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有学问#在布点法个性化辅导实践中,常见个体学生因其智力结构不同,在同一课堂、同一教师、同一的学习客体,同一的知识加工程序,但是接受效果差异不小!究其根源是,因智力结构不同,必须通过教学手段来改善认知结构,主要是利用左右大脑相互补充和补偿;而不是一味地、简单地、重复地把课堂教学落下的知识重新讲一遍;这是一种课堂教学的翻版,绝不是个性化辅导!为了实现改善认知结构,强化语言功能来提高英语学习能力,得了解一下神经语言学知识。

神经语言学(neurolinguistics)它研究人脑和语言的关系,研究言语活动的生理基础。它与外语教学关系最大的两个专题,一是大脑不同部位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一是大脑左半球对语言活动的优势和右半球对左半球语言功能的补充和补偿。外语教育教学中运用神经语言学的成果研究一些重大问题。比如,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掌握过程的异同;有无学习外语的最佳年龄;由于大脑听、说、读写区域的成熟期不同,外语教学中培养各种言语技能的顺序是否也应不同?不同的人是否有自己内在的语言学习大纲?神经语言学的研究还将更新外语教学法中的一些既有结论;比如,最近研究表明,语言的大脑左侧优势在儿童两岁左右即已确定。因而语言学习有无关键期(critical period),已值得重新考虑了。

最困惑外语教学界的记忆问题,得从神经语言学进行研究。今天我们能从理论上打破大脑左半球在语言学习中的绝对优势说,也得力于神经语言学的实验研究。19世纪以来,医学界定论,大脑左半球管右半身活动,管说话、唱歌、写字、逻辑思维、数学推理、识别词义。左半球有病,则看了文字后,嘴里一时读不出来,右手一时写不出来,但可指挥左手去拿杯子、书籍之类。右半球管左半身活动,管识别物体的空间位置、声调、对事物的直观形象、艺术形象;但虽不管说话写字,却可识别文字并理解其意义。右半球有病,则看了文字后嘴里读得出,左手写得出,但不能按文字指令进行活动。两半球之间由20亿根神经纤维组成的肝纸体构成“白色桥梁”以互相衔接。每根神经纤维每秒钟可能受冲动20次,故虽左脑管听,右脑管视,而两脑仍能合作进行话语活动,不过在19世纪,两脑的功能被认为是不能代偿的。本世纪瑞典学者斯佩里成功地切断了“白色桥梁”,50年代开始研究如何破除大脑左半球优势说。从猴子身上实验证明,切除一个半脑,经训练后,存在半脑可以补偿其功能。这样,大脑的“双优势论”确立了。目前世界上已有半脑人和脑裂人。在外语教学领城里,人们也在挖掘右侧大脑的学习潜力,如视听并举。

布点法个性化辅导,根据上述神经语言学理论及布点法原理,针对那些同等条件下,听课效率低的个体学生,设计的改善其认知结构的教学方式有:①听常规语速的英语句子(10句)左右,每个句子两遍。②每听一句两遍后,让学生复述内容(可以不完整)。③再听慢速的同样句子一遍,再辅以汉语意思。④再听慢速英语句子一遍,再让学生完整复述。

经过多年的实践,效果不错,限于篇幅这里就不再举例说明;只是在实践层面还需要不断完善其加工程序,在理论层面还需要更加完满。

英语思维对于学习英文的影响(英语学习中左右大脑的作用)(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