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代南京城影像 一个真实的南京城(1)

我们再也找不出什么东西,能让时间停留在那儿?唯有照相机。

人是会思考的动物,我们总有自己的记忆,曾经的曾经有多少沧海桑田,再回首那个曾经的它还是它吗?我们时常总有这样的心里涟漪,带走我们阵阵对过往的思绪。

我们总想找寻它真实的模样,沧海桑田有多少可以留在人间。

南京一座梦幻般的古城,时常在我的记忆里涌动它梦幻般的身影,过往岁月,斑驳的历史。

大马路的异域风情,新街口的灯红酒绿,夫子庙的桨声灯影都曾在历史的长河里绽放如花一般璀璨的记忆,找寻它们曾经与当下的模样唯有相机。

按动快门,咔嚓一下,那一刻发生的画面就凝固在胶卷上,时间也就永远停留在那里,成为永恒的记忆凝固。

我从清末、民国、解放后时期关于南京的影像中找到照片中的景物,然后实地反复比对找到摄影师当年拍摄位置再重新拍一张。

同一地点、同一角度的两张照片,相隔百年,几十年,两相对照,我惊讶的说不出话来?

一声长叹,时光真的穿梭了,好像从那时穿越到了现在。惊叹之余,我们才知晓原来这里曾经的样子和曾经流淌的故事。

我们站在现在的现实中去看以前曾经的它,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一声长叹:"时间真的是雕刻刀, 它改变了一切的样貌"。

此文不献给任何人,谨以此文献给著名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南京大学教授朱偰先生,以此表达我对他的纪念与敬意。

本文是笔者《南京城垣发展史影像研究》的通俗读本,其宗旨希望为南京的历史文献贡献上一份影像文献,存档留存。

一个真实的南京城:珍贵旧影和如今景物对比(一)

一个真实的南京城:珍贵旧影和如今景物对比(二)

第十七、民国建筑

01、中央体育场

30年代南京城影像 一个真实的南京城(2)

1930年代,南京,中央体育场。佚名/摄。拍摄角度:自西向东偏南方向拍摄。图片来源:网络资料。

中央体育场位于今天的灵谷寺风景区南京体育学院内,1931年建成,由民国著名建筑设计师关颂声、杨廷宝设计,全部工程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

中央体育场中心建筑为田径场,还包括国术场、篮球场、游泳池、网球场、足球场等,占地1000亩,,一次可接纳观众6万人,四周台可容纳观众35000余人,是民国时期中国最大的体育场,也是亚洲规模最大的运动场。

30年代南京城影像 一个真实的南京城(3)

2019年9月23日,南京体育学院,中央体育场旧址。德兰/摄。拍摄角度:自西向东偏南方向拍摄。

02、国民政府法院

30年代南京城影像 一个真实的南京城(4)

民国时期,南京,国民政府最高法院。佚名/摄。拍摄角度:由东往西拍摄。图片来源:网络资料。

这座建筑是钢筋混凝土结构,主楼为三层,共有276间办公用房。建于1932年,1933年完工,由著名设计师过养默先生设计。

整座大楼样式新颖,竖线条,山字形建筑,属于西方现代派风格。建筑不论正视还是俯视均呈"山"字形,寓意执法如"山",不失最高法院的威严。

30年代南京城影像 一个真实的南京城(5)

2019年9月25日,南京中山北路101号,国民政府最高法院旧址。德兰/摄。拍摄角度:由东往西拍摄。

03、中华书局

30年代南京城影像 一个真实的南京城(6)

民国时期,南京太平南路,中华书局南京分局大楼。拍摄角度:由东往西拍摄。

1912年1月1日,陆费逵筹资在上海创办中华书局。

书局以出版中小学教科书为主,并印行古籍及各类科学、文艺著作和工具书等。

同时,中华书局还自办印刷厂,至1937年拥有印刷机械300余架,职工1000余人。

南京分局大楼建于1936年。

1954年5月,中华书局总部迁址北京,1958年改为以整理古籍为主的专业出版社,在整理出版古籍和学术著作方面长足进展,从而享誉海内外。

30年代南京城影像 一个真实的南京城(7)

2019年9月19日,南京太平南路220号,古籍书店大楼。拍摄角度:由东往西拍摄。

04、大会堂

30年代南京城影像 一个真实的南京城(8)

1940年,南京国府路,行军在国民大会堂前的日军部队。佚名/摄。拍摄角度:站在路南,自西向东偏北方向拍摄。图片来源:瀧藤治三郎编著的《南京的全眺》。

国民大会堂是钢筋混凝土结构,占地3400平方米,连屋面平顶及地下室共五层,整个会场可以容纳3000多人。

1935年11月29日开工,1936年5月5日建成,用时6个月完工。由奚福泉、关颂声、赵深三位设计师设计。

30年代南京城影像 一个真实的南京城(9)

