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熊宝包

图丨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根据网友发的消息,太阳鱼的身影在四川地区频繁出现。看来这种来自美国的中小型鱼类,已经开始朝着中国四川地区蔓延。

太阳鱼泛滥在哪里(太阳鱼入侵四川)(1)

其实,这不是太阳鱼第一次出现在中国。2015年,大别山地区第一次发现太阳鱼的身影,当时的科学家进行野外调查,在淠河流域水域生态系统发现一种外形酷似鲫鱼的外来入侵物种——太阳鱼

太阳鱼体型不大,常见的体重一般为100克左右,而较少见的大型亚种太阳鱼,体重能达到2000克。别看太阳鱼小小一条,但生性凶猛且嘴巴有锯齿状的小牙,常以其他鱼类的鱼卵、幼体为食,威胁到当地其他鱼类的生存以及生态系统的平衡。

太阳鱼泛滥在哪里(太阳鱼入侵四川)(2)

太阳鱼曾经搅得日本政府头疼不已

在中国人发现太阳鱼入侵之前,它们已经在日本“搅风搅雨”了。根据《环球时报》的报道,1960年日本皇太子的明仁天皇去美国访问,芝加哥的政府官员送给他一条大鳍鳞鳃太阳鱼,

明仁天皇吃完太阳鱼肉后觉得鲜嫩美味,便将其带回日本交给某个日本渔业研究所进行繁殖。1963-1964年,该日本渔业研究所将1400条太阳鱼投放到日本琵琶湖自然繁殖

太阳鱼泛滥在哪里(太阳鱼入侵四川)(3)

结果,这种繁殖力极强的鱼类只用三十多年就几乎遍布日本。2000年,日本大大小小的河流、湖泊都出现太阳鱼的身影,它们疯狂地吞噬其他鱼类和其他水生物种。给当地的物种多样性,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以琵琶湖为例子,湖里的鲫鱼、鲤鱼数量大幅下降。就连珍贵的鳑鲏鱼也遭受“毒手”,整个日本政府为治理太阳鱼而头疼。甚至呼吁当地民众多吃太阳鱼肉,争取把它们吃光。

太阳鱼泛滥在哪里(太阳鱼入侵四川)(4)

太阳鱼入侵四川,肉嫩刺少用锅铲就能解决?

太阳鱼原产于美国南部及墨西哥北部,是一种淡水鱼,于1987年引进中国养殖。尽管2015年中国首次在野外发现太阳鱼,但它们入侵野外的时间应该更早,目前科学家正在追溯。而此次太阳入侵四川,也有可能对于当地的环境带来影响。

不过对于中国吃货来说,太阳鱼入侵似乎并不可怕。因为它们的肉质鲜嫩、鱼刺很少,不管是清蒸还是红烧,都十分美味。中国人在美食方面拥有与生俱来的天赋,很多入侵物种都被做成美食,最典型的就是小龙虾。

太阳鱼泛滥在哪里(太阳鱼入侵四川)(5)

因此,很多吃货网友表示出现在四川的太阳鱼用锅铲就能解决。四川人对吃鱼也很有心得、剁椒鱼头、水煮鱼等都是美味佳肴。实际上,以太阳鱼的繁殖速度,中国的吃货们根本就不可能限制住。毕竟,太阳鱼的生存和繁殖能力极强。

太阳鱼能在1-38℃的水温下生存,能在南方大多水域里自然越冬;它们一次能产卵10000到60000个,鱼卵5天就能复活;幼体太阳鱼一年就能成熟。有的时候,雄性太阳鱼甚至会找多个“老婆”,在自己的巢穴里产卵。

太阳鱼泛滥在哪里(太阳鱼入侵四川)(6)

凭借着强大的繁殖能力,野生太阳鱼快速扩大种群并侵占当地物种的生存空间,破坏生态系统平衡。

别忘了罗非鱼入侵中国野外的教训

罗非鱼原产于非洲地区,和太阳鱼一样,它们当初也是因为肉质鲜美且易养殖被引进中国。一开始的时候,中国商人引进的是奥利亚罗非鱼、尼罗罗非鱼和莫桑比克罗非鱼。这三种鱼繁殖能力一般,种群数量还能控制。

太阳鱼泛滥在哪里(太阳鱼入侵四川)(7)

可是在养殖过程中,非洲本土的罗非鱼逃到野外,和中国的一些本地慈鲷科亚种鱼类进行繁殖,最终出现新的罗非鱼亚种。然后这些亚种之间又互相杂交、慢慢演化成今天我们见到的罗非鱼

不断地杂交,让罗非鱼的繁殖能力上了几个档次。它们一年能产2次卵,幼体罗非鱼只需要半年的时间就能发育成熟,本地的物种根本没办法和罗非鱼竞争

太阳鱼泛滥在哪里(太阳鱼入侵四川)(8)

而且,罗非鱼在中国以外的水域,几乎没有天敌。根据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的调查报告,广东的尼罗罗非鱼入侵情况尤为严重,已经成为当地水体的主要鱼群,渔获率高达60%。在广东钓友的眼中,野钓钓上上罗非鱼甚至都不能算数。

就这样,短短几十年的时间,罗非鱼成为中国野外水域最常见的鱼类之一。给原有的生态环境平衡带来严重破坏,使得中国本土鲫鱼生存空间被侵占,数量急剧下滑

太阳鱼泛滥在哪里(太阳鱼入侵四川)(9)

那么罗非鱼好吃吗?确实很好吃,拿来红烧之后广受中国吃货的喜爱。但野生罗非鱼体型比养殖罗非鱼小得多,费劲心思在野外捕捞还不如去市场买一条。部分南方市场的罗非鱼也足够便宜,基本7-8元一斤。

所以说,中国人依靠锅铲和筷子来解决入侵物种,更多的只是网友调侃罢了

太阳鱼泛滥在哪里(太阳鱼入侵四川)(10)

写在最后

中国人靠“锅铲”解决能吃的入侵物种,看似很美好。但要弄清楚的事情是,我们能吃到的“入侵物种”,基本都是人工养殖的。生活在野外的入侵物种,不管是出肉率还是体型都比不上养殖,根本没人抓。

在没有受到控制的情况下,野外的入侵物种才是生态环境平衡最大的威胁。养殖起来的入侵物种,基本在可控范围内。

太阳鱼泛滥在哪里(太阳鱼入侵四川)(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