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

刻葫芦是兰州特有的工艺品,精美的刻葫芦价值不菲,成为艺术收藏品。刻葫芦,就是在葫芦壳上雕刻字画,可以是人物画、山水画、故事画,还可以刻动物生肖、植物花卉,文字可以是草书、行书、楷书,既可豪放,也可秀丽,是一种非常风雅的艺术品。

兰州刻葫芦,小的像鸡蛋,大的像茶壶。要挑选品相周正、皮质细腻的葫芦,葫芦外观滑润光洁、色泽均匀,呈黄白色。在精选的葫芦上,雕刻艺人用特种的小刀和钢针刻上图案、文字,再饰以松墨即成。

兰州周万顺人物原型(让兰州刻葫芦驰名中外的李文斋)(1)

兰州刻葫芦1

也有专门在畸形葫芦上,因地制宜雕刻字画的,那种特型葫芦可遇不可求,往往奇货可居。

葫芦价位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艺人的设计、雕刻的技艺,以及他的知名度,当然与葫芦大小、雕刻时花费的功夫等也有关系。

刻葫芦也像书法、画画,只会临摹别人,东施效颦,缺乏创意,充其量只是匠人。能成为大师的人物,必然是基本功了得的基础上,有其独创的艺术,这才是无价之宝。譬如,黄庭坚的草书,被他的老师苏轼笑称“枯树挂死蛇”,仔细一看,忍俊不禁,苏东坡嘴真损,但说得就那么形象,那么绝。

兰州周万顺人物原型(让兰州刻葫芦驰名中外的李文斋)(2)

黄庭坚不愧是苏轼的学生,称老师的书法是“乱石压蛤蟆”,再看看苏轼的草书,让人笑破肚皮,又深深折服,这对师徒,真是大师。

兰州周万顺人物原型(让兰州刻葫芦驰名中外的李文斋)(3)

苏轼草书书法《醉翁亭记》

兰州刻葫芦大师,首推李文斋,他让刻葫芦从小玩意变成艺术品。

在他之前,兰州刻葫芦只能算是民间工艺,难登大雅之堂。只是在葫芦上面刻些山水风景或戏剧人物脸谱,作为儿童玩具,在街头巷尾售卖。

李文斋是清光绪年间兰州的一名秀才,他喜爱诗词、散文、古典小说,擅长水墨山水、人物绘画,尤其精于刻葫芦艺术,据说中年丧妻,家境贫困,迫于生计,刻葫芦售卖。他的刻葫芦主要取材于历史和神话故事,如《桃花源记》、《赤壁赋》、《兰亭集序》、《竹林七贤》、《吕布戏貂蝉》、《陶渊明赏菊》、《李太白醉酒》等,为人们所推崇。

兰州周万顺人物原型(让兰州刻葫芦驰名中外的李文斋)(4)

兰州刻葫芦2

有人这样描述李文斋《赤壁赋》刻葫芦,有苏东坡、佛印、秦少游三位历史人物的形象,情景交融,栩栩如生,苏东坡豪放不羁,把酒数客;秦少游风流倜傥,笑容可掬;佛印高僧大德,端庄肃穆。这些作品将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的性格特征完美地表现出来,令人赞叹不已。

可惜,笔者找不到李文斋葫芦的图片了清末民初,李文斋刻的葫芦,一个葫芦值一块大洋!

李文斋刻葫芦的主要特点是潇洒不羁,人物寥寥数笔,洒脱俊逸。山水浓淡相宜,意境深邃。花卉写意,求其风雅。提款文字细得像蚊子腿一样,点缀成行。

兰州周万顺人物原型(让兰州刻葫芦驰名中外的李文斋)(5)

兰州刻葫芦3

李文斋的作品开始只流传于甘肃官吏和商人之手,到1920年左右,由兰州的古董商人带到北京,受到同行的注意,被誉为全国工艺品中的一项绝技,并高价求购,接着又被外国商人贩往海外,兰州的刻葫芦由此驰名中外。

1938年,时任国民党省公安局长的沈觐康狮子大开口,让李文斋免费刻制10对葫芦送人,李文斋拒绝,沈觐康借口李文斋刻葫芦有色情内容,有伤风化,将其抓捕,李文斋后惨死狱中,时年50多岁。

兰州周万顺人物原型(让兰州刻葫芦驰名中外的李文斋)(6)

兰州刻葫芦4

李文斋只有一个女儿,两个徒弟,王德山和王云山。他死后,女儿和徒弟用一张草席,将他葬于华林山。

之后,兰州刻葫芦分为三大世家:陈家、王家、阮家,王家即指王德山、王云山及其传人。

参考文献:《甘肃老字号》,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告知作者删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