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伏前后三二天,就是北方有的地方,每年的小麦收割期。农民早已准备好了镰刀,磨刀石,股制好了背驼用的绳索,整顿好了鞍肩,喂强壮了骡马驴,准备“龙口夺粮抢时光”。收割小麦。

天还没有放亮,队长来到村头最高位置,抬高声音拉大嗓子高喊一声,“割麦子去了!”有时候在后面还补上一句到什么地方去,全队社员不分男女老少,带好镰,绳,干粮,手牵牲畜,陆续来到割麦地,准备割麦。

三十多人同时一地收割,从这头割到那头,从地边排到地埂边,形成一字形,左手抓麦子,右手握镰刀,手抓的麦子金光烁烁,镰刀上银光闪闪,咔嚓咔嚓的响声接连不断,凯旋在耳边,社员们一边割麦,一边唱着山歌,民谣,会喊花儿的有时喊几句,带来的小孩喝上几首歌儿,各种声音加在割麦声里,格外好听好感好玩。身后排排小麦堆堆,瞬间又变成一个个坐着的小人,欣喜地接受太阳强光照晒,,变枯变轻,随后又有人将它磊成防雨经风利晒的小磊子。个个四花小垛就又出现在地里。动态美感,三维壮观。即是美看,又是惊叹!

吃干粮时,社员们拿来麦梱坐在后端尾巴上,吃起来自己做的馍或饼,各种各样的饼,一个比一个吃得香吃得甜。又说又笑,有说昨晚睡着了,做梦的,有说亲朋得喜的,有说昨晚肚子疼的,畅所欲言,或讲故事或可猜猜迷语的,给人趣味无穷。

回家时男壮年龄的社员,绳捆12个左右小捆麦背在背上将它背回放场里晒。

地里麦子驴回后,磊起大磊子,成圆形棷榄状,锥形等形状,高的有三层楼房高,大的一层可绕一百小捆,高到上百层,贮量十亩左右小麦,够大。防雨贮藏几天,有的放到冬天碾冬场。

打碾时,要选在太阳好的一天,最怕下雨。

镜头一

农村碾麦子(收来麦子要打碾)(1)

把小麦从磊子上移来撕开摊上一场,用骡马两匹来拉一个石头长圆两头较小的石头柱子滚压来碾,一场两组同时进行,得碾一天,中途帮忙的是链枷组,十一二个人每人一把链枷,要转打好多回,一扇连一扇,中间不能空,组成单数上,双数下的打发,一上一下,用力落地声劈啪劈啪,很有节奏。碾压加上打很不容易,费时费力。下午起场后,又要借靠风力将衣粒分出,要技术。场后分各家晒,或热炕炕干,以备上交公粮,或分各家粮食食用。这种方法在农村公社化时期长期上演。

镜头二,进入八十年代到二千年,人工收来的小麦在小组场里,由原来一个场变成三四个场里分别进行打碾,拖拉机慢慢取代滚压法,由于效率高,一户人家几亩小麦一场或几场一天全部打碾完成。几个场可用一台轮流打碾,省时省力,中途几次翻抖比较费力费时。颗粒分离用风扇取代自然风力,前段时间利用自然风很累人的。

农村碾麦子(收来麦子要打碾)(2)

镜头三,打碾场里的脱离机取代了拖拉机,由原来先打碾到风扇扬分别进行为一次结束,电取代了油的时代,场地随便,省时省力省费用。

镜头四,收割机进入农田,三步并作一步,小麦再不是农民所愁。直接让小麦生产进入化时代前沿。

小时候,学校里说讲,电灯电话,楼上楼下,我们大家憧憬未来,现在地球村里有个那时的农场东西,石礳都是无价的古董,人和事将成历史被消失了,在解放三农问题的今天,我们大家回忆时代的创伤,觉得它的注重的重要意义在于国家的富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