2019年10月23日,南京长江路,人民大会堂。德兰/摄。拍摄角度:站在路南,自西向东偏北方向拍摄。

南京长江路,明清时期叫大仓园,1930年取名国府路,汪伪时期改名维新路。

1945年,国民政府还都后为纪念逝世的国民政府主席林森,改名林森路。1949年解放后改名长江路。

05、励志社

30年代南京城影像 一个真实的南京城(10)

1936年,南京中山东路,励志社正门。佚名/摄。拍摄角度:由南往北拍摄。图片来源:南京出版社出版,叶兆言、卢海鸣、韩文宁编著的《老照片·南京旧影》。

励志社就是国民党的军人俱乐部,蒋介石亲手创办。

励志社的三幢建筑,建于1929-1931年间,是由当时青年建筑师范文照、赵深设计。

1935年10月10日,南京历史上第一次集体婚礼就是在这里举行的。

1946年2月15日,制造南京大屠杀元凶谷寿夫,在紫金山下进行杀人比赛的向井敏明、野田岩等战争恶魔也是在这里受审,被判处死刑。

30年代南京城影像 一个真实的南京城(11)

2019年10月19日,南京中山东路307号,钟山宾馆。德兰/摄。拍摄角度:由南往北拍摄。

如今励志社成为钟山宾馆的一部分,正门在2000年左右因拓宽中山东路时被拆除,当年1号楼门前的小松树已经长成十几米高的大松树了。

06、司法院

30年代南京城影像 一个真实的南京城(12)

民国时期,南京中山路,司法院行政部大楼。佚名/摄。拍摄角度:由东往西拍摄。图片来源:南京出版社出版,叶兆言、卢海鸣、韩文宁编著的《老照片·南京旧影》。

国民政府司法院是国民政府最高司法行政机关,司法院大楼于1935年建成。

大楼南北走向,有房屋108间,为西式三层砖木混凝土结构,中间为主楼,两侧为辅楼。整幢大楼威严挺拔、气势非凡。

30年代南京城影像 一个真实的南京城(13)

2019年10月19日,南京中山路251号,南京市供电局。德兰/摄。 拍摄角度:由东往西拍摄。

1949年4月23日夜,司法院大楼起火被焚毁,唯有大门留存。

今天这里成为南京市供电局所在地,大门成为南京市供电局大门。

下图是国民政府司法院行政部大楼全貌。

30年代南京城影像 一个真实的南京城(14)

民国时期,南京中山路,司法院行政部大楼。图片来源:南京出版社出版,叶兆言、卢海鸣、韩文宁编著的《老照片·南京旧影》。

07、大使馆

30年代南京城影像 一个真实的南京城(15)

1948年12月,南京西康路,海军陆战队守卫下的美国大使馆。佚名/摄。拍摄角度:由东往西拍摄。图片来源:南京出版社出版,叶兆言、卢海鸣、韩文宁编著的《老照片·南京旧影》。

大使馆于1946年建成,三幢馆舍为公寓式建筑,高二层,另有地下室一层,每幢楼房建筑面积936平方米。同年7月,美国大使馆由重庆迁到这里,司徒雷登被任命为大使。

30年代南京城影像 一个真实的南京城(16)

2019年10月19日,南京西康路33号,西康宾馆。德兰/摄。拍摄角度:由东往西拍摄。

现在这里成为江苏省省级机关招待所——西康宾馆。

第十八、南京新街口

01、西南角

30年代南京城影像 一个真实的南京城(17)

1944年,南京新街口西南角,南京邮政储金汇业局大楼。海达·莫里循/摄。拍摄角度:站在新街口东北角交通银行南京分行(就是今天的新街口工商银行)楼顶上,自东向西偏南方向拍摄。图片来源:哈佛大学图书馆。

这栋楼共六层,是当时新街口的地标建筑,解放后成为中国人民银行。

30年代南京城影像 一个真实的南京城(18)

2019年8月30日,南京新街口西南角,东方商城。德兰/摄。拍摄角度:站在新街口东北角新街口工商银行楼顶上,自东向西偏南方向拍摄。

1990年代,南京邮政储金汇业局大楼被拆除,今天原位置取而代之的是东方商城。

02、大华电影院

30年代南京城影像 一个真实的南京城(19)

