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槿汐为什么开局跟着甄嬛(崔槿汐对甄嬛死心塌地)(1)

崔槿汐在《甄嬛传》里,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存在。

一般妃嫔身边最得力的宫女,都是从小就追随自己的人,知根知底,双方磨合的时间久,用起来得心应手。比如华妃身边的颂芝,就是从华妃的母家带进宫的。

槿汐打破了这个模式,甄嬛入宫后不久,她就迅速取代了流朱浣碧二个陪嫁丫头,成为了主子最信任的心腹。

说起来,论亲密程度,槿汐不如浣碧,后者是甄嬛同父异母的亲妹妹;论忠诚度,槿汐又不及流朱,关键时刻流朱可以一头撞在侍卫的刺刀上,以命护主。

但人心往往就是这样,不分先来后到,不论远近亲疏。有的人在你身边兜兜转转一辈子,也无法真正入眼入心,有的人惊鸿一瞥,就能登堂入室,成为最懂你的那个人。

不是缘分使然,而是同类之间的辨识,欣赏和默契。

浣碧是甄嬛的亲妹,但她身世特殊,每个阶段都怀揣着自己的小心思,这让甄嬛在保护和信任她的同时,不得不小心地对她加以防范。

流朱赤胆忠心,对甄嬛毫无保留地付出,但她就像一张未经书写的白纸,对于男女情欲混沌未解,人性的复杂她也没有太多的认知,她可以豁出性命保护甄嬛,却永远无法和甄嬛站在同样的高度去理解她。

唯有槿汐,既深谙人情世故,又忠实可靠。更难得是,她在后宫侍奉多年,对于后宫很多秘而不宣的潜规则和人事关系了然于心,刚入宫的甄嬛能得到这样一个人的辅佐,好比打游戏开了外挂,可谓是如有神助。

剧情不断发展,流朱惨死,浣碧嫁入果郡王府,只有槿汐,始终如一地陪伴在甄嬛身边,从未远离,从未背叛。

对于这样一份沉甸甸的情义,骄傲优秀如甄嬛在感动之余也曾有过惶惑不解:这样一个王者级别的辅助者,凭什么单单认定和追随自己?

这个疑问在误穿纯元皇后故衣事发后,被甄嬛再次提出:从前我问你为何无故对我这样忠心,你之说是缘分使然,如今,可以告知我了吧?是因为我像过去的纯元皇后对不对?

对于这个问题,槿汐先给予肯定,又很快否定:槿汐效忠娘娘,是有先皇后仁慈的缘故,更是为娘娘自己。

这个回答让甄嬛感激不已,关于这个问题的疑惑和探究也就轻轻揭过,止步于此了。

01

相信槿汐那一刻的回答是恳切的,这个答案大概连她自己都感动,以至于无意间忽略了在所谓忠诚背后,盘根错节的关于自身利弊的权衡。

事实上,除了忠诚于甄嬛,槿汐别无它选。

槿汐最大的优势是什么?她做事有分寸,待人接物进退得宜,智慧但不会锋芒太露,总能在关键的事件上,和甄嬛同时,甚至早于甄嬛对下一步要采取的策略做出准确的预判。

不仅是甄嬛,皇上和苏培盛这些后宫的大人物都对槿汐印象极佳。在贵人云集的皇宫中,槿汐不卑不亢,低眉敛目,眉眼含笑地周旋在这些王公贵族中间。

就连屏幕外的我们,只要看到沉稳的槿汐姑姑侍立在侧,都如吃了定心丸一样,心中莫名多了几分把握。

崔槿汐为什么开局跟着甄嬛(崔槿汐对甄嬛死心塌地)(2)

但如果看得够仔细,就会发现槿汐姑姑并非从始至终都这样优雅淡定。整部电视剧中,她在两个阶段,显得特别狼狈和力不从心。

第一个阶段是她跟随甄嬛出宫来到甘露寺的那段日子,面对尼姑的百般刁难,槿汐多次和她们理论,也只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通。纵观整个凌云峰的阶段,就会发现除了最后槿汐决定委身苏培盛之外,槿汐对于甄嬛的帮助仅限于日常起居上的照顾。

第二个阶段是槿汐苏培盛对食事件浮出水面后,被罚入慎刑司做苦役。甄嬛去探望她,看的是她形容憔悴,被管事宫女呼来喝去。

很明显,在掉落到底层的生活空间之后,槿汐可以说是束手无策,完全丧失了昔日军师般沉稳内敛的风度和魅力。如果说后宫的争斗是隐秘和残酷的,那么底层社会的竞争就是粗粝和原始的,在这里,擅长揣度人心的槿汐并没有太多的胜算。

