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和朋友再聊三国,发现出了问题,以前我们聊三国,总是观点一致,那是因为当时我们都喜欢的是三国演义。但是有一段时间,我在埋头认真看历史书,看了历史书后,以前的许多观点和认识都发生了改变。尤其是对三国演义过于吹捧的人物。但是我们聊的话题是,三国的四大猛将:关羽、张辽、马超、黄忠。根据史实来看,当时他们四个都有过一个威震一方的战役,到底谁的威震效果更牛一些。我那朋友出口就是关羽,他说:"关羽第一,没商量,谁也没法跟关二爷比。"那么今天就来捋一捋历史,到底看看哪个效果更牛。


先说关羽威震华夏的樊城之战。公元219年,刘备的前将军关羽领荆州之精锐攻打樊城,史书记载为樊城之战。关羽在樊城之战中最得意的时候,是在中期,借助上天的帮助,让于禁庞德全军覆没,并且俘虏一个斩杀一个。说这事令曹操担忧,准备迁都,以避其锋。那么因为曹操这个担忧,于是就让很多朋友对关羽的崇拜也是水涨船高,觉得关羽太厉害了,如果不是孙权偷袭,关羽就可以兵攻许昌,俘虏曹操了。这个观点充满了想象力,但是却缺乏事实根据。话说当时关羽水淹七军的战绩确实值得赞扬,但是也不至于被吹捧到如此地步。首先曹魏当时是三国势力中最强大的一方,就算丢了樊城,曹魏的势力也依然是最强大的,最重要的是,他还有河北那么辽阔的大后方。另外,关羽对付樊城曹仁数千守军都打得那么辛苦,想取许昌,就有点太天真了。公平客观来看,关羽水淹七军是一次非常杰出的胜利,但是威震华夏只是一种说法,它的实际作用被过度夸大了,而且后期关羽兵败被杀的结果使这个说法更加无法成立。

接着来看张辽威震逍遥津。赤壁之战胜利后,周瑜带兵围攻曹仁,孙权就想攻打合肥,以实现双线作战。孙权这个想法跟关羽有点像,结果也一样。孙权领兵十万攻打合肥,而当时合肥的守军只有7千人。曹操在汉中,派军增援根本就来不及。所以他给合肥守将张辽乐进等一封信,做了一番安排。孙权大军来时,刚扎下大营。张辽等就照着曹操的安排,又做了分工。张辽在夜里精选800壮士,翌日天不亮,张辽带领800人杀入孙权大营,战了大半天,张辽厮杀到孙权近前,挑战孙权,孙权惊恐不已,令大军团团包围张辽,但张辽竟然神勇无比,杀了出去。后有没杀出的士兵,他又折回杀进,救出自己的士卒,再次杀出。孙权部队士气大挫,接着也没攻下合肥城。但在孙权撤军时,张辽又抓住战机在后面掩杀,孙权部下为救孙权,战将战死,士兵溃散,凌统的精锐为保护孙权,全部战死,只凌统一人逃脱。孙权在逍遥津狼狈逃过一劫,留下了一生的阴影。合肥,也因此战,成为曹魏抵御东吴最坚实的一道屏障。

三国中张辽与马超谁更技高一筹(张辽威震逍遥津)(1)

第三我们再看马超威震西凉。马超在西凉的影响力一直很大,在投奔刘备之前的辉煌就不提了。今天就说一下马超投奔刘备之后的作用。在刘备攻打汉中的时候,马超策动氐族雷定七部万余士兵响应刘备,以达到牵制曹军先锋主力的作用。这个影响的作用对于攻取汉中还是具有很大的积极作用的。

三国中张辽与马超谁更技高一筹(张辽威震逍遥津)(2)

最后我们再来看看黄忠的威震汉中。刘备按照法正的计谋,把部队驻扎在定军山上,以吸引夏侯渊的主力。夏侯渊果然领军来争夺定军山。刘备派人在马谷烧围角,夏侯渊本应派遣士兵前去修补即可,但是夏侯渊凡事亲力亲为,自己带了少量兵前去修补,结果刘备就趁机令黄忠带兵从山下冲下,夏侯渊战死。夏侯渊作为汉中的总指挥,夏侯渊一死,汉中震动,曹魏震动,汉中遂失。这一战,黄忠也声名鹊起,威震汉中。

三国中张辽与马超谁更技高一筹(张辽威震逍遥津)(3)

总的来看以上四大猛将,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所作出的杰出战绩,每一个都令人称赞。但是若一定要分出个谁的威震效果更好,那么小编是这样看待的:张辽威震逍遥津的效果更积极,更持久,善始善终,应是最好的。关羽威震华夏,虽然声势威震一时,但是毕竟很快就日薄西山,所谓关羽的威震效果是来得猛,去得快,所以次之。第三当属黄忠,黄忠虽年迈,但老当益壮,定军山一战,其对汉中的曹军威震效果还是十分强烈和明显的。第四是马超,在汉中之战中,马超的威震效果只能部分体现。

关羽和诸葛亮在刘备集团,谁的地位更高?关羽不死会是怎样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