1944年,南京新街口,大华大戏院。 海达·莫里循/摄。拍摄角度:站在路西,自北向南偏东方向拍摄。图片来源:哈佛大学图书馆。

大华大戏院于1935年建成的,是南京著名的电影院和民国建筑杰作之一,民国时期中上流社会的重要娱乐场所,由著名建筑设计师杨廷宝设计,规模、设施均居当时南京之首。

30年代南京城影像 一个真实的南京城(20)

2019年8月22日,南京新街口,大华电影院。德兰/摄。拍摄角度:站在路西,自北向南偏东方向拍摄。

03、中山东路

30年代南京城影像 一个真实的南京城(21)

1944年,南京中山东路,西望新街口。海达·莫里循/摄。拍摄角度:站在路南,自东向西偏北方向拍摄。图片来源:哈佛大学图书馆。

路右尽头两栋建筑分别是"交通银行南京分行"和"浙江兴业银行南京分行"大楼。

30年代南京城影像 一个真实的南京城(22)

2019年8月22日,南京中山东路,西望新街口。德兰/摄。拍摄角度:站在路南,自东向西偏北方向拍摄。

如今"交通银行南京分行"和"浙江兴业银行南京分行"这两座建筑都在,图中画红框的建筑就是"浙江兴业银行南京分行"大楼现为中国银行金陵分行。

04、入口处

30年代南京城影像 一个真实的南京城(23)

1949年7月6日,南京新街口,中山东路入口处。佚名/摄。拍摄角度:站在中山路西侧,自北向南偏东方向拍摄。图片来源:网络资料。

南京解放,这是入城部队在新街口举行阅兵式,解放军坦克部队从中山东路开往中山路。

30年代南京城影像 一个真实的南京城(24)

2019年8月22日,南京新街口,中山东路入口处。德兰/摄。拍摄角度:站在中山路西侧,自北向南偏东方向拍摄。

第十九、南京市政府

01、大坡

30年代南京城影像 一个真实的南京城(25)

1930年前后,南京,台城前的大坡。佚名/摄。拍摄角度:站在城墙上,由北往南俯拍。图片来源:网络资料。

大坡西边是鸡鸣寺,东边就是明朝的武庙,后来连同武庙在左侧的空地上建起国民政府考试院,现在成为南京市政府。

1954年,大坡被拆除建成了鸡鸣寺路,开了个城门,就是现在的解放门。

30年代南京城影像 一个真实的南京城(26)

2019年9月26日,南京解放门前,鸡鸣寺路。德兰/摄。拍摄角度:站在城墙上,由北往南俯拍。左边古建筑群就是市政府。

02、考试院正门

30年代南京城影像 一个真实的南京城(27)

1944年,南京,国民政府考试院正门,当时的汪伪政府所在地。海达·莫里循/摄。拍摄角度:由南往北拍摄。图片来源:哈佛大学图书馆。

考试院为国民政府最高考试机关,负责通过考试来选拔国家公务人员及人事任用事宜等,也就是说考试院是那时的"国考"最高管理机构。

考试院于1930年1月5日正式成立,院址在明朝武庙的基础上进行改造扩建,建设从1930年开始陆续进行,到1949年止,占地面积10万平方米。

30年代南京城影像 一个真实的南京城(28)

2019年8月24日,南京北京东路41号,南京市政府正门。拍摄角度:由南往北拍摄。

解放后国民政府考试院成为南京市政府,民国时期南京市政府不在这个地方而是在夫子庙的江南贡院办公。

03、考试院

30年代南京城影像 一个真实的南京城(29)

1944年,南京,国民政府考试院建筑群。海达·莫里循/摄。拍摄角度:站在台城上,由北往南拍摄。图片来源:哈佛大学图书馆。

远处圆顶建筑是国立中央大学礼堂,国立中央大学旧址就是现在的四牌楼东南大学,这座礼堂现在还在东南大学内。

30年代南京城影像 一个真实的南京城(30)

2019年9月26日,南京市政府建筑群。德兰/摄。拍摄角度:站在台城上,由北往南拍摄。

第二十、五台山

01、体育馆路

30年代南京城影像 一个真实的南京城(31)

清末民初,南京五台山。佚名/摄。拍摄角度:自南向北拍摄。图片来源:南京博物院。

老照片中的这条路就是今天五台山体育馆路,只是老照片中的路是从今天永庆村小区南边拍摄的,也就是说从五台山脚下拍摄的。

30年代南京城影像 一个真实的南京城(32)