不得不承认,人才也是分很多种类的。有的人是通才,这种人具备超强的适应环境的能力,能屈能伸,能上能下,面对上流阶层他们能侃侃而谈,应对市井草根他们也能嬉笑怒骂。但大多数人都是专才,只在某些方面游刃有余,放错了位置就会泯然众人,槿汐就属于后者。

槿汐就像一株水草,只有栽种在后宫这片池塘中,才能如鱼得水缓缓绽放自身的优势,一旦被捞上岸就会迅速失去光彩。

02

但只是放对地方就够了吗?跟对人也很关键。

在《甄嬛传》里,槿汐有过两次机会可以离开甄嬛,另择新主。

第一次是甄嬛初入宫时装病避宠,仆人们蠢蠢欲动的时候,甄嬛曾经明确表态大家可以重新择主。第二次是甄嬛被逐出宫前,将很多旧人留在宫中重新分配。

这两次都是甄嬛的低谷期,奴才和主子的命运休戚相关,为自身计很多人都会想要离开,但槿汐都坚定地选择追随甄嬛。

这里面有多层次的原因。首先,槿汐深知,忠诚是作为一个下属最重要的品质,轻易弃主的事情她不会做。其次,也是更重要的一点,槿汐在和甄嬛的朝夕相处中越发认定这位主子的能力和性情,这才誓死追随她。

作为主仆,她们匹配度极高,都是聪慧谨慎型,懂得收敛锋芒。每逢大事,两个人往往能想到一块去,彼此不必多说就能心领神会,大大降低了沟通成本。

同样在后宫里混,如果你把槿汐派给华妃,恐怕就未必能最大限度发挥槿汐的辅助作用,因为双方在性情和见识上有很大的分歧。槿汐不动声色伺机而发的风格,锋芒毕露的华妃未必能够理解和欣赏。

而且,有一点很值得怀疑:如果槿汐侍奉的不是甄嬛,而是其他小主,她还会不会如此忠诚?

要知道,有能力的人都是挑剔的,即使是一个奴才也不会轻易就真心臣服和跟随一个人,她也会暗暗对主子进行评估,衡量对方是否值得自己付出。这不是势利眼,而是真实的人性。

03

其实论起对于紫禁城的野心和欲望,不仅甄嬛有,槿汐也有,只不过两人的欲望是不同层次的。

甄嬛心性高傲,要花团锦簇地活着,做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宠妃。槿汐没有那么大的野心,她要的不过是一个友好的可以生存发展的环境。

所以即便宫女年龄足够后可以按照惯例出宫,槿汐也从没想过要回归到民间。

记得在《红楼梦》中曾经有过一段这样的情节,王夫人想要遣散家中的一班小戏子,派人去问她们的意向,竟然有一多半不愿意领银子离开,情愿留在大观园改行做小丫鬟。

这其实不难理解,但凡一个人在年轻时踏入过繁华的所在,都会被不可避免地升级了见识和欲望,她或许不是这个地方的主人,但日复一日的奢华高贵的生活会潜移默化地浸润她的身心。这个时候如果将其打回原形,心理上的落差会让人难以接受,对于槿汐这样灵心慧性的人尤甚。

不妨设想一下,如果槿汐真的出宫了,前途会怎么样?运气好一点大概是像《知否》里面的孔嬷嬷一样,去高门大户给闺秀们上上课,在讲解中不无唏嘘地追忆往昔皇宫中的点滴。运气差的要完全抛却过去,在市井间打拼,辛辛苦苦地讨生活。

所以,对于槿汐来讲,心无旁骛地绑定甄嬛,走好后宫这条血雨腥风的险途,对于她们双方都是最佳的选择。在槿汐忠诚的背后,不乏一次次关乎自身利益的博弈。

道理很容易理解,但知行合一才是最难的,槿汐最值得敬佩的一点就是在了解自身欲望后,能大刀阔斧做出取舍。她迅速和苏培盛走到一起,接受这桩并不完美的结合,这不仅是在成全甄嬛,也是在成全她自己。

最终,她和甄嬛互相搀扶,走到了众人艳羡的最高处。

曾经看过《甄嬛传》的小说番外,在那里槿汐岿然不动地陪伴在甄嬛左右,历经岁月的洗礼,她还是那个最懂甄嬛的人。就连年轻的小皇帝也要恭恭敬敬地称呼她一声姑姑,这份荣耀和礼遇,她当之无愧。

槿汐和甄嬛一样,是真实的有野心有欲望的人,也许并不完美但却值得被尊敬。她们都正视并接纳了自己的欲望,并为此付出了代价,但无论如何艰难也不曾泯灭心底的一份善良。

这样的人,才能求仁得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