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星空婉儿

《香水》是德国小说家帕特里克·聚斯金德的代表作,原名叫《香水:一个谋杀犯的故事》。这部小说出版于1985年,被人们誉为“20 世纪最著名的德国小说”。《香水》被译为多种版本,畅销于30多个国家。

小说构思巧妙,内涵丰富。在当代西欧文学中,很少有这样一部文学作品:既有通俗犯罪小说的扣人心弦、跌宕起伏的情节,又有富含哲学精神、画人画骨、入木三分的深刻内涵。可以说《香水》的商业价值、艺术价值均是同时代其他作品难以比拟的,它兼顾了学院派和通俗派的双向价值。

拉尼茨基称赞聚斯金德是“一位擅长德国语言的德语作家,一个善于叙述构思的当代小说家,一个不是拿他自我欣赏的东西来戏弄我们的小说家,一个毫不令人感到厌烦的青年作家”。

《香水》以嗅觉为视角,围绕嗅觉天才格雷诺耶的一生,以18世纪的法国巴黎为背景,虚构了一个少女连环被杀案,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全新的世界。该书故事独特,想象丰富,文笔细腻,思想深刻。《香水》并非鸿篇巨制,小说不过短短4章,结构紧凑,开篇直入主题。

很多人初读题目时,误以为这是一部侦探小说。细读文本,便会发现题目“香水”既是物品,更是符号。本文主要探索《香水》中的符号化,以及“自我”的“缺失”与“寻找”,解析“香水”的隐喻性和“自我”的樊笼。

41年前她连杀3人(香水他连杀26名却被众人视为)(1)

《香水》

01“香水”的隐喻性

格雷诺耶出生于18世纪的巴黎,生在臭气熏天的鱼市里。他出生时,最先觉醒的是他的鼻子,他有着超凡的嗅觉,能追踪到千里之外的事物。可是格雷诺耶身上却没有任何气味,因为体味的“缺失”,格雷诺耶被视为异类,一次次被世界抛弃,一次次与死神擦肩而过,又一次次死里逃生。

这时候的巴黎肮脏腐臭,“香水”就如同人们的“遮羞布”,世人疯狂地追求香水,以掩盖自己身上的臭味。在小说中,“香水”是一种符号,是一种象征,有着多重隐喻性。

一、“香水”隐喻肮脏的社会、丑陋的灵魂

香水本是纯洁美好的象征,是人们梦寐以求的东西,但是作者却将小说设置在腐臭的世界,与芬芳的香水形成二元对立,人们的本质与理想形成严重的冲突。

主人公格雷诺耶就是出生在巴黎最肮脏的地方,他的降临并未给自己的母亲带来丝毫的快乐,反而一声啼哭将母亲送上了断头台。

格雷诺耶是他母亲的第5个孩子,在这最炎热的一天,最肮脏的地方,他的母亲极其麻木地“用平时杀鱼的刀去掉刚生下来的孩童的脐带”。在他母亲的眼里,这个孩子与前4个孩子没什么不同,都将是被遗弃并自生自灭的对象。

格雷诺耶被他的母亲冷漠地扔到鱼摊的垃圾堆旁边,如同扔掉一袋垃圾一般。这是第一个遗弃格雷诺耶的人,也是第一个因格雷诺耶而死的人。不知这是上帝对格雷诺耶的宠爱还是惩罚?他幸运地活了下来,也不幸地失去了自己唯一的血亲。格雷诺耶被遗弃后,一声啼哭救了自己,也葬送了母亲的性命:在这里,遗弃孩子是要处以绞刑的。

41年前她连杀3人(香水他连杀26名却被众人视为)(2)

《香水》电影海报

育婴所的看护员加拉尔夫人也并非善良之人,她对婴孩没有丝毫的疼爱与同情,她所有的价值观都建立在金钱之上。为了赚钱,她可以出卖一切,包括自己的良心。为了死后不与穷人安葬在一处,加拉尔夫人活在利益的驱使之下。格雷诺耶便是在这样的看护员手下活着。

后来,格雷诺耶成为了香水制造者巴尔迪尼的徒弟,他终于苦尽甘来了吗?非也。巴尔迪尼收徒并非出于同情,也非出于技艺的传承,在他眼里,学徒不过是供他压榨的工具罢了。格雷诺耶可以为他制造更好的香水,可以帮他赚取更多的金钱和名声。

