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是个风气开放的社会。当年鼎盛时期的长安,有着四面八方络绎而来的商旅,带来了各地的多元文化,让这座城市,这个帝国空前的包容。大概也只有那个时期,士人们才能出口成章,在酒肆间尽情的嬉笑怒骂;长于闺阁的富家少女们才有勇气在高处对着那风流俊朗的小生回眸一笑,差自己的婢女去暗中约那人幽会。

所以,这个时期,爱情不是那样一种难以企口的东西,在文人们的笔下,它终于可以正大光明的出现,而不受伪道德家的指责。有才气而受欢迎的名妓在这时也显得格外多,薛涛,鱼玄机,韦芳等等,都是在现在都叫得上名的才女。

霍小玉传内容总结(霍小玉传婊子无情)(1)

霍小玉是个妓女,准确的说,应该是个家道没落,被迫流连于勾栏的妓女。文中虽然没有明说,但以她出生贵族,颇有几分才华的心性,应该还不会随便的就委身于人,大抵是个卖艺不卖身的艺伎。在士子文人间端茶敬酒,宴会气氛刚好时抱着琵琶在薄纱的幕帘后轻歌一曲,或是轻抬玉指拨弄琴弦奏出高山流水的雅乐,必要时轻启朱唇,从腹中即兴和一首应景的小诗,换得众人的一片喝彩之声。这样的生活,虽不能说有多舒心,但也不能说委屈到哪里。她接待的客人都是有些地位名望的,举止都算有分寸,对她也或多或少还保持着几分敬意,不至于太过轻薄。照理说,她也是阅人无数的了。为她和李益做媒的鲍妈妈,曾说她不爱财物,只爱慕风流人物,可问题是她见过那么多文人雅士,我不相信就没有一个比不上李益又对她有情的男人。

女人的感情冲动就在于此,这个人,你明明没有见过,对他的了解也很有限,就能盲目的动心。或许有人会说,李益也是见过各种女人的,一直想要寻访佳偶而不得,与霍小玉仅仅见了一面就深感爱慕,也足以说明他对霍小玉的感情了。但是这种感情有多深呢?显然不可能会比霍小玉对他的感情深。前面分析了,霍小玉对李益是早已情根深种,而李益显然不是。他是由媒婆的介绍认识的小玉,对小玉颇有些一见钟情的感觉。一见钟情的爱情其实是最不靠谱的,因为这种感情太重于皮相。李益在此时对霍小玉的感情则充分体现了男人不常有的感性——荷尔蒙冲动的结果。虽然小玉除去皮相也绝对担得起他这份爱,但这种感情除去两人身份地位的悬殊,在开始时甚至情感的付出都是有些不对等的。

感情上冲动归冲动,霍小玉还是个通情达理的女子,毕竟也是才女,比那个时代的一般女人要眼界开阔得多。她其实内心深处也清楚,李益对她如此情深意重,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她的年轻貌美。在李益仕途有成时,她其实已经意识到她不可能永远的留李益在身边了。所以她会对李益说,我自知身份低微,配不上你,只求你还能和我再度过美好的八年,而后你去成亲结婚。说这话时,霍小玉显然已经做好在前半生挥霍尽所有幸福,而在后半生中带着这些美好回忆慢慢孤独终老的准备。

霍小玉传内容总结(霍小玉传婊子无情)(2)

李益的回答每次总是不让人失望,甚至十分让人感动。他依然将海誓山盟给了小玉。可我一直以为,这些过于美丽的承诺才是真正害惨了霍小玉。如果他不让她一直心怀希望,何至霍小玉会在被他抛弃后念念不忘,难以释怀呢?她本是个聪慧的女子,不至于看不透这一切啊。

他们爱情的悲剧,其实在一开始就已经埋下,因为两人在彼此心中的分量并不一样。霍小玉将李益视为生命中唯一的男人,而李益虽然也将霍小玉视为心中至宝,但也只是一件宝物而已了。就像古代男性习惯性的将女性物化一样,霍小玉只是一件颇为他喜欢的宝贝,丢了会心有不舍,但绝不会要了他的命。说到底还是不够爱她,天性又是自私软弱的,根本担不起来一个男人的应承担的东西。

他负了霍小玉之后,只是逃避,病重的小玉想要见他一面也被他狠心拒绝,后来在游侠的帮助下小玉才得以在死前见到他。他不敢面对小玉,辜负了小玉感到愧疚痛心怕只是一方面吧,最主要恶恐怕还是因为他不敢面对那种对他负心的指责。本来,不管发生了什么,以前的情义在那里,霍小玉要死了,凡是还有点心的人总该去看看她的。可他倒好,不闻不问,还催眠一样的觉得只要不去揭开那层纸,一切都还是好的。真正是个自私的男人。

霍小玉传内容总结(霍小玉传婊子无情)(3)

都说婊子无情,戏子无义,《霍小玉传》中,出身妓女的霍小玉倒是一片痴情,温柔时有水的细腻,刚烈起来也有玉的品性。可叹的是李益一介风流书生,只会说些甜言蜜语,真正需要他行动时就不行了,再不舍也能割舍,算是应了薄情二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