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持续高温天气,随着气温的不断升高,疱疹性咽峡炎进入高发期。据了解,最近,我省各大医院儿科疱疹性咽峡炎病例增加了许多。如果孩子出现持续发烧、流口水、喉咙痛、咽峡部位满是“溃疡”,有可能得了疱疹性咽峡炎。孩子得了疱疹性咽峡炎怎么办?怎么护理与预防?本期节目,我们就来说说这方面的话题:

上线大医生:严争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福州市第一医院

儿科主任 主任医师兼职副教授

今日探讨:咽峡炎进入高发期,该如何预防?

咽峡是身体的哪个部位?

咽峡,是口咽部一个狭窄的环形结构,由悬雍垂、腭帆后缘、左右腭舌弓、舌根共同围成,是口腔和咽部相通的孔口。

咽峡炎要怎么预防(咽峡炎进入高发期)(1)

什么是咽峡炎?

发生在咽峡部位的炎症,统称为咽峡炎。炎症可由病毒、细菌等各种各样的病原体引起,主要表现为咽喉痛、发烧、吞咽困难等,小婴儿主要表现为发烧、拒食、哭闹等。

根据病原体不同,咽峡炎可细分为多种类型,其中最常见的类型就是宝爸宝妈们耳熟能详的「疱疹性咽峡炎」。

咽峡炎的病因是什么?

咽峡炎可由多种病毒、细菌、螺旋体引起。比如:

疱疹性咽峡炎:由 A 组柯萨奇病毒、EB 病毒等肠道病毒引起。

路德维希咽峡炎:多由溶血性链球菌及厌氧菌混合感染引起。

奋森咽峡炎:由梭形杆菌及奋森氏螺旋体感染引起。

咽峡炎有什么症状?

疱疹性咽峡炎常表现为急剧发热,偶见高达40℃以上,甚至引起惊厥。热程大都2~4天。年龄较大的患儿可诉咽痛,咽痛重者可影响吞咽。婴幼儿则表现为流涎、拒食、烦躁不安,有时伴头痛、腹痛或肌痛。

疱疹性咽峡炎传染性强,但大多数为轻型病例,有自限性(1~2周),预后良好;极少数可合并脑炎等严重并发症。

目前,“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这两种病都没有特效药可治,抗生素无效,医生一般是对症治疗。比如,对发烧超过38.5℃的娃,医生会推荐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还可以用温水擦浴等方法辅助降温。

具体发病特点:

潜伏期(3~5天):可无任何症状,但病毒会在体内大量复制。

前驱期(1~2天):突然持续高热或反复高热,可达38℃~40℃,并伴有咽喉红肿、食欲不振等症状。

水疱期(2~3天):除高烧外,口腔上腭粘膜出现水疱。

溃疡期(3~4天):低烧或退烧,水疱破溃形成为浅溃疡,因溃疡疼痛出现流口水甚至拒食现象。

但注意,出现这些情况,可能在短期内发展为危重病例——

持续高热,体温大于39℃,常规退热效果不佳;

精神萎靡、嗜睡、头痛、眼球震颤或上翻、呕吐、易惊、肢体抖动、吸吮无力、站立或坐立不稳等;

呼吸增快、减慢或节律不整;

心率增快、出冷汗、四肢末梢发凉、皮肤发花、血压升高等。

如何预防?做到三勤!

疾控中心提醒

想要保护好宝宝

平时要做好预防,做到三勤

勤洗手。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要用流动清水及洗手液或肥皂洗手,持续至少20秒。

勤通风。家中应每天开窗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疱疹性咽峡炎流行时,尽量避免带宝宝到人多或者空气流通差的地方。

勤清洁。宝宝的餐具、奶瓶等物品,使用前要煮沸20分钟或高温消毒,宝宝的玩具、被褥等要定期清洗消毒。

大 医 生 介 绍

严 争

福建医科大学兼职副教授。福建省医学会围产分会常委。福州市医学会儿科分会副主委。福州市中西医学会儿科分会副主委。中国医师协会新生儿科医师分会委员。1987年毕业于福建医科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小儿内科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长期从事儿科、新生儿科的各种急救,危重病诊治,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任第一负责人的科研成果多次获福州市科技成果奖。2013年获福建省劳模,省三八红旗手,2016年获福州市最美医生。

来源: FM1036福建新闻广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