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医学之声 作者:太宰

痛经为最常见的妇科症状之一,指行经前后或月经期出现下腹部疼痛、坠胀,伴有腰酸或其他不适,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者。

今天我想谈谈令无数妹子为之疯狂的一个问题, 那就是——痛经

一、痛经到底有多痛?

痛经缓解的姿势冷知识(最全攻略都在这里啦)(1)

此时面对男朋友真切地关怀

痛经缓解的姿势冷知识(最全攻略都在这里啦)(2)

或者是不屑一顾时:“痛经而已嘛,能有多痛?”

妹子内心的潜台词是

痛经缓解的姿势冷知识(最全攻略都在这里啦)(3)

二、痛经的发生机制

我们为什么会痛经呢?下面就要讲到痛经的发生机制。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痛经分为两种,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原发性痛经指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的痛经,占痛经90%以上。主要与月经时子宫内膜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PG)含量增高有关。研究表明,痛经患者的子宫内膜和月经血中PGF2α和PGE2较正常值明显升高。月经期因溶酶体酶溶解子宫内膜细胞释放大量PGF2α和PGE2,使PGF2α和PGE2含量增高。PGF2ɑ引起子宫平滑肌过强收缩,血管痉挛,子宫缺血缺氧,是造成痛经的主要原因。增多的前列腺素进入血液循环,还会引起心血管和消化道症状。疼痛的主观感受也与个体痛阈有关。继发性痛经是由于子宫肌瘤等盆腔器质性病变引起。主要是以治疗原发病为主要治疗手段。[1]

除此之外,不健康生活方式,包括经期常食生冷辛辣食物,不注重睡眠,不经常运动,精神压力大等也会导致痛经。研究表明[2],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吃早饭,经期食生冷辛辣食物,不经常体育锻炼,睡眠质量差,精神压力大的人群引发痛经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原发性痛经还受遗传因素的影响。研究表明[3],对双生子进行研究,原发性痛经的遗传因素所占比重为77%; 对499名纺织女工进行研究,发现对氧磷1(PON1)和对氧磷 2(PON2)两基因遗传多态性与原发性痛经易感性有关,显示了痛经与遗传因素有关。

三、痛经的治疗

怎么才能缓解或者消除痛经呢?如果我说来片止痛药吧,妹子们肯定会有很多疑问,“止痛药会不会对身体有损害?”“吃止痛药会不会上瘾?”“怎么选择止痛药?”“喝红糖水,贴暖宫贴有没有用?”等等问题。那么妹子们应该如何应对呢?

1、 良好的生活习惯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足够的休息和良好的睡眠质量,适当的锻炼以及戒烟均能帮助缓解痛经

2、 药物治疗

• 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解热镇痛药)

上文我们说到痛经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前列腺素升高,而这类药物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酶的活性,减少其生成,防止过强子宫收缩和痉挛,从而达到缓解或消除痛经的目的。

常用的有:布洛芬、酮洛芬、甲氯芬那酸、双氯芬酸、甲酚那酸、萘普生等。

服用方法:月经来潮即开始服用止痛药效果最佳,连续服用2—3日

副作用:常见为胃肠道症状,所以有胃病、消化道溃疡等等疾病的妹子慎用。长期大剂量服用可增加肾脏肝脏损害,治疗痛经时小剂量服用,发生率较低

• 短效避孕药

通过抑制排卵来减少月经血前列腺素的含量。

常用的有:妈富隆、优思明等等。

(划重点了:千万要看清!!毓婷是紧急避孕药!!!)

用药tips:适用于要求避孕的痛经妇女,疗效达90%以上。

关于痛经,妹子们常见的误区合集

1、 服用止痛药会不会产生成瘾性?

止痛药主要分为两类:

第一类为解热镇痛抗炎药

也就是治疗痛经时经常选择的药物。其主要的作用机制是抑制体内环氧化酶活性而减少局部组织前列腺素的生成。对临床常见的慢性钝痛、牙痛、痛经及产后疼痛等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产生成瘾性和依赖性的几率很小很小很小。

第二类为阿片类镇痛药

常用药物有:吗啡、可待因、哌替啶、美沙酮等。

这类药物通过激动中枢神经系统而产生镇痛作用。主要用于严重创伤、手术导致的剧痛和癌症晚期的病人。较易产生成瘾性和依赖性。[4]

2、为什么痛经时吃止痛药还是会持续一段时间,不能立刻见效?

当体内产生大量前列腺素时,我们会感到疼痛。但是止痛药只能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而不能分解它,已经产生的前列腺素只能依靠自身的新陈代谢降解,所以不能立刻见效。

3、生了孩子之后,痛经就会好吗?

妹子们一定经常听长辈说,自己生了孩子之后痛经就好了,但这也是要根据个人情况来决定的,不要盲目轻信呦,目前还没有任何研究证明这一说法。 继发性痛经是由于器质性病变妇科疾病引起的,需要尽早到医院医治呦。

4、痛经时喝红糖水、热水以及热敷等等有用吗?痛经时能不能吃冷饮?

中医角度[5]来讲,痛经时应避免生冷食品,以免诱发或加重痛经,忌辛辣等刺激性食品及酸性食品,寒凝血瘀者,注意腹部保暖,可在小腹行热熨法,可服生姜红糖水,温经散寒,行血止痛。

痛经的妹子们,希望这篇文章可以帮助你们战胜痛经呦。广大的男同胞们!!!!看了文章不要再对女票说多喝热水啦!!!

参考文献

[1]谢幸,苟文丽.妇产科学.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2]蒋梅繁.浙江省常山县 450 名高中女生痛经及影响因素调查 [J]. 上海预防医学 ,2015,(4):192-193.

[3]张军.遗传因素和农药接触对原发性痛经影响的研究 [D]. 安徽 : 安徽医科大学 ,2002.

[4]杨宝峰.药理学.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5]孙秋华,陈佩仪.中医临床护理学.第2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