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基石死魂灵(俄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基石死魂灵)(1)

——学习笔记

《死魂灵》是俄国作家果戈里在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创作的一部划时代巨著,是俄罗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发展的一块基石,也是果戈里现实主义文学创作发展的顶峰。

《死魂灵》创作年代正是俄国处于文学、政治、经济重大改革时期。这个时期,沙皇农奴制的弊端逐渐显现出来,俄国新兴资产阶级开始发展,小说展示的正是这一时期的社会风貌和社会各个阶层的生活画面。

《死魂灵》塑造了一系列典型人性样本,有在甜蜜外表下掩盖着空虚的精神,空洞的感伤与无意的思索,一个失去了对生活切身感受和生活能力的寄生虫玛尼洛夫;有像动物本能粗糙残暴、贪婪凶狠、专横跋扈,奉行弱肉强食生活原则,俄国农奴制典型代表科罗博奇卡;有极度贪婪吝啬,被异化了的地主阶级泼留希金;还有处事圆滑,追求财富资本家代表奇奇科夫。从这些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中,能真切地感受到作家对贵族农奴主的嘲讽和鄙视。

果戈里的《死魂灵》不仅是一部病症历史,也是一部审美批判作品,他所揭示的道德缺陷和所引起的审美反感开启了他的“庸俗”或者“庸常”的主题,这是一种放大的平庸,具有空虚悲剧性特征,也就是说果戈里在《死魂灵》中完成了对现实主义小说精神层面的揭露,他嘲讽的艺术对象是人的心灵、性格方式与行为方式的庸俗性,这些人并非异化成毫无人性,在他们身上还残存一点点人性。

《死魂灵》的小说情节是描写六品文官奇奇科夫买卖死农奴骗取政府押金的故事,“死魂灵”即指死去的农奴又指象征精神缺陷的地主和官僚。他们自我满足、不求上进、因循守旧、卑微狭隘,表现出灵魂的畏所懦弱,精神的贫乏空虚,生存的毫无目的,这正是果戈里要批判的庸俗。这种俄罗斯贵族心里集体无意识不仅是社会层面,更是文化层面的。

小说不仅描写了“死魂灵",还为了拯救灵魂描写了“生魂灵”。果戈里以为祖国未来热情欢呼的自我形象感召国民,帮助他们根除病端、完善道德、找回魂灵。还有就是智慧的劳动人民,歌颂他们才是真正崇高的历史体现者,这两者都是作家寄托希望的“生魂灵”。

果戈里虽然在《死魂灵》中揭露了众多的社会黑暗和心灵丑陋,但在小说结尾却是一大段关于三驾马车的抒情插话,这是作家把俄罗斯比喻为奔驰的三驾马车,希望祖国奔向光明的未来,变成一个真正的生机勃勃的人民的俄罗斯,这也正是这部小说的真正意义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