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三伏天怎样吃好(三伏天糖尿病管理有妙招)(1)

导读:三伏天,从中医的角度聊聊糖尿病管理

#健康明星计划#我想从中医的角度聊聊糖尿病的发生和糖尿病在三伏天的日常管理。

其实,聊起糖尿病,中医对于其诱发因素的认知有很多,观点、理论、学说千百年来也是层出不穷,众说纷纭。

不过,在众多的糖尿病病因理论里,最关键的也最根本的就是认为糖尿病是瘀证。

那么,中医的瘀证该如何去理解呢?

那就离不开津液和血液的输布。

津血,指的就是津液和血液,是人体内的正常液体,从中医的角度去理解都属于阴,具有滋润和营养机体的作用。而津液是血液的组成部分,血液中的一部分渗出脉外,就形成了津液。

但是,如果人体气机失常或其他原因导致津液流通不畅,津液就会在体内流动循环缓慢,或停滞在身体的某一局部,进而导致湿从内生,可能成为痰。痰滞于经脉中,阻滞脉中气血运行,导致局部血滞,则会形成血瘀。

从另一个方面去理解,血瘀一会导致经脉中的津液不能渗出脉外,经络之中的津液不能归还到脉中,里面的出不来,外面的进不去,久而久之,津液聚集也会形成痰浊,从而影响身体健康。

而且痰和瘀可以互为因果,共同致病。

到这里,要理解中医理论中的糖尿病,就要能够正确地理解中医里所说的痰饮瘀滞都包括哪些,都是什么意思,四者之间又是什么关系。

糖尿病三伏天怎样吃好(三伏天糖尿病管理有妙招)(2)

痰浊瘀滞是如何导致或加重糖尿病的?

中医所说的痰浊瘀滞,简单的理解就是膏、浊、痰、湿。

膏:顾名思义,属于油,为不流动的,有形的,固定的油,就是膏。形象的举个例子,比如先天晚上你吃了一顿牛油火锅,但没有刷锅,到了第二天早上,一看锅面漂着一层白花花的油,且凝固了,这既是膏。人如果摄入很多的油,超过了人体需要或承受的限度,多余的油就会变成膏储存起来,膏脂膏脂,指的就是脂肪。

浊:其实也是油,但却是流动的油,输布于我们的血脉之中。这也是摄入的超过了人体需要的多余的油作为垃圾废物堆积在血管内,成为浊。你想象一下,我们通常所说的动脉粥样硬化的粥样,你可以理解成浊。

痰:这里的痰和我们直观理解的咳嗽吐出的痰不完全一样。举个黄河的例子吧,黄河里有很多泥沙,部分原来流动的泥沙在某种特定条件下就沉淀到河底成为泥。泥越积越多,成为厚厚的一层,这就是痰。在水里流动的泥沙是浊,沉到河底厚厚的泥沙就是痰。所以中医里的痰和浊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湿:相对就比较好理解了。湿,就是水。好理解的是外湿,夏天空气中湿度大,人也容易外感水湿。但是,人体内部也有水分代谢,但是代谢不掉的积存下来的水就成为湿,这是內湿。

好,到了这里,膏灼痰湿我们就理解了,那引起糖尿病的瘀是咋回事呢?

我们还是以沉淀到黄河底的泥沙为例,时间长了,那厚厚的一层泥沙“痰”,时间长了,就会变长硬硬的,甚至和河床完全一体化,我们就称之为瘀。

如果把血管比作黄河,那血管里的硬块就是瘀,附着在血管壁比较软的斑块就是痰,血管里流动的油脂就是浊,储存在脏腑中的油就是膏。

好,我们接着看痰饮如何导致糖尿病的——

痰饮如果阻滞的时间太过长久,则会引起质变,导致气虚,气虚会形成机体运输血液乏力,阴虚则会出现血行艰涩,人就能从正常的健康的平和体质变成痰湿体质,气血津液运行失常。这是会导致陈旧的不能代谢掉,而新的还不能代谢出来。血越虚而越瘀,越瘀则越虚,相互交结,互相为患。

上述的瘀证时间长久了,就会导致营养物质不能正常运送搭配身体各处,导致气机不能正常运行,阳气不能输布到全身,津血不通畅,发生气阴两虚或气滞血瘀,这就会引发糖尿病,出现消渴俄症状。

因此,如果你不想得糖尿病,不想加重糖尿病的症状,从中医的角度就要让身体远离痰饮浊瘀,让气机津血输布通畅,这才是远离糖尿病或让其好转的根本。


本文参考文献(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2015年10月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郭红军主编《糖尿病明白养生》。


为高高在上的“五高之人”:

高尿酸/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高体重

送上觉得有点用方法想用用的温暖资讯的

关注@死磕代谢病的小姜医生#哆咖医生超能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