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不在乎依赖的对象是谁,只要有人可以依赖,就会心满意足。只要通过与别人的关系,使自己获得某种身份,就会感觉舒适,至于那种身份具体是什么,对他们并不重要。

他们的情感关系貌似坚固,实则脆弱,因为他们构建情感的目的,只是为填补内心的空虚,为此,甚至达到了来者不拒的地步。

这正是消极性依赖人格失调症患者的典型特征。

病态性依赖心理(大多数人都有消极性依赖)(1)

➡️02

有一位女性患者,既年轻又漂亮,而且聪明过人,从17岁到21岁期间,她同数不清的男人发生过肉体关系——尽管对方可能在各个方面都无法与她相提并论。她走马灯似的与不同的男人交往,但那些男人大都是生活中的落魄之人,没有多少可取之处。

她的空虚感如此强烈,以至于让她没有耐心去等待适合的男人出现,也不愿花时间去了解男人,与对方培养感情。一个男人刚从身边走开,几乎过不了一天时间,她就会跟下一个”男人打得火热,毫不在乎对方的性格和人品。

事实上,她的选择不断遭遇失败,原因不仅是她选择的人本来就有问题,问题还在于,不管和哪个男人交往,她都过分依恋对方,就像爬藤一样把对方越缠越紧。她逼迫对方向她表白感情,与对方寸步不离。她告诉对方:“我非常爱你,所以,一刻也离不开你。”

她的束缚让男人透不过气来。他们经常争吵,感情也在争吵中结束。可是,就在感情结束的第二天,她又会寻找到一个新的男人,让这种恶性循环再度开始。

经过三年的治疗,她的情形才有所好转。

她终于开始重视自己的能力,弄懂了强烈的空虚感和真正的爱之间的差别。长期以来,她饱受寂寞与空虚的驱使,一有感情就紧抓不放,她抓得越紧,感情就毁灭得越快。

学会了自我约束之后,她及时调整心态,开始从事起有价值的事业,更多地发挥出了自己的特长,最终走出了病态依赖的阴影。

病态性依赖心理(大多数人都有消极性依赖)(2)

➡️03

导致消极性依赖的根源是缺乏真正的爱。

患者由于在童年时没有得到父母的关心和爱,终日与孤独和空虚为伴,所以,他们就会觉得自己没有资格得到别人的爱。

在童年时得到父母持续关爱的孩子,成年后就懂得珍惜自己,并坚信自己是值得爱的,是有价值的。他们相信只要坚持真实的自己,就能够得到别人的爱。

而在缺少爱的氛围中长大的孩子,成年后内心始终缺乏安全感,在他们心中,世界无情而混乱,别人总是以异样的眼光看待他们。

他们对自己的价值感到深深的怀疑,因此,一旦抓住一个人,就像是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不顾一切地寻求他人的爱和关注,甚至到了不择手段的地步。

他们尽可能维系同别人的情感关系,宁愿牺牲对方的独立和自由,这样一来,更容易使彼此的关系出现障碍。

病态性依赖心理(大多数人都有消极性依赖)(3)

➡️04

这里有一些克服依赖心理的建议。

1.习惯纠正法

依赖型人格的依赖行为已成为一种习惯,治疗首先必须破除这种不良习惯。清查一下自己的行为中哪些是习惯性地依赖别人去做,哪些是自作决定的。你可以每天作记录,记满一个星期,然后将这些事件按自主意识强、中等、较差分为三等,每周一小结。对自主意识强的事件,以后遇到同类情况应坚持自己做。

2.重建自信法

如果只简单地破除了依赖的习惯,而不改变行为,那么依赖行为也可能复发。

第一步,消除童年不良印迹。依赖型的人缺乏自信,自我意识十分低下,这与童年期的不良教育在心中留下的自卑痕迹有关。你可以回忆童年时父母、长辈、朋友对自己说过的具有不良影响的话,例如:“你真笨,什么也不会做。”“瞧你笨手笨脚的、让我来帮你做”等。你把这些话语仔细整理出来,然后一条一条加以认知重构,并将这些话语转告给你的朋友、亲人,让他们在你试着干一些事情时,不要用这些话语来指责你,而要热情地鼓励、帮助你。

第二步,重建勇气。你可以选做一些略带冒险性的事,每周做一项,例如:独自一人到附近的风景点做短途旅行;独自一人去参加一项娱乐活动或一周规定一天“自主日”,这一日不论什么事情,决不依赖他人。通过做这些事情,可以增加你的勇气,改变你事事依赖他人的弱点。

可以依赖,但不要病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