作品中是这样写的:“巴尔迪尼并不是需要真正的学徒,而是需要廉价的劳动力。”

41年前她连杀3人(香水他连杀26名却被众人视为)(3)

格雷诺耶研制香水

大人贪婪肮脏,小孩子是否纯洁了呢?格雷诺耶因为体味的缺失,从小被同伴们视为异类,所有人都排挤他、欺负他,想尽办法地避开他、折磨他。人们将格雷诺耶视为“扁虱”和“蜘蛛”,从未将他视为正常的人类。

聚斯金德还细腻地刻画了一系列人物,有贪婪的香水商、刻薄的乳母、残暴的屠夫、虚伪的主教等等,这是一个腐败不堪的社会,这里有着与“香水”相反的丑陋的灵魂。

格雷诺耶出身在最肮脏的地方,却追求最美的气味。如果说“臭”代表“恶”,“香”代表“善”,那么,格雷诺耶一生都在追求善,却一生都未逃离恶的诅咒。

所有的人都站在格雷诺耶的对立面,与之为敌。格雷诺耶是个不幸的人,这一生一直不停地被抛弃、被欺负。但是也是一个幸运的人,抛弃他的人最后都被世界所抛弃。

41年前她连杀3人(香水他连杀26名却被众人视为)(4)

《香水》剧照

二、“香水”隐喻道德的解构、极致的诱惑

为了制造出绝世香水,格雷诺耶接二连三地杀了26名妙龄少女。为了获取她们的体香,格雷诺耶残忍地削掉她们的头发。在这连续的杀戮中,格雷诺耶并未感到罪恶或羞耻,反而无比从容淡定。在格雷诺耶眼里,这些少女与其说是人类,不如说是香料储蓄罐,她们与花草植物并无区别。

面对一系列的谋杀,格雷诺耶并未感到愧疚,内心反而充满喜悦,因为他知道,每杀一个人便意味着得到一味香料,意味着离成功又进了一步。

26名少女因此香消玉殒,这与传统的道德是完全冲突的。可是作者并未将格雷诺耶定为残忍的杀手,也未对其进行道德的鞭笞。格雷诺耶仿佛是世上最为纯净之人,他忠于香水,一心追求心中的那份美好。

41年前她连杀3人(香水他连杀26名却被众人视为)(5)

格雷诺耶谋杀少女

最为讽刺的是,格雷诺耶被抓后,人们恨不得将这个骇人听闻的杀手挫骨扬灰,可是,当格雷诺耶被押往刑场行刑时,那些观刑之人将刑场变成了欲望的海洋。

格雷诺耶站在刑场上,轻轻地用手帕挥洒一滴手中的绝世香水,人们在香水的蛊惑下,开始将格雷诺耶视为上帝,大声呼喊“他是无辜的”。不止如此,为了发泄这种欲望,他们在刑场公然“交欢”,就连神父也纵身欲望的海洋。

香水,这个纯洁美好的事物里沾满了26名少女的鲜血,隐喻肮脏的社会和丑陋的灵魂,“香水”里有着无人能抵挡的诱惑,蕴含着对传统道德的解构与否定。极致的美里面有着极致的恶,这是一瓶用罪恶练就的天堂。

41年前她连杀3人(香水他连杀26名却被众人视为)(6)

刑场成为欲望的海洋

02“缺失”与“寻找”的矛盾性

格雷诺耶最大的特征是体味的“缺失”,这一特征谱写了他的人生,让他注定一生在孤独中“寻找”。

每个人身上都有属于自己的味道,或香或臭,那是一个人“自我”的象征,是一个人存在的证明。

因为体味的“缺失”,大家害怕格雷诺耶。因为对大家而言,这是一种未知的恐惧。人们最害怕的并不是看得见的罪恶,而是未知的差异。

上帝给了格雷诺耶无与伦比的嗅觉,却没收了他身体的味道。他能闻到世上一切味道,能创造出蛊惑人心的香水,却唯独闻不到自己的味道。这究竟是幸运还是不幸?