2019年10月23日,南京五台山,体育馆路。德兰/摄。拍摄角度:自南向北拍摄

今天已经没有办法从山脚下拍摄,因为它会被永庆村小区楼房挡住。我是站在永庆村小区北边楼房下即永庆巷路南对着体育馆路口拍摄的。

也就是说今天呈现给我们的体育馆路也只是老照片中这条路的长度一半左右。

02、神社建筑

30年代南京城影像 一个真实的南京城(33)

1944年,南京五台山,日军神社。海达·莫里循/摄。拍摄角度:由南往北拍摄。图片来源:哈佛大学图书馆。

日军占领南京后于1941年建成,为侵华阵亡日军将士招魂,设计者为高见一郎。抗战胜利后,这里成为中国抗战阵亡将士纪念堂。

30年代南京城影像 一个真实的南京城(34)

2019年9月22日,南京五台山1号,日军神社旧址。德兰/摄。拍摄角度:由南往北拍摄。

第二十一、远处的紫金山

30年代南京城影像 一个真实的南京城(35)

1944年,南京朝天宫,从冶山道院上看紫金山。海达·莫理循/摄。拍摄角度:自南向北偏东方向拍摄。图片来源:哈佛大学图书馆。

冶山道院就在今天的朝天宫北面,如今在朝天宫后面还有冶山道院路和冶山道院小区,只是冶山道院早已消失。

30年代南京城影像 一个真实的南京城(36)

2019年8月30日,南京朝天宫冶山上,远眺东北角。德兰/摄。拍摄角度:自南向北偏东方向拍摄。

如今山下大水坑早已消失建起了高楼,层峦叠嶂的高楼遮蔽了远处的紫金山。

第二十二、南京的桥

01、石城桥

30年代南京城影像 一个真实的南京城(37)

1944年,南京,石城门外石城桥。海达·莫理循/摄。拍摄角度:清凉门南边城墙拐角最高处,由北往南拍摄。图片来源:哈佛大学图书馆。

石城门又称旱西门或汉西门,是明城墙十三座城门之一。

1933年,国民政府为改善交通,在石城门以北百余米的城墙上建汉中门。

1958年,汉中门被拆除。因为汉中门距离石城门太近,以讹传讹当地人把石城门叫成了汉中门。

现在的汉中门广场其实应该叫做石城门广场或者汉西门广场。

30年代南京城影像 一个真实的南京城(38)

2019年10月18日,南京,汉中门外的石城桥。德兰/摄。拍摄角度:清凉门南边城墙拐角最高处,由北往南拍摄。

遗憾的是今天站在同样的位置,已经看不见石成桥,石成桥就在远处绿色桥的南边。

02、赛虹桥

30年代南京城影像 一个真实的南京城(39)

1930年代,南京,赛虹桥。朱偰/摄。拍摄角度:由东往西拍摄。图片来源:朱偰著作《金陵古迹名胜影集》。

赛虹桥是明洪武年间建造,为三拱石桥。清康熙年间重建,桥宽50余米,其宽度在南京古桥史上罕见,桥至今仍能负载8吨货物通行。

30年代南京城影像 一个真实的南京城(40)

2019年10月21日,南京,赛虹桥。德兰/摄。拍摄角度:由东往西拍摄。

03、长江大桥

30年代南京城影像 一个真实的南京城(41)

1967年,建设中的南京长江大桥。佚名/摄。拍摄角度:由南往北拍摄。图片来源:网络资料。

30年代南京城影像 一个真实的南京城(42)

2019年9月18日,南京长江大桥。德兰/摄。拍摄角度:由南往北拍摄。

第二十三、南京道路

01、中山东路

30年代南京城影像 一个真实的南京城(43)

1930年左右,南京,刚修建好的中山东路。佚名/摄。拍摄角度:站在中山门上,由东往西拍摄。图片来源:网络资料。

中山东路于1929年建成,是从下关中山码头直到中山陵全长20公里的迎陵大道的一部分。

30年代南京城影像 一个真实的南京城(44)

2019年9月20日,南京,西望中山东路。德兰/摄。拍摄角度:站在中山门上,由东往西拍摄。

02、交通岗亭

30年代南京城影像 一个真实的南京城(45)

1940年代,南京,白下路与太平南路十字路口,交通警察。志波杨村/摄。拍摄角度:自东向西偏北方向拍摄。图片来源:网络资料。

交警身后右边的建筑是"中南银行南京分行"大楼。

30年代南京城影像 一个真实的南京城(46)

2019年10月8日,南京,白下路与太平南路十字路口。德兰/摄。拍摄角度:自东向西偏北方向拍摄。

今天"中南银行南京分行"这座建筑完整的保存下来,变成了今天的"交通银行南京分行白下路支行"办公楼。

03、升州路

30年代南京城影像 一个真实的南京城(47)

