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计到2050年,中国的阿尔兹海默症患病人口将超过4500万,该病症可能成为对中国家庭影响最大的疾病之一,这也意味着护理领域最大的市场需要发力。

Peter Fuhrman 王岩松/文 王小/编辑

阿尔兹海默症正在成为中国增长最快的致死性疾病——今天至少已有950万患者,每年接近100万的新增确诊病例,并且年新增病例数呈逐年递增的趋势,预计将于2030年达到峰值。

养老问题的最佳方案(它不是衰老现象)(1)

(有效的辅助治疗不仅可以延长患者的生命,更重要的可能是维持他们的病后生活量:更愿意沟通,更自信,更有满足感。图/视觉中国)

更让人忧心的是,阿尔兹海默症也是中国目前主要疾病中病人数和已有特殊医疗护理能力差距最为悬殊的。

美国的阿尔兹海默症患者人数大约为中国的一半,全美的阿尔兹海默症特别护理中心已至少有7.3万张床位,而中国还不到200张。

手头渐渐宽裕一些的中国人,最不心疼花钱的地方是孩子的教育,往往是六个大人倾尽全力养一个小孩。但随着中国人口平均寿命的增加,当越来越多老人步入80岁门槛,他们的孙辈也已开始工作,全家人的支出会进一步在老人和小孩之间平衡。高质量的专业护理服务会首先在中高收入家庭中从“需求”转化为“消费”。

在欧美,每年每个阿尔兹海默症患者的看护费用高达6万美元,这个数字在患者生命的最后两年通常要更高。欧美已有十多家阿尔兹海默症的专业护理机构和诊所在资本市场上市,而在中国,该数字是零。

阿尔兹海默症特殊护理,这个国内的公司尚未涉足的领域,国外的“和尚”已经来念经了。专业阿尔兹海默症日常护理机构法国上市公司欧葆庭,正全速在中国的主要城市建立阿尔兹海默症专业护理中心,去年在南京建立了第一个特别护理中心,共有140张床位,其中有22张床位特别为阿尔兹海默症患者设置。并与北京和悦家国际颐养社区合作建立了一个特殊老人的养护体系。

无关文化和种族,阿尔兹海默症对患者的影响“一视同仁”。尚没有任何方式可以重建患者的记忆或暂缓病程的发展,各种辅助手段可以实现的最理想的结果只是处理和控制该病导致的一些表征病情,并尽可能延长患者的行动能力。其中,最常用的手段是保持患者在身体上和精神上的活跃。一种叫作“psychomotricity”的辅助治疗手段,可以帮助患者重新建立大脑中行动和认知的联系。

有效的辅助治疗不仅可以延长患者的生命,更重要的是维持他们的病后生活质量:更愿意沟通,更自信,更有满足感。

欧葆庭因地制宜地开发了一些针对中国阿尔兹海默症患者的辅助治疗手段。比如,患者在病程的晚期会逐渐丧失行动能力,但是手指的动作能力往往是最后才会失去的,而“包饺子”差不多是每个中国老人都熟悉的手指动作,经常通过协助患病老人包饺子来训练手指动作,并且可以成功完成一件事情也会给患者带来其十分需要的满足感。

另外,因为阿尔兹海默症患者会先忘记近期发生的事情,但是久远的记忆通常可以保留到病程的较后阶段。在一间摆满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特有的老物件的“记忆房”,护理人员发现患病老人在摆弄老物件的时候,会获得难得的心理平静。

中国可以从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走过的弯路和犯过的错误中吸取经验教训,更一步到位地建立起阿尔兹海默症的护理体系。这其中不仅仅是专门的全天护理中心,还包括居家护理、日护理和短期护理中心。

对于那些选择在家里居住的患者,家人可以在白天把他们送到日护理中心,使他们有更多交流、互动的机会,有利于保持大脑的功能和活力,晚上将其接回家,使患者可以在最熟悉最安心的环境休息、睡眠。因为长期护理阿尔兹海默症患者确实是一件十分劳心劳力的事情,家人们无疑需要短暂的抽离和休息,这时可以将患者送至短期护理中心,家人可以为自己安排一个无忧的假期。

居家护理行业正在西方迅速发展,已经成为增速最快、新增就业机会最多的行业。有数据表明,在专业的居家护理人员的照顾下,阿尔兹海默症患者的生存时间和生活质量都有所提高。目前在中国,居家护理行业还处在刚刚起步的阶段,发展前景也非常可观。

专业护理的最大受益者无疑是生命得到延长、生活质量得到提高的患者本人。其实,从整个社会的角度,即便不讲国家和家庭的照管责任,大力发展阿尔兹海默症的特别护理也是一件经济收益颇为可观的事情。

政府应引导企业进入这个市场

如世界卫生组织在一份近期发布的报告中提及,“中央和地方政府可以通过税收减免或其他政策手段,吸引更多在阿尔兹海默症的护理和相应人员培训方面的投资。”在这个会关系到千万家庭、上亿中国人的领域,各级政府应该起到政策制定、规范管理和协调组织的重要作用。

在中国的乡村,统计数据显示农民患阿尔兹海默症的比例可能会更高,并且其支出能力更弱,这时政府的作用就显得更为重要。

政府的角色不仅是在社会保障层面建立更完善和透明的阿尔兹海默症确诊和后续护理费用报销机制,更重要的是在税收和财政扶持等政策制定层面,引导企业进入这个市场,在监督管理和惩罚违规等行政执行层面规范市场,扶持建立可以让中国的老人安心养老的养老机构。

这些机构也会帮助政府解决一定的就业问题。护理工作要由人来完成,无法用机器取代,因为护理更重要的在于与患者的沟通和理解。在自动化生产线和人工智能导致大批产业工人和某些领域的白领人员失业的今天和可预见的未来,这些护理中心可以为各个教育水平的劳动人员提供长期的、稳定的工作。

过去几年,“养老”确实成为中国政府关注的重点,“养老产业”吸引了国企民企大举投资。不无遗憾的是,养老产业是大规模的商“场”,但如何挖掘其中的商“机”,大家似乎都有些跑偏。

“养老产业”目前大多被搞成了“养老地产”,重点在“地产”,“养老”只是其地产实质的修饰词。真正的养老项目并不多,更遑论专业地照顾那些最需要专业护理的患有老年性疾病,比如阿尔兹海默症、帕金森综合征、严重的关节炎、中风后遗症等的老人护理机构。

确实,表面来看,阿尔兹海默症特别护理中心的回报率确实不如房地产、儿童教育等火爆行业丰厚。但是,中国必将成为世界上阿尔兹海默症专业护理领域最大的市场,因为这里有最多的患病人口和最大的需求,这其中蕴藏的巨大商业机遇不言而喻。

况且,如同环境保护领域,回报率不应是现代社会唯一的目标,为无可避免的越来越多的阿尔兹海默症患者提供专业的护理,让他们在漫长人生的最后阶段可以走得更从容更体面,这是现代人类社会的责任和义务。

(作者为China First Capital(中国首创)董事长、COO)

(本文首刊于2017年5月15日出版的《财经》杂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