就像贝多芬所说的:“上帝给了我音乐的天赋,让全世界的人都能听到我的音乐,可他却没收了我的听力,唯独我自己听不到自己弹奏的音符,这算是仁慈的爱我的上帝吗?”

41年前她连杀3人(香水他连杀26名却被众人视为)(7)

《香水》剧照

为了“合群”,为了摆脱“零余者”的悲哀,格雷诺耶试图通过制造香水的方式实现自己的理想。在他眼里,“香水”便是“自我”的象征,通过“香水”,他可以找回“自我”。

但是格雷诺耶不知道的是,他终其一生追求的“自我”,最终断送了自己的灵魂,将自己陷入了更深的绝望与孤寂,格雷诺耶最终因无法摆脱这种分离感的煎熬而不得不走向毁灭。

绝世香水制成后,格雷诺耶迫不及待地走向人群,以自己被抓的方式。站在行刑台上,看着台下成千上百的人群,他并不害怕,反而觉得高兴,尽管这些人都对他恨之入骨。

格雷诺耶轻轻挥洒手上的香水,刑场俨然变成了“欲望之都”,所有人如同被催眠一般,纵情于肉体的享受。站在高处,看着此情此景,格雷诺耶才发现,即便拥有香水,他也无法融入大众。作为在场唯一的清醒者,格雷诺耶感到无比痛苦与孤独。

41年前她连杀3人(香水他连杀26名却被众人视为)(8)

格雷诺耶用一滴香水蛊惑众人

格雷诺耶将希望寄托于最后一位被害人的父亲身上,他是唯一能识别自己的香水之人,也是对他最恨之人。格雷诺耶希望能有人与自己一样清醒,能看到自己的存在,哪怕对方是敌人。

可惜事与愿违,女孩的父亲臣服于格雷诺耶面前,呼喊着“我的儿子,你是无辜的”。这一刻,格雷诺耶陷入了彻底的绝望。这瓶香水能迷惑世人,扭转人的意志,却唯独骗不了自己。

格雷诺耶试图通过香水找回“自我”,却发现无人能识别出自己,他的鼻子无时无刻不在提醒自己:他是一具没有任何气味的躯体。这一生的“寻找”都弥补不了体味“缺失”,格雷诺耶所作的一切显得毫无意义,甚至可悲可笑。

格雷诺耶发出绝望的呐喊:“让香水见鬼去吧,让自己去见鬼吧,让这个世界都去见鬼吧”。

41年前她连杀3人(香水他连杀26名却被众人视为)(9)

众人对格雷诺耶顶礼膜拜

最后,格雷诺耶通过自我毁灭的方式让自己和香水合二为一,带着自己精心制作的香水,一起消失于世间,不留下任何痕迹。

格雷诺耶回到那个他出生的地方,将香水浇灌在自己身体上,引得所有人来分食他的肉体。就这样,一代嗅觉天才,连同一瓶绝世香水,在此画上了生命的句号。

“身穿蓝色外衣的小个子男人突然出现在那里,仿佛是从地里长出来的,一只手里拿着一个盖子已经揭开的小瓶子。后来他用瓶子里的东西喷洒自己的身体,一次又一次,就像用闪闪发光的火、用美来浇注似的。”

“他们冲向天使,向他扑去,把他摔到地上。每个人都想摸他,每个人都想要他一点东西,比方说一片小羽毛,一个小翅膀,他那神奇之火的一个火星。他们撕下他的衣服,剥去他的皮,拔光他的头发,用手抓和用牙齿咬他的肉,像德狗一样向他扑去,拉他,扯他,拖他。”

41年前她连杀3人(香水他连杀26名却被众人视为)(10)

格雷诺耶用香水自杀

结语

“香水”不只是芳香的奢侈品,更是符号化的隐喻。香与臭、美与丑、善与恶,都在一念之间,彼此相互依存,如同硬币的两面,不曾分离。格雷诺耶的悲剧从出生时便谱写好了,他这一生注定要在荆棘里艰难地爬行。

《香水》与其说讲述了一个谋杀的故事,不如说讲述了格雷诺耶寻找“自我”的困境故事。格雷诺耶终其一生都在“寻找”自我,用鲜花铺满罪恶之路,最终无力突围,陷入无端的绝望与毁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