30年代南京城影像 一个真实的南京城(48)

1944年,南京升州路。海达·莫理循/摄。拍摄角度:站在彩霞街路口,自西向东偏北方向拍摄。图片来源:哈佛大学图书馆。

很多文献都把这张照片注释为"站在评事街路口往东拍摄升州路",经实地考证及反复比对,确定无疑这张照片是"站在评事街对面彩霞街路口向东拍摄的升州路"。

图中红框内1、2、3号建筑如今依然屹立在原处,只是1号处建筑是民居比较破败。

30年代南京城影像 一个真实的南京城(49)

2019年8月27日,南京升州路。德兰/摄。拍摄角度:站在彩霞街路口,自西向东偏北方向拍摄。

如今遮天蔽日的梧桐早已将留存的建筑全部淹没。

30年代南京城影像 一个真实的南京城(50)

这就是老照片中红框2中的民国建筑,拍摄方向是从东往西拍摄。2019年8月27日,德兰/摄。

30年代南京城影像 一个真实的南京城(51)

这就是老照片红框3中的民国"美大纸行"大楼建筑,1936年建造,是当时的南京第一高楼。2019年10月6日,德兰/摄。

04、评事街

30年代南京城影像 一个真实的南京城(52)

1944年,南京,升州路评事街路口。海达·莫理循/摄。拍摄角度:站在彩霞街路口高处,由南往北拍摄。图片来源:哈佛大学图书馆。

500年前,明朝的南京市中心,不是新街口,而是评事街。当时的评事街的繁华程度可以比肩今天的纽约华尔街。

30年代南京城影像 一个真实的南京城(53)

2019年10月6日,南京,升州路评事街路口。德兰/摄。拍摄角度:站在彩霞街路口高处,由南往北拍摄。

对面这个小巷口就是评事街,这里老民居全部被拆除一空,一片瓦砾,一切的一切都已消失。

第二十四、南京江宁

01、万安陵石刻

30年代南京城影像 一个真实的南京城(54)

1917年,南京江宁县上坊乡,陈武帝陈霸先的万安陵石刻。拍摄角度:自西向东偏南方向拍摄。佚名/摄。图片来源:网络资料。

30年代南京城影像 一个真实的南京城(55)

2019年9月24日,南京江宁区上坊社区,陈武帝陈霸先的万安陵石刻。德兰/摄。拍摄角度:自西向东偏南方向拍摄。

02、河上桥

30年代南京城影像 一个真实的南京城(56)

1930年代,南京江宁县湖熟镇,句容河上的桥。朱偰/摄。拍摄角度:由西往东拍摄。图片来源:朱偰著作《金陵古迹名胜影集》。

30年代南京城影像 一个真实的南京城(57)

2019年10月26日,南京江宁区湖熟街道,句容河上灵顺桥。德兰/摄。拍摄角度:由西往东拍摄。

现在的灵顺桥是2002年修建的。

03、弘觉寺塔

30年代南京城影像 一个真实的南京城(58)

1944年,南京江宁县牛首山东峰南坡,弘觉寺塔。海达·莫理循/摄。拍摄角度:站在塔后山上,由东往西拍摄。图片来源:哈佛大学图书馆。

30年代南京城影像 一个真实的南京城(59)

2019年9月24日,南京江宁区牛首山东峰南坡,弘觉寺塔。德兰/摄。拍摄角度:站在塔后山上,由东往西拍摄。

如今塔后山上已经是枝繁叶茂,绿树成荫的树林,在原位置只能拍摄到塔尖,塔身已被树丛遮蔽。

04、江宁客运站

30年代南京城影像 一个真实的南京城(60)

1987年,南京江宁县东山镇上元大街,江宁汽车客运站。佚名/摄。拍摄角度:站在路北高处,自北向南偏东方向拍摄。图片来源:网络资料。

30年代南京城影像 一个真实的南京城(61)

2019年10月8日,南京江宁区东山镇上元大街,广都苑小区。德兰/摄。拍摄角度:站在路北高处,自北向南偏东方向拍摄。

2000年左右,江宁汽车客运站被拆迁,在原址建立了广都苑小区。

05、东山桥

30年代南京城影像 一个真实的南京城(62)

1990年,南京江宁县东山桥,远处是江宁县城。佚名/摄。拍摄角度:站在路北高处,由西往东拍摄。图片来源:网络资料。

30年代南京城影像 一个真实的南京城(63)

2019年9月24日,南京江宁区东山桥,远处是江宁县城。德兰/摄。拍摄角度:站在路北高处,由西往东拍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