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晚报网5月1日讯(通讯员 王婧 赵旭 记者 张凌飞)记者日前从连云港市博物馆召开《千古之谜——凌惠平》展厅重新开展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自2015年10月召开专家论证会起始,该市博物馆开始对“凌惠平”展厅进行大规模改造升级,历时近4年,经过精心筹划与准备,现已基本准备就绪,展厅于5月1日重新对游客开放。

照金博物馆五一是否开放(千古之谜凌惠平展厅五一重新对游客开放)(1)

据悉,此举旨在推动该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申报工作,同时立足于更好地对这具汉代女尸展开保护工作。

连云港市博物馆馆长张大强介绍,提升后的展厅,在展览内容、展览形式、展示风格、色调及参观路线等方面进行了重新设计和合理布局。形式上做到丰富、紧凑、美观、精致。共展出了双龙汉墓出土文物及本地其它汉墓出土文物共计60余件。

记者在现场看到,改造后的展厅主色调为暗红色,展览风格沉稳、厚重,表现出了大汉王朝的古朴、粗犷,又不乏凝重慧美之风。 同时,展厅还充分利用全息投影等高科技影像技术及多媒体播放设备作为辅助展示,反映“凌惠平”汉代生活场景,此外,西汉知识互动拼图,以及根据双龙汉墓出土彩绘漆尺内容创作的彩绘壁画等创新举措,都有效地突出了文物,渲染了气氛,生动形象地将一幅汉代东海郡的生活图卷展现给观众和世人。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该市博物馆专门为古尸设计了独立下沉式展示空间,这将有利于对古尸进行全方位展示,同时也提升了游客参观时的舒适度。

据悉,2002年7月7日,连云港市区西南城郊约7公里的海州区双龙村花园路基建工地上,惊现一座古墓。该墓葬时代为西汉晚期,出土铜器、木器、玉器、铁器、五铢钱等文物共81件。尤其令世人震惊的是,该墓葬还出土了一具保存基本完好的汉代女性尸体。经医学专家初步确认:古尸为女性,年龄约为50余岁。这是我国继湖南马王堆女尸、湖北荆州西汉男尸之后发现的第三具保存完好的汉代湿型古尸,在长江以北地区属首次发现。

随着3号棺龟钮铜印的出土,古尸的姓名得到确认,该印的四个篆书阴文“凌氏惠平”规整清晰,明确无误地告诉人们她的名字叫“凌惠平”。2008年度,该市博物馆打造了“千古之谜——凌惠平”专题陈列,对“凌惠平”的千年不腐之尸,以及墓葬出土的蕴含着丰富时代信息的文物进行集中展示。该陈列自建成开放以来,每年参观观众达20万余人次,社会影响力逐年扩大。

据专家意见和古尸保护的实际要求,该市博物馆于2017年制定了“千古之谜——凌惠平”陈列改造提升计划,以改善古尸的保护环境和保管条件,实现对古尸的更好保护。经过两年多的精心筹划与准备,相继完成了展陈提升的内容与形式方案设计,并数次邀请湖南省博物馆专家探讨改陈后的古尸本体保护工作。

“连云港有着悠久的历史,汉代文化底蕴丰厚。古尸凌惠平就是这方面的代表,她的重新‘面世’,将会为广大市民和外地游客带去更多本土文化的传播魅力。我们也希望借此,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申报工作,做出应有的贡献。”张大强如是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