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心学惟精惟一感悟(阳明心学传习录)(1)

阳明心学是明代著名思想家王阳明的心学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传习录》包含了王阳明的主要哲学思想,是研究王阳明思想及心学发展的重要资料。

欢迎留言探讨阳明心学

更多阳明心学内容在微❤同名公众号:天姿涂装

【原文】

喜怒哀乐,本体自是中和的,才自家着些意思,便过不及,便是私。

【译文】

先生说:喜怒哀乐的感情,其本然面貌便是中正平和的,只要加入一点自己的意思,便会过度或不及,便是私欲。

【解读】

唐人卢藏用才华横溢,有人劝他去做官,他嗤之以鼻。有人劝他去投靠名门望族做门客,卢藏用立即掀了桌子,捂起耳朵大喊:「快走,快走,我不听这种俗话。」

世人都认为卢藏用淡泊名利,只想做个普通百姓。

卢藏用也知行合一,跑进首都长安附近的终南山隐居起来。开始,很多人都找不到他,就连对终南山最熟悉的砍柴工也不例外。

阳明心学惟精惟一感悟(阳明心学传习录)(2)

可后来,不知什么原因,连去终南山旅游的游客都能见到他的身影。卢藏用名声大噪,很快就传入禁宫。

皇帝得知后,要宰相去请他出来做官,卢藏用推辞了很多次,但最终,他还是无法推辞,出山做了官。

这就是成语「终南捷径」的由来,意思是,用直线(科考)无法做官时,可以曲线(隐居混得名气后)做官。

卢藏用的故事,恰好能从另外一个角度切中王阳明这段话的七寸。

阳明心学惟精惟一感悟(阳明心学传习录)(3)

喜怒哀乐,本是人心具有,属于天理。

我们遇到突如其来的好事,就会惊喜;遇到让人焦虑的事,会立刻显出哀伤;看到不平事,会发自本能地呈现愤怒。这些感情的自然流露,就是中正平和。

但是,加入一点自己的意思,就是私欲,就不符合天理了。

比如,我们遇到好事大欢喜是中和,可非要让别人知道我们大欢喜,这就是私欲;我们遇到让人焦虑的事,会哀伤,可非要让别人知道我们哀伤地死去活来,这就是私欲。

「加入一点自己的意思」,就是我们在展现感情时,故意想让人知道,这就是别有用心,就不是中和了。

正如卢藏用,隐居就是隐居,非要让别人知道他隐居,其用心是做官,这就是私欲。

见到老鼠,对于一般人而言,肯定会紧张,这紧张就是中和,但你非要夸张地绕柱还走,这就是人欲。

直接而言,就是不端不装。遇事时全凭我们自然情感的推动,不掺杂一点故意让人知道自己情感的心,这就是中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