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下半年开始我国楼市大降温,情况最严重的那几个月,一些经济发展程度不是很高、本来就留不住人的三四线城市,得依靠强制的限跌令,才能预防短时间内房价迅速下跌,给社会经济带来的各种阻碍作用。今年为了一改这样的局面,各大城市相继引进了降首付、降利率等各式各样的松绑楼市政策,企图用吸引更多消费者前来买房的方式抬高房价,但取得的效果极其一般。继前些日子全国平均房价重新跌回万元以内后,据国家统计局颁布的最新数据来看,7月份全国100个城市新建住宅环比止涨转跌,房价下跌比上涨城市数量多了2个,相较于6月份增加了6个。

楼市现状深度解析(楼市发展大局未定)(1)

在这样的情况下,人们买房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挑战愈来愈多,是该趁能节省一定成本的时候买房,还是最好持续观望以免承担家庭资产缩水的风险?其实这两种选择站在不同角度上,正确与否也没有明确的界限,2022年下半年开始有购房想法的家庭,要想保障个人的资金安全,最好注意以下4大忠告,来一起看看:

第一,首付只是一部分,后续还贷也要持续关注

自我国房地产市场的秩序得到改善以来,房价就随着人们购房热情的高涨而增加,特别是那些经济发达的一二线城市,即使是位于郊区的房子,也动辄上百万,这显然不是一般家庭所能承受的。但由于开发新项目的投资过大、地价也在跟着一路上涨,房价再降也不可能脱离实际,为此贷款政策一直存在,如若不然很多家庭可能奋斗一辈子,也拥有不了一套真正属于自己的住宅。

楼市现状深度解析(楼市发展大局未定)(2)

一般情况下有资格的人只用承担30%左右的购房款,剩余70%分为二三十年不等进行偿还。有些人一听每个月只需要还几千块,就觉得买房过程中最难的事情还是那以万为单位计的首付。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银行究其根本还是一大盈利机构,因此我们贷款期间必须次次按时偿还才可以,这听起来比较简单实则执行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的。以前还好说,

总而言之相较于首付而言,后续不能按时还贷的风险性,才是我们应当着重注意的事情。在此还要提醒大家一点,首付不能倾尽全部家底,否则再一还贷,自己和家里人的生活质量,将得不到很好的保障,有外债的人尤其应该注意这一点。

楼市现状深度解析(楼市发展大局未定)(3)

第二,非刚需不买房

为了减少房地产行业的恶意竞争,我国于5、6年前,就果断提出了“房住不炒”政策,期间尽管做了各式各样的努力,但仍旧没有从源头上让炒房客的数量,得到根本的抑制。事情的转折发生在去年,一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让国务院获得了在一些城市征收房地产税的资格;而后今年开年的一号文件,又要求各地部门在规定时间内,严格审查个人名下所拥有的所有房产数量。虽然在大家都以为房地产税即将来临时,前些日子财政部发言人明确表示,现阶段我国所有城市,都暂时不具备征收的现实条件。但我国楼市已经进入了转型发展的重要时期,因此公布具体的试点城市名单以及征收标准,是早晚的事情。

在这样的现实条件下,大批量的炒房客开始退市,具备楼市经验的人尚且如此,如果你不是没房住的刚需,或者因为生三胎、家庭增收等原因产生改善型住房需求的家庭,我们这些小白还是尽量不要抱着获利的态度买房。

楼市现状深度解析(楼市发展大局未定)(4)

第三,期房现房各有利弊

现如今市面上绝大部分房子都是期房,好的一方面是节省了人们的购房成本、增加了大家选到好房的概率,不好的一方面就是有一定的烂尾风险,如果当真买到了烂尾楼,人们既不能在合同约定的最后期限入住新房,同时还得按照原先贷款合同上约定的那样按时定量还款。但就算由此产生的经济以及心理压力再大也无可奈何,只能寄希望于有资质更好的开发商来接盘。当然也有一部分现房,它们虽然所见即所得,但相应的售价比较贵,可能在期房阶段比较优质的房源,就已经被大家选走了。

综上所述期房和现房各有利弊,不管怎么说买房的目的是自住,我们还是要根据自身的需求做出选择。如果你本身预算不足又想住好房,期房一定是不二之选,但购买时要认准大型房企,多问一问企业的口碑如何;若你着急住房不是很缺钱,买现房显然要来得更快一些,具体选二手房还是新房可以看看房再说。

楼市现状深度解析(楼市发展大局未定)(5)

第四,贪便宜买房不可取

价值规律中一个物品的价格和价值是成正比的,一分价钱一分货这个道理放在哪一历史时期都不过时,这是我们看房时最应当遵守的原则。如今的楼市发展相较之前差很多,销售们为了卖房有时候甚至不惜欺骗消费者,那些打着特价名义的房源一定得多加留意,这些基本上都是那些缺乏地段等优势的。

当然也有那些能真正捡漏的机会,我们可以询问工作人员,有没有那些因为客户群体定位错误,导致一直没能销售出去的房子,像别墅和洋房混搭的小区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代表。

往期文章:

想购房的家庭应当注意,楼市迎来3大坏消息,入市一定得谨慎

若不根治房闹现象,这3大危害将接踵而来,很多人的利益都难保

楼市现状深度解析(楼市发展大局未定)(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