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是一座城市的内在气质,赋予城市发展生生不息的力量,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加强文明建设倡导文明新风?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加强文明建设倡导文明新风(我们这十年牢记嘱托之精神文明建设篇)

加强文明建设倡导文明新风

文明,是一座城市的内在气质,赋予城市发展生生不息的力量。

夏末秋初的平凉大地,城市生活井然有序,文明创建红红火火,志愿服务接续开展,道德模范引领风尚,满城处处涌动着文明新风。

8月10日下午,崆峒区东关街道办宝塔社区党总支书记刘惠文匆匆吃完饭又回到单位,和社区同事一起来到御景园小区开展“小区夜话”活动。

“有的业主车乱停乱放,既影响出行又降低小区整体颜值”“我家房子的墙面顶部以及周围边角处墙皮脱落”……刘惠文认真地听取居民的意见,并在笔记本上做着详细记录。

“先把居民说的都记下来,回去再和同事们一起研究,能尽快解决的就尽快解决,不能尽快解决的联系相关部门争取解决。辖区共有21个社区,‘小区夜话’活动从5月份开始,到9月份所有的社区都可以进行一次。趁着居民夜晚纳凉的机会与他们同坐一条‘板凳’,找到小区的问题所在,共同建设文明小区。”刘惠文告诉记者,创城不仅仅打扫卫生、嘘寒问暖,涉及社会服务的方方面面,不管是社区工作者还是志愿者都要积极做践行文明行为的示范者和先行者,带动更多居民关心、支持、参与创城工作,营造文明城市共建共享的浓厚氛围。

创建文明城市,离不开每位社区工作者的辛勤付出。自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开展以来,加班加点对于刘惠文来说已经是常态。他们积极参与到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中,文明和谐的场景遍布大街小巷,精神文明建设各项活动滋润心田。

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特别要注重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在平凉,不仅城市街区处处彰显新气象,农村陈规陋习也得到了有效遏制,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孝亲敬老等社会风尚更加浓厚。

2013年,白草坡村建立了红白理事会,由村党支部书记和德高望重的乡贤、能人主持,专门负责村域范围内的婚丧嫁娶事宜,从推行到现在很受村民的欢迎。

“现在不愁吃,不愁穿,你把衣服洗净、穿新,把自己打扮精神,周围的邻居也愿意和你打交道,你说对不对?”在一次对村民集中宣讲时,灵台县西屯镇白草坡村党支部书记任银珠笑着讲道。

任银珠成为白草坡村党支部书记已经12年了,从成立红白理事会到如今的创城宣讲,他一直大力推动移风易俗,弘扬文明新风,引导村民文明向善。“红白理事会是一个乡村自治组织,现在群众已经完全接受了,文明新风得以树立,村级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增强,村里各项工作开展起来都顺畅了不少。”任银珠告诉记者,现在村上深入开展移风易俗,大力整治人居环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焕发出乡村文明新气象。

针对整治“天价彩礼”、铺张浪费、封建迷信等三类问题为重点的移风易俗工作,2017年我市制定出台了《全市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指导意见》,2018年9月,市文明办发布《关于平凉市各县(区)婚嫁彩礼最高限额指导标准的通告》。几年来,妇联、共青团、民政等部门相继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完善乡村红白理事会制度,倡导年轻人自觉抵制高价彩礼,积极鞭挞陈规陋习,乡村文明程度持续提升。

精神文明建设,志愿服务是有力抓手。强调,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广大志愿者奉献爱心的重要渠道。要为志愿服务搭建更多平台,更好发挥志愿服务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

如今在平凉,到处涌动着志愿者的身影,他们身上的那一抹红色,如同冬日的暖阳,温暖着每个人的心。

姚赵祥是平凉兰天救援队队长,今年获得“平凉市最美志愿者”称号。近十年,他不仅参加各类志愿服务和应急救援活动,还积极当好无偿献血志愿者。自2015年加入平凉市蓝天救援队至2021年底,他先后参与执行救援任务22次,其中山林火灾救援1次,车辆救援38次,打捞救援7次,水域救援6次。执行大型安全保障任务24次,进校园安全教育17次,技能培训演练35次,寻找走失人员56次。新冠疫情爆发后,他主动请缨参与防疫消杀两个月,还参加了陇南市等地的抗洪救灾。

“这几天在体育场为足球赛做后勤保障,过几天要为城区中小学校园进行消杀,几乎天天都有志愿活动。”姚赵祥每年志愿服务达到1000小时以上,已经拥有62本献血证。他说,自己只是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未来希望不忘初心,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精神文明建设,建的是信念,筑的是信心,关乎每个人的精气神,更是一座城市的“硬核”软实力。

数据显示,十八大以来,全市7县(市、区)建成112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456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全市登记志愿者人数达到13.09万人,在中国青年志愿服务网注册人数达到26.02万人。年度累计开展各类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1.2万多场次,参与志愿者11.03万人次,服务群众45.8万人次;累计推出15期“平凉好人榜”、189位身边好人的先进事迹。

文明,已然浸润到平凉人的生活中,从市民言语、行为举止中自然流露出来,每一位市民既是受益者,更是参与者、推动者。

来源:平凉日报 丁小凤

制作:中共平凉市委网信办

审核:雷勇 张涛 卢姗

编辑:朱晨光