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古代权利问题,脑海中便能浮现出王朝更迭,皇权至上的画面,当然,对于中国古代494位皇帝来说,他们期间排除掉朝代变迁和政局转变,大多数都是“传位以嫡”!这种权利继承制度始于夏初!称作“世袭制”!是大禹继承交接权利时开始出现的!

我们知道,在“世袭制”之前是我们津津乐道的“禅让制”,“禅让制”总是让人感觉它是一种民主化的权利继承方式,在处于原始社会的“三皇时期”,权利继承制度属于血统继位制度,继承人只能在家族中产生,这个制度到了“五帝时期”也就是从黄帝开始,便被废除了,从黄帝起,开始实行非血统或者称为“拟血统”的权利继承制度,进入了“公天下”的“禅让制”时代!

禅让制什么时候开始确立的(深度揭秘禅让制)(1)

尧、舜、禹

后世对”禅让制“的记载,更多的还是以尧、舜、禹时期为主,深受后世人们的尊崇,后来儒家所发扬中正之道的治国精神,即《尚书·大禹》中记载的:”允执厥中“!就是尊崇尧禅位于舜时的禅让相传的,“中正之道”便成为了后世君主心中的治国哲学理念!这四个字到现在为止作为悬挂匾额,仍旧挂在故宫中和殿!

说起“禅让制”,就是一种“传位以德不以亲”的继承制度,但是,这种说法究竟有多少真实性存在呢?

一、“禅让制”作为后世人们心中权利继承的理想典范,论其在历史上的真实性!

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

――《战国策》

按照《战国策》的说法,大禹是按照禅让制推荐皋陶为继承人的,不幸的是,皋陶没过多久就病死了,没办法,只好又推荐伯益为继承人,但是,实际上他把实权全交给了儿子启,最终启经过甘之战打败了伯益,登上了宝座!

但是司马迁又在《史记》中又是另一种说法“益让帝禹之子启”!

司马迁认为启能够继位是由大禹所推荐的益让位给启的!

禅让制什么时候开始确立的(深度揭秘禅让制)(2)

夏启通过甘之战夺取王位

那么上面这两种说法到底哪一种更具有可信度呢?

对于这个问题,从考古发掘推测表明,那个时期很有可能出现了非常严重的贫富分化,社会性质已经开始渐渐进入了奴隶阶级社会,退一步讲,就算当时社会仍处于原始社会,连猴群产生猴王都难免经历一场淘汰的争斗,“禅让”的传说听着难免有点过于温文尔雅,过于理想化,因此,笔者认为,随着社会性质的发展,《战国策》所记载的情况可能更为接近事实!

当然,厉代也对在截然不同的说法,主张禅让说法的,主要是后世的儒家!

二、后世儒家对于“禅让制”的看法和态度!

根据这一说法,尧欲将王位传给品质高尚的许由,但是,清高的许由不愿接受!几经周折,仍是不从!

后人通过此事,是这么评价的,当时社会所谓的天子,并非像我们所认知的君王那样,锦衣玉食,万民敬仰,他们只不过是原始社会的部族联盟的盟长而已,生活不见得就比平常百姓过得舒坦,所以没有人愿意去挑这个大梁,到后来,贤良方正的帝舜才接受了禅让!

禅让制什么时候开始确立的(深度揭秘禅让制)(3)

许由拒绝尧的禅让

尧曰:“嗟!四岳:朕在位七十载,汝能庸命,践朕位?”岳应曰:“鄙德忝帝位!”尧曰:“悉举贵戚及疏远隐匿者!”众皆言于尧曰:“有矜在民间,曰虞舜!”

――司马迁《史记》

司马迁在史记中认为,尧在继承人的选择舜是通过众人共同推举的,即传位于徳,那么,为什么司马迁也会这么认为呢?

笔者认为,司马迁所处时代正好是汉武帝青睐儒家文化,推崇儒学的时代,况且司马迁自幼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而儒家思想所主张的就是“仁政”,提倡任人唯贤,自然而然就对禅让制非常推崇,认为“禅让制”才是理想君主的典范作为,当然,司马迁在编撰《史记》时肯定也深受这个思想的影响,在史记中推崇认可将禅让说就不足为奇了!

然而,在《韩非子》和《竹书纪年》中,却有截然不同的判断和说法!

