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关注”,关注童蕴学堂青山分校,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感统训练的实质就是通过各种各样有针对性的感觉刺激,让孩子的大脑和各大感觉系统在不断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实现感统能力的提高。所以,在专业的感统训练中,训练老师常常会运用大量的感统教具设计丰富多彩的游戏环节,让孩子在攀、爬、滚、蹦、跳,穿、夹、涂、钉、捏等各种不同的活动操作过程中得到大量的自身体验与能力提高。

感统训练魔法棒玩法(一根绳子在感统训练中的花样玩法)(1)

但是,在家庭当中,受空间和经济等因素的限制,购置大量专业的感统教具显然是不太现实的。所以,这就要求家长朋友们必须要脑洞大开,随时找出一些与感统教具功能相似的“替代教具”,以便在对孩子进行家庭感统训练过程中,也能达到相对比较理想的效果。比如,在之前的文章中,我们就曾介绍过,运用家里的“席梦思床垫”可以代替专业感统教具“跳床”,运用梳子、毛刷,甚至父母的双手,可以代替专业感统教具“触觉按摩刷”等。当然,即使不具备与专业感统教具相类似的功能,只要能达到感统训练的目的——让孩子的大脑和各大感觉系统在不断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实现感统能力的提高,同样也可以拿来“感统训练”。

玩法一:沿绳走路

将绳子铺在地上,让孩子踩在绳子上,脚跟对脚尖地前进,或脚尖对脚跟后退。绳子可以是直线形,也可以是弧线、折线形。孩子的双手则可以自由放置,也可以抱球或端水杯。这个游戏,有助于孩子身体平衡能力的发展,还可以强化孩子的前庭——固有感觉和本体觉,对四肢协调尤其是左右协调有很大好处。

玩法二:跳绳

教孩子自己双手握住绳子两端练习跳绳,或家长一人执一端甩动绳子让孩子跳。跳绳的游戏看似简单,实则需要整个身体的协调能力都达到才能完成。所以,感统失调的孩子,在学习起来会非常吃力。不过,只要结合其他更多的系统训练,孩子很快就能学会跳绳,并且技巧的提高也会相当明显。反过来讲,孩子跳绳的技巧越高,也就意味着他的身体协调能力越好!

感统训练魔法棒玩法(一根绳子在感统训练中的花样玩法)(2)

玩法三:跳高

两位家长分别拉住绳子一端,让孩子玩跳高的游戏(可以跳过去,也可以跨过去)。起初绳子可以低一些,随着孩子的能力不断提高,绳子的高度也可以适当抬高。这个游戏相信每个人都玩过,但是,说到它对于孩子感统能力提高的意义可能大家就不知道了。实际上,跳高的过程正是孩子的身体在不断学习与地心引力互动技巧(抗重力)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孩子才能具备良好的重力感,而重力感,是帮助人体稳定在地球上活动并感觉到身体存在的重要感觉。否则,一个人重力感不足,他将极容易出现怕高、怕黑、身体沉重、“站没站相,坐没坐相”等感统失调的情况。

玩法四:穿越火线

两位家长分别拉住绳子一端放在距离地面大约30厘米的高度(比孩子平躺于地面的高度稍高一点即可),让孩子仰躺于地面,同时运用肩部力量挪动身体,从线下穿过去,要求孩子在穿过去的同时,身体任何部位都不要碰到绳子。这个游戏,既充满挑战性,极易激发孩子的参与兴趣,又有助于培养孩子的本体觉,促进孩子大脑双侧分化。

玩法五:吊绳过河

在地面上画一条虚拟的较宽的河流,父母垂直河流用力拉紧一条绳索,要求孩子用双手抓住绳索同时用双脚钩住绳索(背部离地),并通过手脚的协同运动顺利“渡河”,。这个游戏一方面可以锻炼孩子身体四肢的力量,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孩子四肢协调运动的能力。虽然难度有点高,但是孩子玩起来也会更带劲儿。

玩法六:踩尾巴

家长把绳子一端绑在自己腰上,另一端拖于地面,然后来回奔走,要求孩子追赶自己并用脚踩住自己的“小尾巴”。也可以家长与孩子呼唤角色,让孩子躲避被踩。这个游戏对于孩子的视觉空间感,身体形象以及动作企划能力等多个方面的发展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而且极具趣味性,相信家长和孩子玩起来一定是不亦乐乎。

玩法七:打绳结

家长教孩子用绳子打出各种各样的绳结,不但可以锻炼孩子的手部精细动作,而且可以锻炼孩子的视觉记忆力,而视觉记忆力对于孩子日后学习生活中的抄写能力可是影响极大的。

感统训练魔法棒玩法(一根绳子在感统训练中的花样玩法)(3)

总而言之,一根简单的绳子,可以千变万化,玩出很多种花样,那么,问题来了:除了以上小编列举的这些玩法,你认为还有哪些玩法既有趣又能提高孩子的感统能力呢?在文章底部留言,让我们和更多的家长朋友一起探讨学习,以帮助我们的孩子们更加健康、快乐、自信的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