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无籽西瓜种植技术,育苗移栽期管理,不妨看看

小型无籽西瓜与常规无籽西瓜都属于三倍体,与有籽西瓜相比其栽培对环境更敏感,不适宜的天气和不合理的栽培管理会极大地影响其产量和品质,甚至会导致完全失败。

具体措施

(1)用 0.2~0.4%的秋水仙素(C22H26O6N)液体将二倍体普通西瓜的种子浸泡12~24小时,或在每天下午6~7点钟用 0.2~0.4%的秋水仙素液体滴在其幼苗茎尖生长点上,连续进行四天。

无籽西瓜栽培技术(无籽西瓜种植技术)(1)

(2)处理后的种子或幼苗,要用清水洗干净。处理及缓苗期间,应将植株置于散光下,以免日光直接照射,致使秋水仙素分解破坏。同时亦切忌高温,因为在高温情况下,秋水仙素对植物的毒性增强,容易造成死苗。因此,在成活前应给予良好的栽培条件和精心管理。

(3)多倍体的鉴定:①用秋水仙素溶液处理后,应注意观察多倍体植株。若形成多倍体,它萌芽的肥厚度明显增加,幼根尖端发生膨大现象;②考察植株的体型,多倍体具有体型较大的特点。如叶片较大,根茎变粗,花、果实、种子都较大,茎叶组织比较粗糙,颜色深绿,有时有皱缩现象;③四倍体叶面的气孔较大,单位面积气孔数目相对减少,花粉粒较二倍体的花粉粒大一倍以上;④为了鉴定的准确起见,尚须直接在显微镜下检查染色体数目是否已经加倍(普通二倍体西瓜2N=22,四倍体西瓜4N= 44)。

无籽西瓜栽培技术(无籽西瓜种植技术)(2)

育苗移栽期管理

无籽西瓜生产必须采用育苗移栽。提高发芽势和发芽率是育苗技术的关键,发芽期水份过高, 低温及温度不稳定是导致无籽西瓜种子发芽出苗差的直接原因。无籽西瓜的发芽应在恒定高温(30-32℃)及潮湿(育苗基质可攥成团但捏不出水)的条件下进行。

在装盘播种前,充分搅拌基质以使质湿度均匀。播种深度为1.5-2.0厘米,该深度可使种子周围保持均匀的湿度并可防止种子带帽出土。将播种后的育苗盘放置在温度30-32℃,相对湿度90-100%的发芽条件下48-72小时。一旦种子开始出土,应立即将育苗盘移到温室。温室温度保持在25-27℃直到出芽结束. 温室内出苗的第一周,浇水只需保持基质湿润即可。过多的水分会严重影响未发芽的种子。一旦出齐苗,温度和水分即可调节到适合培育壮苗的状态,即良好的光照和适度的温度(日温25℃左右,夜温20℃左右)。

无籽西瓜栽培技术(无籽西瓜种植技术)(3)

移栽

在天气许可的条件下西瓜苗应尽早移栽, 苗龄过大会延迟缓苗期并影响成活率. 爬地栽培理想的栽培密度每500-600株/亩,立体栽培的理想栽培密度每1000-1100株/亩。这样的定植密度可使大多数果实重量在1.8-2.4千克,直径为14-16厘米,每株平均商品瓜2-3个,爬地栽培最高可达4-6个。

充分授粉是无籽西瓜坐果的关键,因此无籽西瓜生产必需要配授粉品种。适宜的授粉品种应为开花早而长,花粉量大花粉发芽力强. 无籽西瓜和授粉品种的比率一般为5 : 1。

无籽西瓜栽培技术(无籽西瓜种植技术)(4)

田间管理:

无籽西瓜有“口紧”、“苗弱”、“座果难”、“后劲大”四个生育特点,栽培上采用“两促一控”的综合措施,即前“促”苗后“促”果,座果前“控”水肥。

酌施提苗肥,“促”苗早发。育苗移栽的瓜苗生长缓慢,应施提苗肥,结合栽苗浇水时,亩施氮肥5—8公斤。开花“控”施肥,瓜苗团棵,至第三雌花座瓜拳头大,一般需要15—18天,这个阶段不施肥浇水,使植株生长稳健而不徒长。

无籽西瓜栽培技术(无籽西瓜种植技术)(5)

狠施壮果肥,促果膨大。座瓜以后,植株由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的高峰期,应重施座果肥。一般在70—80%的植株座果拳头大小时,大肥大水促进果实迅速膨大,提高品质。一般追化肥施入量为10公斤氮肥/亩,20公斤磷肥/亩15公斤钾肥/亩,要连浇2—3次膨瓜水。

整枝、压蔓:及时整枝压蔓,以调节田间通风透光条件,扩大同化面积,提高光能利用率,从而使叶面积系数达到最佳丰产指标。肥力条件充足的田块,采用双蔓整枝,肥力条件差的采用三蔓整枝。不宜过早或过迟,过早,茎叶不茂盛,不利于根系发育,过迟,整枝理藤易伤茎叶。瓜座稳后,不再整枝打杈。

无籽西瓜栽培技术(无籽西瓜种植技术)(6)

根据植株长势进行适当的压蔓以调节田间通风透光条件和合理的养分分配,降雨多的地区通过压蔓,还可以增加次生根,以缩短养分的输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