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作家余华的长篇小说《活着》,给我们展示了一幅残忍的底层社会苦难人生的生存图卷。

阅读这本书,可以说是一次心灵遭受苦难与死亡之旅的洗礼。这部小说展示给读者的,是一个苦难与死亡的故事,是一个人在无法改变的苦难历程中,面临一次一次死亡而含笑活着的悲剧。阅读这本书,带给我们的是一次灵魂的震撼。


余华说活着是自己的感受(余华的活着告诉我们什么)(1)

作家余华


小说通过一个乡村小人物艰难活着的故事,同时也展现了一个时代的变迁,展现了社会的大背景,以及在时代洪流中,个人不可自主和无法改变的悲剧命运。

主人公福贵是一个富家公子哥,年轻时吃喝嫖赌,享尽了富有和快乐。最后,好赌的福贵把家产输给了龙二,一家人住进了茅草屋。败光家产的福贵决心洗心革面,戒赌后好好生活。但在去给生病的母亲抓药的路上,福贵又被国民党抓了壮丁。

两年后,福贵在战斗中被解放军俘虏,随后又回到家乡。母亲已经病逝,幸好妻子家珍一直抚养着两个孩子。土改运动开始了,赢了福贵家产的龙二被斗死了,替福贵还了一条命。解放后,福贵以为可以过一段安心的日子了,结果,面临的却是一个个亲人的不断地悲惨死亡。在短短的十几年里,福贵亲眼目睹了五个至亲的人一个个死去。


余华说活着是自己的感受(余华的活着告诉我们什么)(2)


先是儿子有庆的死亡。有庆是一个很懂事而又刻苦的孩子,福贵骂他穿鞋太费,他就自己赤脚上学,赤脚赶羊。但因为有庆的血型很特殊,为了给有病的县长夫人献血,被救讨好县长的医生给活活地抽干了血,最后身体衰竭死了。福贵想要为儿子报仇,却发现县长是他原来被抓壮丁时的“战友”,善良的福贵和家珍悄悄咽下了这口气,只希望这个县长能平安活着,好好为老百姓办点事。

第二个死亡的亲人是福贵的女儿凤霞。凤霞因为从小一场大病变成了残疾,是个聋哑人,一直是福贵和妻子家珍的心病。但是天性贤良的凤霞经人介绍,遇到了老实的农村小伙偏头二喜。偏头二喜虽然有偏头的毛病不好看,但对凤霞是真心的好。福贵原本以为女儿总算命好,一辈子有了依靠,结果不幸却再一次降临。因为产后大出血,女儿凤霞死在了医院里。福贵不敢让身体多病的妻子家珍知道,和女婿偏头二喜一起埋葬了女儿凤霞。


余华说活着是自己的感受(余华的活着告诉我们什么)(3)


三个月后,多年一直患病的妻子家珍,因为受不了连续失去儿子和女儿的打击,最终病情加重死了。

再后来,女婿偏头二喜又在工地上发生事故,被两块水泥板夹死。福贵再次亲手埋葬了女婿二喜。然后领着孤苦伶仃小外孙苦根一起生活。

一家人只剩下小外孙苦根跟着福贵,苦根是福贵这世上唯一的亲人,唯一能带给他心灵的安慰与欢乐,却不料在饥饿的日子里,福贵为了让生病的苦根吃一顿饱饭,给他煮了半锅黑豆放在他跟前让他吃,结果平常连黑豆也吃不到的苦根,因为吃得太多撑死了。福贵从田里回来,看到肚子鼓鼓的撑死的炕沿上的苦根,悲痛欲绝,欲哭无泪。


余华说活着是自己的感受(余华的活着告诉我们什么)(4)


几十年人生活下来,只剩下了福贵一个人。福贵买了一头老牛回来,给它取名叫福贵。每天与老牛相依为命,苟延残喘。他每天对着老牛说话,唠唠叨叨,把它当作一个人,当作自己的亲人。两个福贵一起活着,一起耕田,一起收获庄稼。那头据说当时只能活两三年的老牛,又陪着福贵一起活了十几年。

从小说主人公福贵身上,我们看到了时代的蛮力,看到了个人命运的不可抗拒。不管是解放前还是解放后,福贵都无法撑控自己的命运。解放前他被抓丁,解放后他回到家乡,却面临着一个一个亲人的死亡,一次次白发人送黑发人,亲手埋葬自己的亲人,一次次经受着心灵被死亡摧残的煎熬。


余华说活着是自己的感受(余华的活着告诉我们什么)(5)


小说中最温馨,最值得感动的是,福贵在经历了人生的多重灾难之后,没有被命运打倒,他依然很坚韧很乐观地活着,把苦痛埋藏,把灾难埋葬,笑着面对人生,在苦难着感受活着的幸福。

与一头牛相依为命那段日子,福贵每天和牛说话,述说着自己的喜怒哀乐,不管生活多么艰难,不管人生多么残酷,都没有把福贵打倒,他顽强地活着,而且乐观地活着,快乐地活着,他没有把自己的苟延残喘定义为生存,而是坚持过着自己的一种生活。不管这生活是多么痛苦或者苦难,福贵都是在过着自己的一种生活,在苦难中笑着,哪怕是含着泪,也要感受着活着的快乐,感受着活着的幸福。

生存和生活,一字之差,却显示着不同的意义。由生存而变为生活,福贵的人生得到了升华。

活着是美好的,同时又是艰难的,正因为异常的艰难,活着才具有更深刻的意义。小说中死亡的重复发生,既给人物心灵巨大打击,也带给读者出乎意料的强烈震撼,从而实现了情感的升华,使读者的灵魂在苦难中得到了净化,获得了艺术的审美。


余华说活着是自己的感受(余华的活着告诉我们什么)(6)

正因为余华的小说《活着》带给读者强烈的心灵震撼与艺术感染力,才使这部作品在中外文学界得到广泛好评,不但获得多种国内外文学奖项,同时也被译为多种文字出版。目前已知的有英文、法文、德文、意大利文、西班牙文、荷兰文、韩文、日文等在国外译本。

活着,就是面对死亡与苦难笑着,感受活着的幸福。这便是这部小说,带给我们的深刻含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