三、探讨一下对于“禅让制”的其他的一些不同判断和说法!

尧欲传天下于舜,鲧谏曰:“不祥哉!孰以天下而传之天匹夫乎?”尧不听,举兵而诛杀鲧于羽山之郊,共工又谏曰:“孰以天下而传之于匹夫乎?”尧不听,又举兵而诛共工于幽州之都,于是天下莫敢言无传天下于舜!

——韩非《韩非子·外储说右上》

韩非对尧“禅位”于舜是这么认为的,帝尧想把君主之位让给帝舜,重臣鲧和共工反对,认为不能把天下传给一介平民,帝尧非但没有听从意见,反而将鲧杀死,将共工流放!

禅让制什么时候开始确立的(深度揭秘禅让制)(4)

如果说就“禅让制”的本质而言,继承人是通过各部落首领推举而出的,那么上面所记载的尧的做法很明显是与这个宗旨相违背的,对建议不予以采纳这似乎还说得过去,可是为何又要将二人杀死和流放呢?

再有:

瞽瞍为舜父而舜放之,象为舜弟而杀之!放父杀弟,不可谓仁!

——韩非子《韩非子·忠孝》

韩非又认为,舜因为父亲和弟弟不肯悔改,最终流放了父母,杀害了弟弟!

如果真像“禅让制”所说的传位以德不以亲,那么舜怎么又会干出流放父母,杀害弟弟的这种大逆不道的事情呢?这不正好恰恰反向推翻了“禅让制”的真正意义所在么?如果此举被认为不孝和不义,那么接下来的事情就是不忠了!

最后还有:

昔尧徳衰,为舜所囚也!舜囚尧于平阳,取之帝位,舜放尧于平阳,舜囚尧,复偃塞丹朱,使不与父相见也!

——《竹书纪年》

如果按照以上说法,尧舜之间的继承关系就不是禅让,而是篡位,类似的说法也同样发生在了舜和禹身上,有说法认为帝舜被大禹流放到了南方苍梧,大禹趁机篡夺了帝位!

禅让制什么时候开始确立的(深度揭秘禅让制)(5)

《史记》和《竹书纪年》对“禅让制”的不同记载

总之,根据之前推测,在夏朝以前贫富化程度相当严重,极有可能迈入了奴隶阶级社会,那么,尧、舜、禹三代君位的继承问题,与其说是不切实际的禅让,不如说是在继承问题上的权利斗争!

四、如何以正确的历史观看待“禅让制”!

就以上的分析结果,笔者认为还是有一定的逻辑依据的,因为在那个经济尚未稳定,政治格局尚未成熟,文明文化尚未脱离野蛮的时代,这一切文献记载中的批判,就显得再正常不过了!

即便在传说中,帝舜和大禹经常利用自身权利,发动一些正义或非正义的战争,并且排挤或直接铲除那些拒不从命的联盟臣子,其权威、权力、权限的专制程度,并非原始社会的部族联盟长所能拥有的!对于舜流放父亲残害手足,在那个文明教化还不是多么重要的时代,也并非让人难以理解,不论怎么讲,毕竟是他们带领着华夏族群一步一步的从野蛮的原始社会,逐渐步入有着礼仪教化的文明社会的,中华民族能够拥有着举世闻名的文化成就,就一定意义上讲,我们是要感谢那个时代的人们,是他们为中华民族镌刻了一段重要的文化色彩!

禅让制什么时候开始确立的(深度揭秘禅让制)(6)

“禅让制”部落推举

就个人认为,这种被美化的“禅让制”,这正体现了从公有制的原始社会向奴隶制社会的转化,那么,对于“禅让说”就不怎么认可了,更多的,笔者还是认为,历史和文明正是一点点的在向更为人性化的方面发展,历史的性质不可能那么过分美丽,实事求是的推理,我们不难发现,在这么个半原始半奴隶的社会制度里,是不会有如此理想的以禅让作为权利继承的继承方式!

或许,我们从未正确过,我们所谓的正确,也许只是在错误的观念中,只属于那个观念的正确!当我在质疑历史的时候,总感觉也有一种力量,也在质疑着我,我问过另一个自己,她告诉我,:“在时空里,那段岁月,试图在向你回答!”

参考文献 :

《尚书》

《战国策》

《史记》

《韩非子》

《竹书纪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