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导读:菩萨道上求下化——上求佛道,下化众生。学习佛法就是要培养内心的一种力量。本期推出“感悟人生”系列之十《阿底峡尊者的启示》,探讨如何根据“道次第”去做、去修。皈依三宝,只要信心培养起来,只要有信心,自然而然我们就去亲近法,佛法就能在内心里面扎根。

(走出趋吉避凶的误区)(1)

佛言祖语:具眼牟尼尊,说斯真谛法,苦因生于苦,皆应舍离之。——《别译杂阿含经》卷十二

学诚法师法语:释迦牟尼佛为了众生,普度众生,那么他是怎么来普度众生呢?给我们讲了很多的佛法。我们要得度,要想解脱生死,圆满佛果,就要种下得度的因,这样我们才能够得到佛菩萨的度化。也就是说,这个因要我们去种,要我们自己去种。


文章:学佛,走出趋吉避凶的误区

释迦牟尼佛为了众生,普度众生,那么他是怎么来普度众生呢?给我们讲了很多的佛法。我们要得度,要想解脱生死,圆满佛果,就要种下得度的因。这样我们才能够得到佛菩萨的度化。也就是说,这个因要我们去种,要我们自己去种。

什么意思呢?佛陀,讲了很多的佛法,他告诉我们怎么做能够到达目的地,怎么做能够非常快速地成佛,怎么做会到地狱里头去,会变成牛马,到畜生道去,怎么做后世还能够成为人,这是什么因,什么缘,什么果,什么报,什么情景,正报是什么,依报是什么,为我们描述得非常地清楚。

也就是说对所有的业果的原理,世间的业果,出世间的业果,凡夫的业果,圣者的业果,和盘托出嘛,都完完整整、毫无保留地告诉我们。其目的就是要让我们断恶修善,其目的就是我们转凡成圣,转烦恼成菩提。

(走出趋吉避凶的误区)(2)

但是我们学佛法的过程当中,会变成一个什么问题呢,成了很好奇,好奇我的前生是什么呢,我的后世是什么,他人前生是什么后世是什么,我是什么因感什么果,我怎么做能够趋吉避凶,就是怎么样子能够少受一点苦,怎么样子能够去掉一些灾难。当然也不能说这是完全错误的,但是毕竟跟佛陀告诉我们这些佛法的内涵的目的是不一样的。

佛陀告诉我们这些的佛法,他不是让我们去生起好奇心,也不是让我们去趋吉避凶。这个凶能够怎么能够避呢?它是因果的,你这避的,怎么能够避得了?这好的事情,我们自己不去努力,怎么能够得到呢?这不可能的事情了。

世间人常常讲的趋吉避凶嘛、消灾免难。消灾免难也好,趋吉避凶也好,毕竟都是业果。也就是说,对业果的道理真正通达以后,那么我们人才能够真正消灾免难跟趋吉避凶。而不是说,我们相信了,佛会帮助我们趋吉避凶消灾免难就可以了,我们可以不管。

(走出趋吉避凶的误区)(3)

也就是说,我们的所作所为要符合趋吉避凶消灾免难这样的要求,这样的规范,我们才能够真正做到趋吉避凶。而不是说,哎呀,我现在问题很多的,痛苦很大,麻烦不断,靠菩萨、靠佛,我实在没办法,等着瞧嘛。

这怎么能好呢?这不可能的事情。是不是?你再天天那边念也是不够。业果呢?佛陀是告诉我们,你怎么做怎么做,你不能那样做不能那样子做,才有办法。

我们要懂这些道理。如果我们仅仅,把佛当成一个会保佑我们、会让我们得到好处、会给我们很大的利益,这样子的一个对象,无形当中,把佛混同于神了。这是很重要很重要的。

如果佛有这种功夫的话,我们不用修行了,把所有的娑婆世界众生即刻让他去成佛,这说明说没有办法了。如果说,佛有这种能力,改变众生的命运,众生不需要任何的造作,他就不需要讲佛法了。(6)(未完待续)

——摘自学诚法师2006年12月北京龙泉寺开示《阿底峡尊者的启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