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民国时代的文案(沉默年代里的先声)(1)

自1840年鸦片战争打开中国的大门后,中国便进入了一个跌岩起伏的时代,面对外强的凌辱,洋务运动、维新变法相继展开,但都救不了清王朝灭亡的命运。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清朝末期的GDP占世界总量的35%——10%之间,虽然不断缩减,但仍占很大一部分;那作为上层建筑的朝廷官员如何运作这部国家机器?让我们目睹一下两则章回体小说,或许从中可以看到答案。

关于民国时代的文案(沉默年代里的先声)(2)

吴趼人与《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吴趼人(1866——1910),生于广东海南,因住在佛山,自称“佛山人”。吴趼人性格刚烈,从不低头献媚。在二十多岁时,他到了上海,以撰写小说为生。他的著作《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将清朝政府的丑态展现的淋漓尽致,叫人拍手叫绝。

李伯元与《官场现形记》

李伯元(1867——1906)出生于山东,他父亲本就是官员,所以李伯元从小就目睹了官场种种。上学时,他成绩优异,以第一名考中秀才,但以后的考试中却次次榜上无名,这使他开始厌恶官场上的徇私舞弊,上下勾结。《官场现形记》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出来的。

全书共六十回,抨击着清政府的黑暗腐朽,其中还描绘了清朝官员对洋人的态度。第十三回中,一位官员对下属轻则动口,重则动手,但对洋人却唯唯诺诺,就差下跪磕头了,熟不知这反而令洋人更加反感。虽然是用轻松搞笑的故事编写,却有一种无法卸除的沉重感,更恻隐出作者改良社会的思想。

不知道大家怎么看待这两则清末小说,或是有更好的小说可以共同借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