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里可里可里,巴巴变……还记得这句来自巴巴爸爸的经典魔法咒语吗?

1970年出版的法国人气绘本《巴巴爸爸》,近期被“凯叔讲故事”成功改编,六一儿童节将首次以广播剧的方式上线“凯叔讲故事App”,为中国孩子们献上艺术大礼。

1970年,美国出生的绘本家德鲁斯·泰勒和他的建筑师妻子安娜特·缇森共同创作了人气绘本作品《巴巴爸爸》,讲述了一家人都可以随意自由变换形状的巴巴爸爸、巴巴妈妈和他们不同颜色、各有爱好的七个孩子的故事

该作品一经推出,就以奇思妙想的剧情,吸引众多孩子们的喜欢。

1975年,当时的联邦德国将其拍成动画片,1981年在美国首播。

1988年登陆中国中央电视台《七巧板》栏目,在中国也圈粉无数。随后相应的图书也在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版,总销售量突破1亿册。

谈到为何要选择《巴巴爸爸》来做改编,凯叔创作团队表示:

一个是故事简单,孩子易读易懂,能赢得孩子心。

二是故事充满爱与温暖,给孩子极大安全感。

三是尊重儿童,巴巴爸爸顺从七个孩子发展天性,提倡自然主义教育观。

四是热爱自然、敬畏生命、提倡环保。

这与“凯叔讲故事”所追求的价值理念一致,“这成为凯叔改编的初心。”凯叔团队表示。

据了解,把绘本变为广播剧,难度并不小。

“绘本上的文字多为寥寥数语,改为广播剧,就需要把图片上的信息传达给孩子。不能看图说话、不能生搬硬套,这是最基本的要求。要生动有趣,要放飞孩子想象力,这是我们要做的行动。

为此,我们必须丰满故事剧情,在原著的基础上,增添许多创作元素。如此一来,保留原汁原味,并做到生动有趣,适合音频故事的呈现方式,成为关键。”

《凯叔·巴巴爸爸》创作者这样描述过去数月的创作心得。

经过凯叔团队与作品版权方的反复沟通与打磨,《凯叔·巴巴爸爸》成功问世。

巴巴爸爸 凯叔(凯叔改编经典巴巴爸爸六一上线)(1)

在遵循授权方要求情况下,凯叔改编团队将新扩充的文字,都变为可读可赏的“母语美文”。

除了要呈现美感,这些文字也是一种主角情感的抒发。

凯叔创作团队希望,让孩子在听的同时,不但能通过美文温润情感,也能增进母语的学习与表达。

除了语文外,在音乐选择上也做了很多功课,由于1975年的动画版《巴巴爸爸》深入人心,它的基因决定了改编后的作品在音乐选择上不能太现代。

但是凯叔创作团队认为,也不能完全复古,所以最后《凯叔·巴巴爸爸》在音乐选择上决定折中,管弦、交响为主,同时加入小号、口琴等乐器,让整个作品既有年代感,也有时尚感。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完美呈现当初的经典,凯叔创作团队特别请来《巴巴爸爸》原版配音张云明再度“献声”,只为给孩子最好听觉体验同时,让家长也能忆起童年的味道。

谈到对经典的改编,凯叔团队表示,除了要拓展剧情外,细节处的打磨也 “一点儿都不轻松”。

“我们会强调剧情要尊重中国孩子认知,不能给孩子带去一丁点儿的不合适信息。”凯叔创作团队表示。

为此,凯叔团队在诸多细节上下足了功夫。

比如《巴巴爸爸的音乐会》这集,巴巴爸爸家的七个孩子都要变身为乐器,本来音频技术作为呈现方式,刚好能表现乐器丰富之音,但凯叔创作团队认为,音效太杂就会给孩子听力带来“不愉悦感”,所以这集就放弃改编。

又比如,《巴巴爸爸当妈妈》一集中,原著是男孩巴巴布莱特变身成浴缸,给小婴儿洗澡。可小婴儿是个女孩,在音频呈现的时候,不符合东方习惯,很容易给孩子带来误解,于是把男孩巴巴布莱特替换成了女孩巴巴拉拉。像这种细节上的案例,还有很多。

除了细节把控外,在科学性上凯叔团队也努力做到准确。

比如《巴巴爸爸和外星宝宝》中讲到很多行星的相关描述,本来只是几句形容语句,但凯叔创作团队还是找来了北京天文馆专家来进行检查审阅,力求形容描绘也要准确。

凯叔创作团队表示,给孩子听的作品,不管是原创作品还是改编作品,都要力求准确、合适,过滤掉一些不适合的内容,给孩子创造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

凯叔表示,希望《凯叔·巴巴爸爸》这部用心改编的新作能够给广大孩子们的六一节带来快乐、温暖和知识。

《凯叔·巴巴爸爸》已于6月1日正式上线,每天更新一集,让孩子天天都能带着笑容入睡。

巴巴爸爸 凯叔(凯叔改编经典巴巴爸爸六一上线)(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