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早晨,一层薄雾笼罩山腰,苍翠的山林若隐若现,早起的小鸟叽叽喳喳,飞来飞去,似乎也要来参加这上梁仪式兄弟修新房要上梁了,满怀期待就自家人和工匠三四人,按良辰吉日,用鸡血、刀头、香腊、纸钱等物品祭祀,工匠将红绸挂在正梁上,上梁仪式完成,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上梁那些事?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上梁那些事(上梁那些事)

上梁那些事

深秋的早晨,一层薄雾笼罩山腰,苍翠的山林若隐若现,早起的小鸟叽叽喳喳,飞来飞去,似乎也要来参加这上梁仪式。兄弟修新房要上梁了,满怀期待。就自家人和工匠三四人,按良辰吉日,用鸡血、刀头、香腊、纸钱等物品祭祀,工匠将红绸挂在正梁上,上梁仪式完成。

简单而清静,总觉有些失落。

小时时候,父母辛辛苦苦攒钱,新修了四间瓦房。按家乡习俗,要举行上梁仪式,那可是一件大事。

父亲请当地知名的算命先生根据父母的生辰八字择好吉日,好像是定在深冬的一个早晨六点钟左右,然后开始准备。

吉日那天,正是数九天气,刺骨的寒风呼呼地吹着,柏树也在风中瑟瑟发抖,枯黄的树叶被吹得晕头转向,太阳还未露头,蓝透的天显得特别清冷,清冷得几乎没了浮絮。母亲和前来帮忙的亲戚邻居在灶屋里忙碌着,火在灶堂里呼呼地跳着,热汽蒸腾弥漫,大家欢声笑语地为上梁准备着。

父亲请来本村德高望重的老人担任主持。开始祭祀烧香,供奉土地公公和太岁菩萨。土地公公保佑土地平安,让灵物不来捣乱。太岁菩萨是执事官,天上地下跑,保佑动土平安,带来好运和风水。

祭祀结束后,土、木二匠开始方梁,边方木头边道:“头一斧方得好,让主家方得人财两旺;第二斧方得好,给主家方得万代忠良;……”一问一答,说一下,打一下。不仅合韵律,且饶有风趣。让那些平日里忙碌的亲朋好友们绽露出舒心的笑脸。

接着木匠主师傅主持祭梁,大梁先平放在堂屋正中的两根板凳上,木匠主师傅开始包梁,包梁时十分讲究,用两双筷子,8枚铜钱,两支毛笔等物用二尺红布裹钉在屋梁正中。这其间,断不可少的是黄历书和五色线,且黄历书要用那没闰年闰月的。认为只有成双成对的东西才能给主家带来人财两旺,双喜盈门的瑞气。大梁正中下面包红绸处再钉上铜钱,排成启明星状,预示着开启光明,家庭红运上升。

祭过梁后,最热闹的是合梁。土、木二匠对此最愉快、最为卖力,因为它决定二人辛劳许久报酬的多少和红包的薄厚。噼哩叭啦的鞭炮声中,他们在众人的帮助下,将屋梁拉到墙垛上,众人边拉绳子,边亮开嗓门一唱一合,尽言赞美、祝福和奉承之辞。“日出东方一点红,东翁请在华堂中。金盆玉杯聚八仙,富贵荣华万万年。手拿酒壶七寸长,连斟三杯按阴阳。第一杯酒先敬天,风调雨顺太平年。五谷丰登常进禄,人民享福国平安。第二杯酒再敬地,地使阴阳百草齐。春有芳草夏桑地,秋开黄花冬水仙。第三杯酒敬鲁班,鲁班师傅来下凡。……

大家一起用绳子拉上正梁,敲进榫内。这时,鞭炮齐鸣,木匠师傅将母亲早就准备好的包子(顶上点了红心的那种,预示示着红红火火);红花生,糖果,还有硬币。往下抛,边抛边唱《上梁歌》:“馒头抛到东,代代儿孙做国公;馒头抛到南,代代儿孙是王男;馒头抛到西,生下女儿做贵妃;馒头抛到北,生下儿女成豪杰。鲁班师在上,文曲星路过。紫微星当头,全家富贵全。……”祝愿主人子孙兴旺、升官发财。

这时全村来看上梁的男女老幼、亲朋好友呼雀跃,你拥我挤纷纷争抢。木匠师傅把馒头抛到东,人群就涌到东,馒头抛到西,人群就涌到西,在地上争抢着、嬉笑着,好不热闹。这也是小孩子最喜欢的活动,围着新屋跑呀跳呀,看谁抢得多,抢得多自家父母还表扬呢。人多的时候四五十人围着新屋跑,少则有一二十人,据说来的人越多越好,意味着主人家人丁兴旺,这就叫抢梁。意味着主人家能有更多的收成,能向土地抢得更多的粮食。

整个过程一丝不苟,不容半点差错。既庄重严肃又不失活泼。

整个上梁过程结束,主人还要大摆宴席,邀请本家及左右邻居,来新屋共同庆贺这来之不易的新房。少则五六桌,多则十几桌,多是同村的朋友、邻居、亲戚等。

这种热闹场面,己有好多年未曾见过了。现在大家生活越来越好,住房也越来越漂亮,可这乡情、亲情、友情、人情却越来越淡漠。农村很多传统的风俗已经不再或大大简化。每次回老家,新房越来越空,土地越来越荒,人越来越少。原来一百三十多人的村子,现在已不足五十人,而且还多是老人、妇女、小孩。

城市发展利于经济,乡村振兴也正在路上。热闹的乡村生活也许也正大路上。

注:日出东方一点红,东翁请在华堂中。金盆玉杯聚八仙,富贵荣华万万年。手拿酒壶七寸长,连斟三杯按阴阳。第一杯酒先敬天,风调雨顺太平年。五谷丰登常进禄,人民享福国平安。第二杯酒再敬地,地使阴阳百草齐。春有芳草夏桑地,秋开黄花冬水仙。第三杯酒敬鲁班,鲁班师傅来下凡。金镜角尺银镜斗,栋梁之材勿差异。紫微星上云头过,上梁时辰无差错。上梁上到青龙头,后代子孙封王侯。上梁上到青龙腰,后代子孙坐八轿。上梁上到青龙尾,后代子孙中状元。上梁上到青龙边,后代子孙买大田。众班师傅听号令,众位朋友要齐心。左边先上好,下代儿孙做阁老。右边也上好,下代儿孙戴纱帽。栋梁含正一齐平,平平安安代代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