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4-24 21:55 | 浙江新闻客户端 | 记者 胡晓琳

“爸爸,我要花钱买你两个小时陪我玩!”

“儿子,我花钱买你两个小时!”

这是市文化馆创作的小品《父与子》中父亲与儿子间的两句对白。前一句的时间发生在1988年,年幼的孩子渴望着忙碌的父亲能多些陪伴;后一句则是30年后的2018年,已是两鬓斑白的父亲渴望着儿子的些许陪伴。话语相似,却在时光流转间,说话的角色变了,字里行间传达的寓意发人深省。

《父与子》时长13分钟,这个节目中,没有炫目的装饰,没有错综复杂的情节,只见演员们在两个不同时代的场景中,通过朴实无华的对话和动作,淋漓尽致地演绎着两代人间的情感与变化。小品主题鲜明,生动感人,反映了当代人一种真实的生活状态。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发布公告,小品《父与子》经文化和旅游部复赛评审入围第十八届群星奖决赛名单。此次入围决赛的作品全国共有84件,其中浙江省4件,《父与子》是浙江省唯一一个入选的戏剧类节目。

据了解,“群星奖”是文化和旅游部设立的全国社会文化艺术政府奖最高奖。此前,市文化馆有舞蹈《海宁花灯》、古筝与打击乐《娃娃看潮》先后获得第十届、十三届“群星奖”,填补了嘉兴市舞蹈、器乐类节目无全国“群星奖”的空白。

公益广告触动 一个父子间的故事就此展开

最有影响力小品演员(浙江仅4件海宁占其一)(1)

小品《父与子》创作于2016年,是在小品《腊八粥》的基础上不断精益求精的成果。《腊八粥》曾参加过第二十七届浙江省戏剧小品邀请赛,收获了银奖;去年,还斩获“第十四届华东六省一市戏剧小品大赛”大奖(最高奖)。

柯逸峰是小品《父与子》的编剧,2009年从浙江传媒大学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毕业后进入了市文化馆,专门从事戏剧、小品方面的编导工作。

得知作品入围“群星奖”,柯逸峰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他深知这个奖项的影响力与重要性。

“这个奖评选每3年一次,共设置音乐、器乐、舞蹈、戏剧4个门类,2013年,每个门类颁发20个‘群星奖’,但2016年,获奖名额大幅度缩减,每个门类只有5个,这意味着进入‘群星奖’的‘门槛’更高了。”他目光坚定地说,“能入围真的很不容易,入围作品都是全国近40个单位3年以来的优秀作品。”

显然,柯逸峰最初创作该作品的时候,没有预想到《父与子》能走得这么“远”。他回忆,创作灵感来源于他在开车时听到的公益广告:向爸爸买时间陪自己玩。柯逸峰当时听到这个广告时内心产生了很大的触动。

于是,“小时候儿子向父亲买时间,父亲老了向儿子买时间”,柯逸峰想到从这个角度切入,编排一个讲述一对父子为了能得到对方的陪伴而引发的真情故事。

有了灵感和主题之后,他只花了一个晚上的时间就把初稿写了出来。作品以一碗普普通通的腊八粥为主线的,贯穿始终,这个创作灵感来源妻子老家——周王庙镇云龙村。每逢腊八节,乡里乡亲就会互相派发腊八粥,跟家的味道一样,他想把喜闻乐见的文化融入到作品当中去。

源于生活、融于生活的好作品,在首场演出中就引起了观众的强烈共鸣。“当时演完后,看到台下有观众在默默拭泪。”回想起首场演出,柯逸峰感慨万千。而后的每一场演出,这个感人的小品都收获了无数好评。

精益求精 剧本反复修改18稿

最有影响力小品演员(浙江仅4件海宁占其一)(2)

作品好评连连,但对柯逸峰来说,创作无止境,小品的剧本就是一个不断打磨的过程,在与老师、朋友探讨的过程中,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地修改,只为了精益求精。“到现在,《父与子》这个作品已经反复修改了近18稿。”在柯逸峰看来,每次修改就是一个取舍的过程,他都很煎熬。

在他印象中最深刻的一次,便是修改一个场景,最初他设想把动物园作为开头和结尾的场景,前后呼应,但反复斟酌,他决定以下棋作为谢幕的场景。小品中,当儿子终于放下工作陪父亲下棋时,父亲高兴地端出棋盘,却在儿子要重新摆棋子时喊道:“别动,这盘棋局就是我们当初没下完的那盘。”就这么简单的一句话,将老父亲的孤独与期盼刻画得入木三分。

“其实,《父与子》没有登上决赛舞台那刻,我也不知道最终稿会是什么。”柯逸峰笑着说道。

除了剧本,为了让作品有更完美的呈现,在演员的挑选上,柯逸峰也十分严格。“作品能否成功与演员的表演功底有着密切相关的联系。”柯逸峰说,“《父与子》一共4人,已经换了6波演员,都是我亲自挑选的。”

柯逸峰“固执”地坚持自己的原则,因为剧本在变,所以,除了饰演老父亲的角色以外,其他演员已经更换了6波人,这些演员有的来自绍兴、有的来自宁波,都是省内顶尖的演员。

为什么柯逸峰那么坚定自己想法?这在于他角色设定的改变。“父亲的角色有时候是普通工人,有时候是‘万元户’,我需要演员身上的‘特质’。”

鞭策戏剧人 创作更多好作品

最有影响力小品演员(浙江仅4件海宁占其一)(3)

记者了解到,第十八届“群星奖”决赛将于今年5月17日在上海举行。

前天,柯逸峰刚刚制作完成《父与子》的视频简介发送至主办方。这段日子,他正抓紧准备之中,做最后的冲刺,几乎把家“搬”到了单位。他觉得生活中有很多细节都能套进父与子这层关系中,而他,始终在寻找能够引起观众共鸣的一句台词、一个动作。

“寻找灵感就是一瞬间的事,好在我们编剧都是不爱睡觉的。”柯逸峰调侃道,直到决赛登上舞台,他的所有精力都将投入在《父与子》中。于他来说,入围“群星奖”决赛是一个鞭策,激励他创作出更多大众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

柯逸峰始终记得,有一位老师说过一句:梅西是为足球而生,希望你可以为戏剧而生。他也一直践行着,《父与子》是起点,绝不是终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