家里去的时候,看到了这篇序言,鲁迅看了之后,鲁迅就说你把我写得太好了,你把我写得太好了。但是鲁迅回到家里,对许广平说,鲁迅就说写得好,鲁迅觉得写得很准确,鲁迅对这篇文章是很心悦诚服的,觉得人家说到点子上了。

所以你看这个,你想鲁迅能把这样的对联轻易地送给谁呢,这都是有现实依据的。

而且你看今天还有件事情很感人啊。今天你读《鲁迅全集》,当年我读的时候,我花两年把《鲁迅全集》读了一遍,我读的时候我也没注意到,后来看注释我才注意到,在鲁迅的后期的上海期间的杂文集子里面,今天《鲁迅全集》里面,你一看注释发现有12篇,是瞿秋白写的。这12篇是瞿秋白写的,但是用鲁迅的笔名发表的。在白色恐怖中,瞿秋白是被揖捕的对象,鲁迅主要是为了保护瞿秋白,也让文章流传下去,鲁迅用自己的笔名发表,收在自己的集子里面,这个是伟大友谊的象征。这个是要冒着生命危险的,这是为了朋友冒着生命危险的,跟今天你这个成果没我的事,把我名字签上,跟这两回事,这不是一回事。瞿秋白三次到鲁迅家里避难,那瞿秋白抓住是要杀头的呀。

后来许广平回忆,鲁迅话不投机他的话不多,瞿秋白的夫人杨之华回忆,瞿秋白平常话也不多,但他俩一见面,那一见面就是整天说话,一会发出朗声的大笑,彻夜长谈,简直是,鲁迅就说无法表达对瞿秋白的爱惜于万一,太爱惜这个人才了,两个人的思想观点各方面太接近了,这一下子得到了深切的沟通。

瞿秋白的家世,两个人的家庭背景很接近。瞿秋白也出生在那个时代一个封建官僚知识分子家庭里,跟鲁迅差不多那个背景。瞿秋白的母亲,因为家境贫寒,最后自杀了,瞿秋白的童年也非常的不幸。所以他两个人的家庭背景,早年的经历,人生的理解,都很接近,可以说是一致的。瞿秋白在给鲁迅的一封信里写道,说当我看了文章没见到你的时候,好像就已经知道,你要说什么,就知道你在说什么在想什么。那话表达的跟鲁迅送瞿秋白的对联的意思是一样的。

后来瞿秋白被国民党逮捕了,他从上海转移到瑞金途中,由于叛徒的出卖被国民党认出来,这原来就是瞿秋白,那是共产党领袖啊,所以在福建被捕的,关在福建长汀县监狱里面。国民党派了各种高级人物来劝降,瞿秋白那是宁死不屈的。瞿秋白在狱中,那简直是,就简说几件事,你看瞿秋白这个人物。

看守他的卫兵,一礼拜要换一批,如果要不换,这一礼拜这一批卫兵,完全被瞿秋白的人格魅力都征服了,一礼拜换一次,一礼拜换一次。那才华盖世,而且瞿秋白在狱中写下了著名的《多余的话》,把自己的一生解剖了一遍。《多余的话》将来有机会你找来看看。

鲁迅知道瞿秋白被捕之后,35年嘛,鲁迅这时候已经重病在身,鲁迅抱病跟宋庆龄、蔡元等在狱外进行了大量的营救工作,但是蒋介石这个人很坏,蒋介石最后亲自下令,把瞿秋白杀害了。临刑那一天,瞿秋白高唱《国际歌》,走向了刑场,然后他在哪就义,就在福建长汀罗汉岭下一个山前,瞿秋白往草地上一坐,瞿秋白就说,人生有小休息,也有大休息,我现在该大休息了,此地甚好。说完就去世了。古人说,慷慨赴死已经够难了,从容就义就更难,瞿秋白就做到了从容就义,非常从容,那真是视死如归。

鲁迅听到瞿秋白去世之后,鲁迅非常地悲痛,太可惜了,为这个人才,太可惜了。所以鲁迅晚年做的最后一件事情,就是抱病来编注出版瞿秋白的文集,把瞿秋白生前发表的文章,给他搜集汇编,最后出版了,来纪念瞿秋白,这是鲁迅一生做的最后一件事情。做完这件事情,鲁迅也就逝世了。瞿秋白35年就义,鲁迅1936年去世的。生前做的最后一件事情,就是编辑出版瞿秋白的文集,纪念这位伟大的共产党人,纪念他的知心朋友。

2022.10.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